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产业结构实施方案
时间:2022-07-22 09:00:53
导语:农委产业结构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按照“近郊拓功能,远郊抓特色,粮油创高产,蔬果增总量,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原则和岗瓜圩藕、果蔬并进、种养并举、三产联动的发展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开放开发为动力,以政策落实为保障。大力推进“百园、百村、百万亩”三百工程建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化、规模化、功能化、园区化、产业化“五化”联动发展。通过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融合,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生活、生态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郊区农业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转变,远郊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农业转变。
二、发展目标
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园区与龙头并建、市场与品牌并举”,以“三增一扩一突破”为重点,即:增瓜(瓜果)、增豆(马铃薯)、增藕(水生蔬菜)、扩大设施面积、实现商业化育苗突破。2011年新增高效规模农业面积16万亩。其中新增蔬菜瓜果面积12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蔬菜单产提高到1500公斤/亩,瓜果单产提高到1600公斤/亩,蔬菜、瓜果总产分别达118万吨和48万吨。力争实现蔬菜瓜果总产值30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瓜果收入1000元。新增苗木花卉面积4万亩。
三、主要任务
1、围绕“三圈”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围绕一线城区农业经济圈重抓提升,二线近郊三县农业经济圈全力发展,三线经济圈合作共建,至2011年城区基本退出传统粮油种植,与三县大力发展蔬菜瓜果和苗木花卉种植,适度增加经济圈合作共建蔬菜基地规模。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打造特色核心面积2万亩、产值超亿元的“十大农业特色板块”:包括中北部20万亩苗木花卉基地,以双墩、小庙为核心百万头生猪基地,以肥东为核心亿只家禽养殖基地,沿河圩区10万亩渔业养殖基地,肥东店白路1.5万亩设施栽培基地,肥东白龙现代牧业2万头奶牛养殖基地,20万亩草莓树莓种植基地,环新桥机场10万亩南冬瓜、马铃薯、大葱旱作农业基地,7万亩蚕桑种植基地,区东大圩、牛角大圩3万亩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基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打造“五大产业集群”:包括苗木花卉产值超10亿、三县畜禽养殖产值超80亿、沿河圩区水产养殖产值超15亿、蔬菜园艺产值超30亿、草莓产值超20亿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品布局:大力发展已形成规模的大棚蔬菜(草莓、食用菌)、大葱、莲藕、苗木等特色作物,引导发展具有一定前景的马铃薯、水芹、山野菜、胡萝卜、绿肥、花卉等特色作物,着力推动全市苗木北拓、草莓南下、莲藕沿湖东进、瓜菜沿岭西延、设施沿路成带、园区集中连片。
2、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着力推动“十个万”工程建设,即打造一批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田、人均收入超万元的特色村、年纯收入超10万元的致富户,推进万亩瓜豆间套示范区、万亩林菜间作示范区、万亩圩田改藕示范区、万亩岭瓜旱作示范区、万亩退油进菜示范区、万亩沼菜循环示范区、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突出特色化,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面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蔬菜扩张战略。城郊发展精品多样生态的都市农业,近郊发展品牌化规模化现代农业,远郊实现合作化,实现设施园艺在地面积发展到25万亩;二是“草莓南下”战略,稳定扩大现有草莓基地,向南部和、肥东城区推进,总面积发展到17万亩;三是“苗木北拓”战略;四是禁烧区减油扩菜战略,进一步压缩低效油菜种植,午季减少油菜种植60万亩,增加瓜果菜种植;五是沿河圩区粮退渔进战略,重点沿环巢湖和丰乐河发展精养渔塘面积1万亩;六是水生蔬菜东进战略,引进新品种主攻单产,延伸产业链,推进与巢湖地区的合作,打造集生产、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产业带,沿环巢湖十个乡镇提前一年发展水生蔬菜10万亩;七是旱作农业开发战略。重点沿江淮分水岭地区大力推广南瓜+马铃薯+胡萝卜的节水旱作农业,提高农民收益,扩大南冬瓜、马铃薯、大葱种植5万亩,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八是大发展林下经济,围绕森林大力开发林下经济战略,推广林下种养等高效种植模式;九是融合战略,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推动“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和休闲后花园”六园并举旅游休闲农业发展。着力推进大圩、三岗列入全国、全省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区。十是合作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与六安、巢湖等合作共建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增强城市保障供应能力,重点推进舒城、庐江、无为等3万亩蔬菜合作基地加快发展。
3、建设“双千基地”,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突出规模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分区布局、集中投入、连片推进、规模经营”的要求和“引导发展一批、规范改造一批、做大做强一批、扶持提升一批”的思路,建设一批“千棚连建”大棚设施茄果、草莓等果蔬基地和“千亩连片”岗瓜圩藕、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把规模做大、把特色做亮、把基地做强、把单产提高、把产品做优。建立起县有万亩基地、乡有千亩园区、村有百亩示范的高效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4、实施“百园提升”,大力发展园区农业。突出园区化,抢占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围绕园区建设“11211”工程,推动项目集合、资金集中、要素集聚、效益集显,着力打造一批基础配套完善、设施装备精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体制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功能有机融合、带动能力较强、示范效应明显、农民普遍增收,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园区,成为居民消费需求的大菜园、城市生态休闲的后花园、产业升级提升的示范园。着力把新项目建成农业园区、把老项目改造成农业园区、把龙头基地打造成农业园区、把“三资”资本引入农业园区。2011年着力推进15个蔬菜标准园建设,包括高刘大葱标准园、山南小井庄蔬菜标准园、小庙大棚草莓标准园、三河西湖莲藕种植标准园、丰乐河湾大棚蔬菜标准园,肥东元疃马皇食用菌种植标准园、元疃塘西循环生态农业标准园、响导大棚蔬菜种植标准园、撮镇建华莲藕种植标准园,吴山精品南冬瓜、马铃薯种植标准园、义井向东草莓种植标准园、水湖兴农草莓种植标准园、下塘林下食用菌种植标准园,大圩葡萄主题公园标准园、庐阳三十岗大棚蔬菜种植标准园。着力推进7个蔬菜种植示范区建设,包括合铜路三河蔬菜示范区,草莓种植示范区、吴山、岗集南冬瓜旱作农业示范区、肥东民族大棚蔬菜示范区、大圩现代农业示范区、烟墩牛角大圩现代农业示范区、蜀山南岗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2011年全市建立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80个,力争创建省级以上示范区1个。
5、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突出设施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档次。坚持扩规模上设施、壮龙头活机制、创品牌拓市场、提质量增效益、抓示范强带动,重点抓好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菜瓜果生产、利用钢架设施着力发展的伏缺蔬菜生产和连栋温控大棚为主的育苗中心建设,着力提升蔬菜综合生产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2011年新增设施草莓2万亩,设施蔬菜0.5万亩,新建伏缺蔬菜生产基地3000亩,新建工厂化育苗中心3处,着力推进立体工厂化食用菌基地建设。在全市稳定建立2万亩高标准常年稳固专业化蔬菜基地,努力提高省城蔬菜稳定供应的保障能力。
6、推进“百村亿元”建设,大力发展板块农业。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专业大户为骨干、生产基地为载体、合作组织为纽带、典型示范为引导,推动一企带百户、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点状发展、板块发展、圈带发展。大力实施“百村推进、千村联动”和“村中有园、园中带村”,进一步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力度,着力推动“一村一品”向“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特”转变。努力构建特色产业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新格局,实现“基地连片开发、产业块状发展”。力争2011年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280个,其中省级专业村发展到13个。重点推进三岗村、五十埠村、大众村、小柏村、廖渡村、县创新村、丰峡村、肥东县罗店村、长王村、区新民村等20个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专业村建设。
7、打造种业集群,发展生物农业。突出生物育种,以生猪、家禽、蔬菜、南瓜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集种子种畜种禽研发、生产及经营于一体的种源农业。重点支持和扶持丰乐、隆平高科和荃银等一批农作物研、繁、加、销于一体的种子企业和长风、安泰、老母鸡、森淼等一批研、繁、销于一体的畜禽良种企业集群发展。重点支持和扶持一批区域性乃至国家级种业研发中心建设,推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与国内外交流合作及繁育基地建设,支持优势产品开发,力促种业数量集聚增多、规模进一步扩大、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着力打造以蜀山和高新区为重点的种子企业集中区建设,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把打造成为“中国种业之都”。
8、推进“三品一标”,加快发展品牌农业。一是以推进标准化为重点,着力抓好源头控制,关口前移,创建标准化基地,建立地方标准;二是以健全制度为重点,推进长效监管机制,制定监管方案,强化应急检测,做好应急处置,逐步建立起“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户参与”三位一体长效监管机制;三是以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监管服务体系,设立专门机构,提升装备水平,健全检测网络;四是以农资专项整治为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隐患,确保农业用药、用肥、用种安全,依法治农,检打联动、保障安全;五是以品牌建设为重点,推进“五有一追溯”,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认定和品牌认证力度,突出产业培育品牌、整合资源做强品牌、提升质量争创品牌、培育主体建立品牌、加大营销推介品牌。2011年全市新建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个,建立市级以上地方标准20项,蔬菜农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重点加大对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监管力度,全年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数40个,确保区域内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
9、坚持科技兴农,增强产品竞争力。着力推进“校市合作”、“院市合作”、“企市合作”三大合作,利用其技术先进、资金雄厚、人才济济、机制灵活、营销得力、反应迅速等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在肥研发企(事)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乡土专家”和基层农技人员作用,推动“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继续推动“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推动农产品直接进市场、进社区、进学校、进宾馆、进企业,开展直供直销。依托省农科院、江淮园艺所等企业院校,在肥建立10个蔬菜瓜果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加速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新机具、新产品、新能源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力争引进100个以上国内外瓜果蔬菜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努力提升蔬果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重点加强林瓜、林果、林菌、林菜、林禽、林畜等立体种养模式,沼渣沼液种菜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和南瓜套种马铃薯、南瓜套种胡萝卜高效间作套等先进生产模式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与山东等先发地区合作,实现菜瓜果育苗瓶颈突破。2011年力争示范推广瓜果菜新品种50个。
10、加快产业化进程,壮大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跨越发展行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百强覆盖千村”工程,着力发展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努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构建起龙头企业集群、专业合作社成网、生产基地配套、联接关系紧密、带动能力强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把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第一工程,明确发展目标,创新落实机制,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促进目标细化、措施硬化、责任强化。
2、优化项目建设。统筹兼顾、综合规划,把农业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农田水利项目、农村道路建设项目等涉及农村建设的项目与高效规模农业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合力实施,集聚多方财力、物力,提升项目规模,放大项目效应,使高效农业项目的实施规模和实施深度得到有效提升,不断强化项目的引领和示范功能,形成综合发展机制,推动全市高效规模农业向更高效益、更深层次、更强功能发展。
3、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对高效农业发展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一资引多资”,开发高效农业,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以“三资”投入为主体,以金融资本为依托的多元化农业投入机制。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探索政策扶持高效农业发展的新途径,研究和出台激励高效农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提供更宽松、更优越的空间。
4、加强服务指导。围绕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方法,加强技术指导,改进服务方式,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5、加大宣传发动。采取现场观摩、新闻媒体宣传、高效农业成果展示等形式,逐级抓发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宣传高效农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和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主体参与高效农业建设,让更多的外来投资者成为我市发展高效农业的主体,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高效农业发展,营造浓厚的高效农业发展氛围。
6、强化检查督促。实行发展高效农业绩效考核制度,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部门协作,在分类指导的同时,认真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督查工作,及时通报各地高效农业发展情况,促进均衡发展、整体推进,高质量、快进度地实现年度目标。
- 上一篇:经信委品牌建设意见
- 下一篇:建委市场监管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