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众科普素质计划方案

时间:2022-06-21 11:34:00

导语:市民众科普素质计划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民众科普素质计划方案

为深入组织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十二五”期间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根本任务,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巩固和发展“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大力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为增强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基础支撑,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进步,公民获取科技知识的机会和渠道更加宽广,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和认知更加理性,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处理实际问题更加科学,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和科技能力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科普公共服务更加公平普惠,政策支撑、经费投入、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的全省平均水平。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试验区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形成和谐、健康向上的科学文化氛围,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服务。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显著增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有效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明显提升。公众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的愿望进一步攀高,城乡之间和与发达地区的居民的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公民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和监测评估等体系进一步完善,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更加完善。各级政府认真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完善法规政策,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捐助或参与兴办公益性科普事业,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实行优惠政策;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二、重点任务及工作措施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措施:

——推进学前教育阶段科学启蒙教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环境友好型学校创建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场(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各种科技传播行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特色校园、绿色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观念、方法上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监护水平,探索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

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文体广电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农科所、市妇联、市社科联、市科协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安全生产、倡导卫生健康、实行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等科普宣传教育,推动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本领,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和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院校、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技致富二传手”等项目的实施力度,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乡(镇)、村的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站、栏、员”和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人。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面向农村产业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就业市场和企业岗位需求,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和上岗培训;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新型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组织农村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致富能手下乡入户开展科技指导、科教兴村、科普惠农等服务;开展“环保进农村”和反对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动。

分工:

牵头部门:市农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开发办、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民宗委、市民政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卫生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农科所、职业技术学院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为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贯彻落实《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10-2014年)》,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加强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工作。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挥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承担各种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和劳动预备制培训。开展“巾帼建功”活动、激励妇女岗位建功成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大课题,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企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开展职工科普教育活动。企业、研发中心等组织积极举办面向职工的各种竞赛、专题讲座,开展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送科技活动,着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利用科普专栏、职工书屋、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

分工:

牵头部门: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能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卫生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工会、市妇联、市科协、职业技术学院

(四)实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紧紧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贯穿于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大力增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执政科学管理的能力,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的提高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措施:

——加强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建立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学习培训制度,各级党校(行政院校)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学习,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学素质。

——加强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科技知识学习。以创建学习型、发展型党组织为载体,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以及科技发展规划、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科学素质的宣传教育。

——着力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推进科学发展的执政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中体现对科学素质的要求。

——举办面向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科普活动。组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参观考察,参加科普报告和科普讲座等各种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提高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科学素质的良好氛围。

分工: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市科技局、市妇联、市科协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提高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在提高居民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引导社区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取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实施,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图书室、科普画廊等科普设施建设;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好互联网、移动通信、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逐步建立街道社区科普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鼓励教育系统、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科普场馆等建立起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面对城镇社区,组织开展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技展览等活动,寓科普活动于文艺宣传、旅游休闲之中。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市妇联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文体广电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国教办、市妇联、市科协、市文联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学校的科技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途径组织开展中、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各类科技教育的培训研修,提升科技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教能力,提高科技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建设高科学素质的教师队伍。

——加强科学教育的基本能力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先进适用技术、职业技能、现代科技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教材建设,改进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育法。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建设新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院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增加在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教育内容,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

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科学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中、小学的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积极开发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等科学教育基础实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与培训场所,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分工: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林业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学院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针对社会和公众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鼓励和支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创作科普作品和开发科普资源。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的社会化,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措施:

——加强科普资源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及信息资源的开发,举办各类科普作品创作竞赛;加强民生、生态和应急科普资源开发,探索适合农村和社区科普产品的开发,丰富资源种类和总量。

——加速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集成市内外科普资源和信息,拓展科普资源的服务范围,促进资源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优化配置、提高效能;加强现有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共享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普资源的社会效益。

——大幅提升科普能力。对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进行开发和转化,促进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制作,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卫生局、市社科联、市文联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组织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

措施: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水平。坚持媒体科技传播的严肃性和社会性,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

——建立精品科技传播媒体平台。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开辟科技专栏、专版和科普读物;丰富广播电视台的科普内容,提高传播媒体的科普传播质量,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

——提高大众传媒工作人员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加强对新闻记者、编剧、作家等传播者的科学素质培养,坚持科学态度和科学责任,提高宣传内容创作的科学精神,提高各媒体工作者与创作者的科学素养与科学传播能力。

——深入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加强校园、农村、城镇、机关学习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提高数字图书馆的知晓率和点击率,有效推进“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

分工: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文体广电局、市科技局、市农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区位整体布局。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大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实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保障体系,大幅度增强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的特色功能。强化市科技馆的科普服务功能,力争建设体现特色、突出专业个性的县级科技馆;完善市图书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方式,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整合利用社会相关资源,创建、改建或命名一批青少年科技特色学校、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具备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

——推进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各级各类文化站、广播站、中小学校、党员活动室、科普活动站、农家书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等公共设施,充分整合和利用农村和社区现有的科普资源,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相关展示设备,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图书室”等基础科普阵地。

——大力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业园区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技设施,支持中、小学校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创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大力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开发开放科普教育基地。

分工: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大力提升科普人才整体素质。积极开展科普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机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积极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稳定专职科普人才,壮大兼职科普人才,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逐步建立起强大的科普人才队伍。

——努力培育科普创作和管理人才。鼓励、支持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科普创作设计、科普研究开发、科普策划组织、科普传媒和科普产业的经营管理,培育创作和管理的高端科普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和社区的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技术骨干、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带头人等,积极发展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培养和造就各类科普人才。

——发展壮大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中、小学科技教育教师、科技专家、老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发展壮大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素质培养,提高承担科学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依托市内高等院校、科研结构、科技媒体、科普场馆等,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组织策划和科普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多渠道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宣传部、市农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文体广电局、市科技局、市农科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

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建立人才动员培养机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建立有关动员、培养和鼓励科普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参与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科研与科普的紧密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不涉密部分的相应科普任务、在重大科技项目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增加相应的科普效果评价的办法和措施,鼓励承担科技项目的部门、单位和科技专家推进科研与科普的结合,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最新科技进展和科技创新成果。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国家对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贯彻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提供监测评依据,为公民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结构的业绩考核,对各级各部门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和问效跟踪。

分工: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农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统计局、市文体广电局、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的年度计划和工作规划,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互相密切配合协调,共同形成整体合力,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切实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科技、教育和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逐步加大工作经费的支持力度。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

(三)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11年,组织制定本实施方案中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指导和推动各县(区)制定“十二·五”期间《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

——深入实施。2012-2014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检查督促,开展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15年,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继续推进下一时期的组织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