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方案
时间:2022-06-28 01:39:07
导语:全县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严防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潍政办发[2012]53号)要求,县政府确定,2012年在全县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按照“重心下移、机构加强、素质提高、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要求,健全体制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夯实保障基础,扎实推进以基层安全监管规范化和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一年抓强化、两年抓落实、三年抓提升”的目标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和企业安全保障水平。2012年重点在抓落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任务:
1、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全面下降,坚决杜绝重大及以上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其它相对控制指标保持在控制范围之内。
2、基层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完善基层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充实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各镇(街道)配足配强专职安全监管人员,村(居)、园区落实专人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到今年年底,各镇(街道)安监站配足专职安全监管人员,进一步配齐执法、检测检验、应急救援装备和办公设备,实现安全监管规范化。
3、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配强专(兼)职人员,完善企业及车间、班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实施企业安全准入和安全资质淘汰机制,建立安全绩效工资制度。
4、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加强。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安全标准化、隐患排查治理、现场安全管理、员工安全素质等基础工作。到今年年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领域)40%以上企业达到安全标准化;一般行业企业安全标准化考核通过率同比提高30%以上。
5、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完善安全投入、安全法制、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应急救援等五大体系,增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三、活动内容
(一)健全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1、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组织管理能力。一是落实政府领导责任制。各级要将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工作同步规划、部署、推进和考核,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重大问题,制定解决办法和措施;严格“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二是落实部门责任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行业安全监管职能,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工作措施,严格审批责任制,审批前严格把关、审批后强化监管。三是落实生产经营单位责任制。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分解落实部门、车间、班组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与每位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重奖重罚,形成完备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2、加强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强化基层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制定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初步建立起村(居)一级集安监、综治、警务、治保、民兵“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二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制度和台账。各级都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管理、安全事故报告及“黑名单”、事故应急救援及处置、安全生产值班、领导联系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安全监管人员职责等10项安全监管基本制度;建立完善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工商贸企业、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在建项目安全、特种设备及农业机械、地质灾害及水利设施、安全生产记录资料、安全监管对象分布图、安全教育培训等10本安全监管基础台账,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要强化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实行委托镇(街道)执法,加大基层安全生产现场执法力度。全面实施安监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各级安监人员的素质培训,未经培训或经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均不能从事安全监管工作。加大财政资金对基层安全监管装备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为镇(街道)安监站配齐执法、检测检验、应急救援装备和办公设备等。
3、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安全保障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结合各行业企业特点,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安全检查、领导带班作业和“三下”(下基层、下矿井、下车间)、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奖惩、教育培训、安全投入及安全费用提取、应急救援、安全设施“三同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12项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建立安全会议、安全投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生产安全事故、安全工作考核与奖惩、安全防护用品、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安技装备、特殊工种人员、现场管理等12本安全管理基础台账。二是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在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矿山、危化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都要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足额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安全技术中介机构、具有执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安全生产专家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二)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打牢安全生产基础
1、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应用安全科技成果,提升本质安全保障水平。在全县加油(气)站、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HAN阻隔防爆技术;建筑施工现场全面安装安全监控系统;非煤矿山实现机械化开采;利用先进安全技术,切实改善特种设备、市政设施、学校、农业机械、冶金等行业(领域)的安全基础保障条件。加大企业安全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强化设备维护保养,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完善生产设备安全自动防控系统,提升设备安全性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同时”规定,并将其作为各类行政审批的前置条件。
2、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制订各行业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健全企业安全标准化体系和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按照“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书面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的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示范镇(街道)”、“示范园区”、“示范社区”、“示范企业”和“示范班组”等“五项创建”活动,制定标准,抓点带面,动态管理,跟踪问效。
3、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每个员工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建立“三违”企业黑名单制度,开展隐患拉网排查、挂牌整改、档案管理、追踪督办,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重大安全隐患实行县、镇(街道)两级挂牌督办,建立隐患登记、整改销号和特别整改管理机制、重大危险源监控机制。各级各负有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制定本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评估制度,加大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力度,落实监管措施,提高隐患整治率。对无视法律法规、治理安全隐患不力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4、强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深入开展安全设施标准化、现场定置管理标准化、文明生产管理标准化、要害部位管理标准化、安全标志标准化、安全操作标准化等系列活动,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场安全管理。严格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执法,及时消除设备、操作、管理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特种设备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加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维护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开展“零事故活动”,自主组织实施风险识别、安全检查、隐患整治、事故抢险工作,促进全体员工积极、主动、自主参与安全预知和预防行动。
5、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各企业要严格“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从业人员转岗、换岗和农民工的安全教育,确保各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各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制定培训计划,完善企业员工特别是农民工安全技术培训机制,建立强制培训制度,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规定,未经安全培训合格,一律不得上岗作业。建立高危行业企业员工安全信息卡,将安全培训、安全资质、安全绩效、违章情况等基本信息录入信息卡,公开“三违”信息,对严重“三违”人员实施终身淘汰。
(三)建立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升基层基础保障水平
1、建立安全投入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加强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监察执法,严格财务管理。加大财政资金对安全生产的预防性投入,从2012年起,各镇(街道)必须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并且每年不低于10%的增长。
2、建立安全法制保障体系。完善地方安全政策、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综合安全监管部门的监察执法职能;充实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安全监管力量,充分发挥县安委会的职能,完善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形成监管合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安全评价制度,严把安全资质审查;建立安全资质淘汰机制,坚决依法关闭和取缔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加大事前预防性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和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输)活动。按照“四不放过”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严厉查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
3、建立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技术中介组织作用,为政府安全监管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咨询、安全标准制订、安全评价评估、安全检测检验、安全检查、事故抢险、事故调查、项目审查、安全标准化建设、隐患治理、安全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撑。
4、建立安全文化保障体系。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负责、社会参与、企业落实”的要求,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安全诚信、安全道德教育,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丰富“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内容,每季度开展一次安全生产专题报告会。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采取制作专题片、开辟安全专栏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作成效,曝光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和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5、建立应急救援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切实加强镇(街道)、村(居)以及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部位、重大活动等方面的应急预案编制和,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在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企业和学校、商场、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应急演练,确保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各镇(街道)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要进一步整合现有应急装备和队伍资源,不断加强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实施步骤
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安排部署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提高对加强基础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基础管理作为事关安全生产工作全局的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开展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的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落实。
(二)单位自查、深化管理阶段。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和本单位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自查,查摆基础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限期整改到位。要从抓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体系,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对已修订完善的基础管理制度,逐项整理入档、编印成册,作为安全生产的行业指导用书,组织员工认真学习,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防范“三违”现象,促进本质安全。期间,各级安监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生产经营单位的自查自改、深化管理工作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
(三)政府督查、深化整改阶段。各镇(街道)要成立由分管领导、安监部门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对本辖区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情况进行不间断的检查、督查,于11月中旬前全部完成督查,并将有关情况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从11中旬开始,县政府安委会组织有关部门成立综合督查组,对全县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情况进行督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层层落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从领导、政策、体制、技术、经费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要把“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考核奖惩。
(二)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统筹安排,科学规划,针对本辖区、本行业、本单位特点,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工作保障机制。要按照全面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一月一个重点、一季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确保抓一件成一件、件件见成效。
(三)加强督导,抓好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加强研究指导。要坚持典型引路,注意总结经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要强化督导,建立工作情况调度制度,确保层层推进、项项落实。对基础管理落实年活动措施不落实、工作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改进。由此引发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 上一篇:县城防汛安排指导意见
- 下一篇:全县药品专项整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