街道组织创新活动方案

时间:2022-09-06 11:11:37

导语:街道组织创新活动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街道组织创新活动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通过开展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拓宽基层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进一步加强街道团组织自身建设,解决基层团组织普遍存在的工作力量不足、缺乏组织活力、联系青年渠道单一等问题,努力实现“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

一是严格按照团区委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在争取在街道党组织同意和支持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开展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二是加强街道团组织工作力量配备,2012年6月15日前,全区所有街道必须完成对团工委的选配、调整、充实等工作;

三是拓宽街道团工委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围绕共青团重点工作合理设计工作载体和内容,培育特色工作品牌,构建区域联动工作格局;

四是促进街道团工委在工作运行机制方面的科学化,建立符合街道特点的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人员选配要求

1、选配规模:街道团组织行政编制外副书记一般选配3-5人,整体委员会人数应控制在9-15人之间,团工委书记、副书记数量一般不超过委员数量的三分之一。

2、选配标准:政治面貌是党员或团员;热爱党,热爱青年工作,自愿义务从事团的工作;能密切联系青年,可以体现某类别青年的代表性;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望,能调动一定的社会资源;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能够将其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团的工作有机结合,为推进团的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选配程序:街道团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环节,但必须经过人选推荐选拔、组织考察和公示、向团区委请示,街道党工委发文正式公布等必要的组织程序。在人选推荐环节要坚持组织推荐、民主推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选拔过程中可视情况采用适当方式体现竞争性。

4、结构要求:要坚持体制内、外相结合的原则,人员结构上要有利于形成正确导向、整合社会资源、扩大联系青年的渠道,有利于推进重点领域团的建设和团的重点工作项目。根据街道内青年群体结构和分布特点,重点从户籍民警、工商税务人员、教师、非公有制企业或社会组织负责人、青年社团负责人等不同青年群体代表中选拔。非公职人员一般应不少于编制外副书记总数的三分之一。

三、选配工作流程

街道团(工)委可根据人员选配标准中选配程序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考以下流程,选择适合的选配步骤和方式。

1、汇报:向本单位党组织汇报团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

2、调研:成立选配工作领导小组,对团员青年情况进行调研,摸清底子,在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团区委要求制定实施方案、选配标准和选配程序等。

3、动员:通过文件、广播、海报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发动,确保参与青年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4、推选: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联名推荐等方式进行选任。

5、审查: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选任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见附件3)。

6、请示:选配产生编制外副书记、委员按组织程序报团区委批准(请示模板见附件2)。

7、公示:对经过资格审查和团区委批复的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模板见附件4)。

8、聘任:公示完毕后无异议后,由街道党工委发文公布。

四、推进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日前)。开展调查摸底,掌握街道人口、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青年从业分布情况;分析街道团工委现状及工作中的突出难题;制定格局创新工作方案和选配程序。

2、实施阶段(2012年6月15日前)。调整充实街道团工委领导班子,增配街道团委副书记、委员。

(1)5月31日前确定初步人选工作,填写候选人基本情况登记表。

(2)6月5日前拟定请示报告并报团区委办公室。

(3)6月10日前完成选任人选公示工作。

(4)6月13日前街道党工委发文公布。

(5)6月15日前完成全部街道团工委调整、充实,并按照要求在团中央组织格局创新信息数据库中填写有关内容。团中央数据库录入网址为:

3、总结阶段(2012年10月30日前)。对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进行提炼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形成工作成果。

五、设计工作内容

街道团(工)委调整充实后,应按照全团重点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街道党政中心工作设计开展街道团的工作。

1、基础性工作。主要是摸清团员和青年数量,掌握青年分布状况,建立团员青年信息系统,收缴团费;加强与辖区青年联系,掌握青年动态,最大限度地联系辖区内青年;根据青年分布情况,在团建空白点上建立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等基层组织。

2、重点工作。开展城市青年小额贷款工作,每个街道每年要扶持不少于5名青年创业;每年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不少于5个;每年举办至少2期青年就业技能培训。此外,积极开展志愿服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

六、工作运行机制

1、完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建立街道党建带团建的有关制度,力争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考核范围;建立街道党组织定期听取街道团(工)委工作汇报的制度,确保每年至少听取一次专题汇报;探索建立党团阵地资源共享制度。

2、完善区域共建机制。要按照分片分线联系、协调共建的原则,明确领导班子职责分工,建立岗位目标责任制,统筹安排辖区内的组织建设、队伍管理、资源协调等工作。建立区域内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和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突出的问题,促进整体活跃。探索建立街道内共青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适当开展辖区内团组织的共建活动;根据编制外团干部分工和熟悉领域,建立编制外团干部分片或定点联系青年的制度;建立街道党政对街道团工委工作经费、资源的支持制度。

3、建立合理的运作机制。根据团干部的分工和熟悉领域情况,建立合理的街道团工委成员的分工责任制度;探索建立每个月1—2次专兼职团干部共同参与的例会制度;探索建立每半年一次团干部向团员代表和上级团组织、同级党组织进行述职制度;探索不定期的沟通交流制度,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形成稳定的议事机制和协作机制;建立团干部合理的退出流动机制,任期内因工作调整等原因不在街道工作的,应及时增补,任期结束后其职务自动卸免。

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要强化编制外团干部对团组织的归属感,激发和保护好他们的工作热情。对于编制外的副书记,要通过考核激励,进一步强化责任感,激发荣誉感,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副书记和团工委成员要进行表彰,在推优入党、推干荐才、评优评奖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要积极为编制外团干部搭建舞台、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使他们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专业领域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现才华、取得成就、实现价值。

5、建立定期培训机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每年至少对街道团干部培训一次,其中对编制外团干部要注重团的基本知识培训;既要统筹兼顾团内业务培训与相关学科知识支撑的关系,又要侧重他们在联系青年和开展工作中所需要的沟通交流技巧、组织活动、青年权益维护、志愿服务精神培养等知识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