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年度应急管理方案

时间:2022-05-28 10:30:00

导语:市区年度应急管理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区年度应急管理方案

2012年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应急管理工作有关要求,坚持立足基层,预防为主,进一步强化应急值守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抓好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第十二个五年专项规划》的实施。

一、加强应急值守工作,及时报告和处置突发事件信息

(一)做好应急值守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工作制度,严肃值班纪律,应急值守人员要坚守岗位,值班期间保持通讯畅通,妥善处理值班期间的各类事项。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和敏感时期,各单位、各部门主要领导和带班领导不得外出,保证手机等通讯工具畅通,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置。区政府将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值班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

(二)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工作网络机制。要加强信息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网络,确保重大紧急信息报送渠道的畅通。要把信息报送网络延伸到企业、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及时获取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重要信息,为区委、区政府正确引导舆论、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消除社会负面影响争取主动。

(三)进一步加强重大紧急信息的报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重大紧急信息报送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办字〔2008〕20号)以及区委、区政府关于重大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要求,报送重大紧急信息要坚持初报、续报和终报三个环节,严格落实1小时上报信息的时限要求,坚决杜绝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四)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应急队伍,开始先期处置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要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做好安置工作。在有关部门开展救援工作时,要积极配合,做好现场取证、道路引领、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等协助处置工作。

二、加强宣教培训,普及应急管理常识

(一)深入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结合“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宣传日”等各类公共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开设专栏、网站宣传、发放宣传册(单)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活动室、文化站、文化广场以及宣传栏等场所,通过经常性开展应急知识宣传,推进应急管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切实提高干部、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各单位要将应急管理培训纳入培训计划,采取小集中、短周期、多批次轮训的方式,通过报告会、专题知识讲座、实战演练等形式,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应急值守、预案编制、防灾减灾、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等知识进行培训,努力提高应急管理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开展行业应急管理知识培训。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开展以行业为主的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教育部门要将应急常识的宣传教育纳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日常教学课程,提高在校学生的自救避险的基本技能。安监、质监、建设、环保、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检查指导,落实岗前安全宣教培训,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领域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三、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一)规范预案管理。认真落实《市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规范预案编制程序,定期组织预案修编,切实加强各级各类预案的有效衔接,增强各类应急预案的实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以部门应急预案和学校、社区、重点企业等基层单位的应急行动方案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全区应急预案体系,通过不断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做到从上至下、从区政府到基层单位都有预案,所有种类的突发公共事件都制订相应预案,相关预案间相互衔接,不留空档,努力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加强预案演练。各单位要制订并落实年度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演练计划和演练情况要及时报区应急办备案。专项应急预案和常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演练。部门和基层单位应急预案原则上每年组织一至两次演练。特别要加强高风险部位、高危行业和基层组织的预案演练。适时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及专项演练、综合演练,定期组织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应急演练。同时,建立应急演练评估体系,量化演练评价标准,不断提高演练成效。

四、加强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有效化解和消除安全隐患

(一)大力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各街道、各部门要采取专项排查和日常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范围排查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突发事件隐患,要重点排查危旧房屋、危化品生产储运企业、人员密集场所等安全隐患、建设施工中的事故灾难隐患和违章建筑质量安全隐患以及劳资关系、拆迁安置等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矛盾隐患等。

(二)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各街道、各单位要及时收集预警信息,建立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台账制度,明确隐患的责任人、监管人、整治目标、整治措施、时间进度、整改期限以及相关信息报送的方式和方法等,确保监管到位,整改到位,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五、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完善应急快速联动响应机制

(一)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各街道、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各级、各专业部门领导和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各类应急专业队伍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规定的时效要求做出快速反应,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处置。

(二)完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各部门之间的联动响应机制,健全各类应急队伍、救援装备的“统一调度、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联动响应工作机制,形成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合力。

六、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一)大力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积极创建省、市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带头作用,以辐射效应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加强对已成功创建省、市应急管理示范点的单位进行管理,督促各示范点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常抓不懈。各街道和教育部门要结合我区实际,在辖区和本行业内,每年确定条件相对成熟的社区、企业和学校,作为示范点创建目标,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及时帮助创建单位查找问题,提出建设性工作思路,使基层单位有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各单位、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辖区和行业内卫生、城建、国土、科技等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有相关救援经验人员的作用,组织有关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保安、预备役人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应急队伍和志愿者等,建立应急队伍。各街道要指导社区和辖区各类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做好应急队伍组建工作。要加强应急队伍的管理,提高综合应对和自我保护能力,强化协调联动,险时要立即集结到位,开展先期处置。

(三)加快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设、城改、规划等部门要指导、协调建筑和房产开发等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合理避让隐患区域,加强抵御常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城中村、人口密集场所要加强消防、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安全隐患和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教育部门要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要求,加强学生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各类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测、维护其报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