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农业发展指导方案

时间:2022-07-22 09:48:41

导语:农委农业发展指导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委农业发展指导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区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村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和农产品供给无害化进程,着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努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建设。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底,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78万亩次,种植绿肥5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500万亩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新增高效种植面积30万亩,设施农业5万亩、林下种植(养殖)1万亩、水生蔬菜2.5万亩,新增以沼气为纽带的高效循环农业1.5万亩。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建设一批点、线、面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探索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生产方式、技术支撑和运行机制,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功能多元”的生态循环农业要求,深化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布局再生能源、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秸秆加工利用企业,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与种植业基地相配套的要求,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实现农牧业布局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原料利用率和科技转化率。

(二)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按照“点、线、面”三级循环模式的思路,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示范村和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和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通过农牧结合、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式,建设农业循环项目,初现基地小循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业高产创建行动为抓手,以“吨粮田万元钱”高效种养模式为基础,合理布局循环产业,实现区域中循环;以整体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以相关产业资源吸纳和协调发展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布局和配套服务设施,构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观光相协调相促进的县域大循环,实现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循环技术。以农业生产节地、节肥、节药、节水、节能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的耕作、施肥、施药、灌溉与旱作农业、规模养殖、沼气利用、农机节能等技术。一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树立科学、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以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推广、应用、普及和绿肥种植为重点,减少肥料过量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严禁使用高效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物理与生物防治和统防统治技术,减少农药投入量。三是设施农业技术。大力推广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水产,配套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实现农业技术装备化、过程科学化、方式集约化、管理现代化、提高农业的装备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光电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推广太阳能光伏路灯进村,太阳能热水器、日光温室大棚、农村沼气入户,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五是畜禽清洁生产技术。大力推广畜禽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氧化床养猪技术,推广乳头式饮水、负压通风、湿帘降温和污水沼气利用等环保节能型设施工艺,发展标准化畜禽清洁养殖。六是新型农机技术。继续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水稻插秧机械、油菜收割机械、高性能植保机械、秸秆还田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高效节能机械,加快农机行业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机化水平。

(四)推广新型生态高效农作模式。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依托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加快农作物间作、套作和轮作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试验推广,提高单位生产能力和产出率。

(五)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开发利用,减少加工流通环节的消耗浪费和废物排放。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集中回收处理工作,促进再生利用,防止损害农业生态环境。开展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循环经济,实现秸秆转化增值。推进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养殖—沼气工程—种植业”农畜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充分利用巢湖流域水资源,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和水生蔬菜种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形成“党委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市县两级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对县(市)农委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成效的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规划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纳入我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县(市)要编制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时期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统计制度,确定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分阶段计划的重点环节。科学制定市、县(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年度工作方案,分年度、分层次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三)加强政策投入。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作为政策支农的重要领域,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扶持力度,发挥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调动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三沼”利用、秸秆利用等项目,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能源开发、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三品”认证和基地认证等给予补助,加大政策向生态循环农业建设领域倾斜力度。

(四)加强宣传引导。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摆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基层和农民群众树立新的资源观、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成为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设者和促进者,营造政府积极倡导、农民自觉参与、社会普遍关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