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经费改革工作方案

时间:2022-06-28 01:47:29

导语:农村教育经费改革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教育经费改革工作方案

农村义务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面性的重要作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从理顺经费保障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的重大决策,是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推行基础教育的必然要求。为确保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省、市政府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工作目标: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保障范围,到“十一五”末,建立起“责任明确,经费共担,保障有力,管理有序”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农民经济负担,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提高农村发展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二、实施步骤

1、2006年10月,成立教育财务核算中心,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账局管”。在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制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建立健全相关的措施。

2、2007年春季开学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含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除标准为农村小学每生每年210元、初中每生每年300元,城市小学每生每年260元、初中每生每年370元;落实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农村小学每生每年30元、初中每生每年40元,城市小学每生每年40元、初中每生每年70元;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残疾学生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全面试编中小学经费预算;健全中小学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

3、2011年,根据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推进改革,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经费预算编制。

4、2011年,国家、省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后,区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低于国家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按照省、市政府文件规定,由各级政府按比例共同承担。

5、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公用经费拨付标准,按照国家和省制定的基准定额执行,学生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三、主要措施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时间紧。各相关部门必须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实到位。

1、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已成立了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协同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

2、强化预算和资金管理。要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将各项收支统一纳入学校预算,细化支出内容。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分担比例统筹落实应分担的资金,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实施新机制后,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按预算办理各项支出,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3、加强监督检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切实做到“三个不准”,即:不准减少本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应承担的经费投入、不准挪用学校公用经费发放教师津贴、不准乱收费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区政府将建立监督检查工作机制,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点。教育、财政、审计、监察、物价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的监督检查。

4、加大宣传力度。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宣传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计划,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宣传媒介,采取张贴、悬挂标语、挂图、口号和利用板报等形式,向全社会进行深入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