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府重点任务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25 04:50:00
导语:区府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预期175亿元,增长17%,力争177亿元;财政总收入预期14.1亿元,增长23.7%,力争14.9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预期8.7亿元,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9亿元,增长2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108亿元,增长32%,力争1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90亿元,增长27%,力争93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74亿美元,增长10%;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8500万美元,与2010年持平,力争达1亿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以上。
一、着力发展工业经济
进一步完善园区水、电、气、路、排污和综合生活服务配套。上半年完成樟林片区区域环评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着手实施樟林片区樟林路、腾飞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太湖工业园建业路(三期)至发展路、笏枫路至滨海大道等园区路网工程,拓展发展腹地,促成连片开发。
加快光电产业园、美国皇冠制罐、台湾视创等项目建设,力促海西研究院技术中心、三利浦宽辐偏光片等项目落地。
引导企业通过资本经营、企业重组、嫁接合资等途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水平。力争今年完成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5亿元企业6家,超亿元企业35家,规模工业产值净增35亿元以上。
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筛选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重点骨干和优强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加大华丰、百祥车饰等7家拟上市企业扶持力度,加快企业股改步伐,力争全年完成股改企业2家。
依托“6.18”、院地合作、校企合作等平台,引导和帮助企业开展产学研联合,推动科技成果运用转化。全年重点筛选扶持10个技术创新项目、10个节能循环项目,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及技术升级。推动万邦光电、清华园等电子信息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对接,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有发展后劲、带动力强的企业产品,引导企业争创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2011年力争新增省级品牌5个、市级品牌5个。
二、着力巩固三产优势
加快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带,引导地区性企业总部、市场中介组织集中入驻,形成规模效应。积极对接向铁路沿线大型工业企业、物流企业,发展临港总部经济。规划建设屿上现代物流配送中心,以秀屿港码头和向铁路终点站、港湾站为依托,加快太湖物流基地建设。
支持各专业银行扩大经营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分支机构入驻,建设区域金融服务中心。
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培育一批零售贸易龙头企业。规范大型商贸项目建设,巩固中心城区核心区商业优势。推进专业市场建设,加快喜盈门、香格里拉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便民商业和社区生活服务业,完善社区商业网点,提升城市消费水平。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促进农村消费。
主动融入“海峡旅游”发展格局,加快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做好库区周边景观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滨溪景观带,提升山、潭等景区品位,动工建设御庄园温泉康复保健中心,推进城市观光旅游发展。大力推介广化寺、石室岩、东汾五帝庙、龟山寺、石梯寺等旅游资源,开发宗教民俗朝圣旅游。
三、着力建设宜居城市
加快旧城区、棚户区、“城中村”、“园中村”改造,抓紧木兰溪沿岸、城港大道两侧等重点地段城市规划,带动城市开发建设。
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全力推进29个重点房地产项目建设,年内计划完成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
围绕宜居城市创建,继续抓好景观整治、立面再造、缆线下地、道路改造、广告清理、立体绿化、城市公厕、城市保洁、景区提升、公交优先、停车场建设等项目。
统筹完善村庄规划,推动15个中心村建设,培育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精品示范村。
继续实施“四绿”工程建设,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68万亩。继续认真落实市区领导挂钩重点贫困村扶贫帮困工作。
深化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创建,发挥10个科技示范基地和1000户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技转化。
继续实施水库、海堤除险加固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实施金钟水利枢纽(段)配套工程,积极推进木兰溪四期防洪工程建设,完善防灾减灾体系。认真组织实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持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农村环境。
四、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有效整合项目、人脉、信息等招商资源,充分发挥全国各地省市商会、驻外党组织的作用,引导民资回归。
承接一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项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央企、省企和台企到我区落户投资。
大力开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积极参与国内外重大招商展会,重点组织好香港、新加坡经贸活动周等招商活动。全年争取洽谈项目50个以上,实现引资60亿元以上。
加强项目规划建设的审批跟踪服务,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切实为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重点服务“五大战役”、17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攻坚目标实现。
积极做好年度30个在谈项目的推进工作,全力跟踪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珍奥核酸产业园、喜盈门家具广场、万达房地产等项目,争取尽快实现项目落户投资。
坚持多途径争取用地指标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并重,优先保障23个省市重点开工项目用地,切实解决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扎实推进工业项目闲置土地和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工作,充分挖掘土地存量,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保持土地执法的高压态势,坚决打击“两违”行为。
加强劳务输入合作,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确保外来员工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五、着力强化财政支撑
进一步突出财政扶持导向,全力支持上市步伐快、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重大工业项目,重点支持建筑企业升级,引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拓宽财源,用好用足国家、省、市各项财税扶持政策;进一步发挥我区建筑、钢材贸易、食品经营等行业优势,引进商业贸易、区域营销机构,充实我区税源。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建设局、经贸局、招商局
推行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完善区对镇(街道)的财政体制激励机制。创新投资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民生工程、公益事业支出。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规范完善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工程项目、产权交易等领域的电子化交易。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完善行政经费管理制度,降低行政成本。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探索和推行BOT、BT等项目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优化信贷资金投向结构,加大对产业升级、企业上市、中小企业、节能减排、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区设点。扶持发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积极稳妥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六、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继续建设创新型城市,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四连冠”。
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加大31个农村薄弱校扶持力度,动工建设华林学校,推进青山、园头等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整合。创新职业教育,培育产业后备人才。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继续实施47个新建项目。
动工建设区文体活动中心,启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村级农民健身点、农家书屋覆盖率达80%以上。
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网络,防控重大疾病发生。加快区医院新址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设施。
巩固提升计生“国优”水平,加大计生执法力度,落实计生家庭奖励和优惠政策扶助。规范提升流动人口“一站式”工作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
做好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组织实施创优人居环境、“新农保”等12个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扶持鼓励就业创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通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提高参合农民保障水平。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扩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应量,年内完成200套廉租房、23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加大库区移民后扶项目、灾后重建、造福工程及150个救灾避险场所建设。
突出抓好节能减排,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华亭、常太、灵川污水管网及东圳水库截污工程建设,实现竣工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年度COD减排任务。建立东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严防养殖业回潮。重点实施木兰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拆除禁养区畜禽养殖场。
关心拆迁户、被征地户、外来工和弱势群众的生活,继续发展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持打、防、管、控并重,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做好中小学校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多元化调解衔接机制,按照信访“路线图”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加强保密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应急管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七、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宏观政策的把握,使政府各项工作建立在科学决策之上。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以新的理念谋划工作、以新的思路打开局面、以新的举措解决问题,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引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把抓落实摆在政府工作的首位,大力倡导敢于负责、勇于担责、求真务实、高效实干的优良政风,严抓效能监察,严格绩效评估,严肃行政问责,全面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有限的财力用到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推动公共资源多向民生领域倾斜、多向弱势群体倾斜。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集体决策重大事项,深化对重要权力节点、重点领域的监控与监管,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惩庸治懒,严肃政纪,改进作风,努力建设一支能干事、干成事、廉干事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 上一篇:书记在市物价工作会讲话
- 下一篇:水质污染整顿调查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