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法治机关建设规划

时间:2022-05-17 04:14:00

导语:县法治机关建设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法治机关建设规划

在过去的五年中,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显著增强,制度建设质量明显提高,民主科学决策制度逐步完善,行政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行政监督制度不断创新完善。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以及省、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纲要》、《意见》以及省、市《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决策水平,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督,推进我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目标

坚持宪法原则,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坚持以约束、规范行政权力为着力点,切实提高行政机关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科学筹划,扎实推进。经过五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基本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的能力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平等享受的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得到切实维护,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三、主要任务

(一)继续抓好教育培训,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

1、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全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政为民、服务大局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2、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计划、内容、时间、人员“四落实”,健全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前学法、法制讲座、法制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积极落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组织其学习依法行政等知识,每季度至少学习2次以上。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各镇、社区和县政府各工作部门每年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行政执法人员每年参加法律知识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小时。新的法律、法规、规章颁布实施后,负责实施的部门要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和考试。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培训情况、考试成绩记入考核档案,作为考核内容和职务晋升的依据。

3、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拟任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考察结果作为任职的依据。加大公务员法律知识测查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机制,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情况作为公务员年度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

(二)坚持从严制发管理,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

1、突出规范性文件制发重点。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解决深层次的矛盾,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科学发展,维护公平正义,加强重点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制订工作。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重点加强城乡统筹、工业经济、科教产业、民生工程,发展社会事业以及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

2、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发质量。健全完善法制工作者、具体实施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的规范性文件起草模式,扩大公众参与制订规范性文件的有效途径,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表达和尊重,合理诉求、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使制度建设符合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评估机制,政府法制机构与主要负责执行的部门应适时对规范性文件实施情况、经济社会效益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加强对评估成果的运用,为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3、严格落实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规范性文件清理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除程序性、技术性规定外,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超过有效期的,自动失效。需要继续施行的,按程序重新制订。坚持做到“逢文必审、有件必备、有错必纠”,所有涉法涉权文件要经过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未经备案审查的,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不得上会,不予签发,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坚持依法民主决策。

1、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2013年以前,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避免决策失误。全面建立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行为,科学界定重大行政决策的范围,合理划分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决策权限,不断完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工作规则,推进行政决策规范化。

2、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进一步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凡制订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事项,决策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决策事项要进行听证。要严格规范听证程序,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积极吸收采纳,听证结果作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在决策前要组织专家论证。

3、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执行的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重大决策实施后,决策机关和具体执行机关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跟踪决策实施情况,了解各方意见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情况和经济、社会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按程序及时对决策进行调整、修正和完善。要严格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进行行政决策的行为以及决策失误的,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四)依法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文明公正执法。

1、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职能,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以提高行政执行力为目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正确有效实施,切实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据,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既不能越权乱作为,也不能失职不作为。

2、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和机制。健全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实现行政执法的主体和权限法定化、行为规范化、文书格式化。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开、告知、听证、回避等规定,保证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积极推动行政执法机制创新,建立健全行政奖励等制度,发挥非强制性管理手段在政府工作中的作用,实现管理与服务、执法与疏导、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3、继续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认真执行行政执法依据动态管理制度,全县各行政执法机关应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修改、废止情况,及时调整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及人员,及时报送县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备案,并向社会公开。着力抓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评议考核结果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坚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把案卷评查作为常规化工作,认真组织评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全县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立法目的和合法合理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裁量权,逐条进行梳理,细化适用条件和执法幅度,制定规范的裁量标准,2012年在全县各行政执法部门实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

4、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严禁未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执法人员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文明素养和执法技能。

5、健全行政执法财政保障体系。严格财政预算管理,保证经费的足额拨付,特别要落实行政执法部门的经费保障,为依法行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罚缴分离制度,要确定罚款代收机构,除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的罚款外,一律由当事人到指定的代收机构缴纳。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返还或者变相返还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要建全完善行政赔偿费用管理制度,对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或者补偿。

(五)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1、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不断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及时、准确、全面、具体地公开政府信息。进一步健全政府与部门、企业、群众信息沟通的平台,认真做好重大决策、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和生态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重大疫情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实现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的政府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精减和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加强行政审批权的监督制约,完善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等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政务大厅建设,改革行政审批方式,大力推广并联审批、联合审批等方式,加强审批监督,提高审批效率。

3、扎实全面推进办事公开。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在办公场所公开办事依据、条件、流程、办理机构、人员和收费标准等信息,并将办事结果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公开。相关职能部门要依法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六)建立健全协作机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1、认真开展行政调解工作。按照合法、自愿、平等、及时的原则,积极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建立行政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行政调解工作。全力做好对行政调解组织建设的指导和行政调解员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调解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之间的衔接协调,到2015年基本形成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格局。

2、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强化行政监督、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依法受理,公正作出复议决定。探索建立行政复议简易程序,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改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调解等手段,提高办案质量,切实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3、切实抓好信访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落实信访责任,加大问责力度。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依法、及时、就地、有效地处理好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信访情况反馈与政策研究联动机制,对信访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及时完善和调整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信访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有效衔接,依法分流信访诉求,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信访诉求。

4、加快应急体系建设。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重大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建成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反应灵敏、功能全面、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专业化与社会化结合,加快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重视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的应对和处置,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及时回应民声民意,把矛盾解决在萌芽和初始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七)健全完善监督体系,严格工作责任追究

1、自觉接受外部监督。全县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依法报备规范性文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政协委员提案。自觉接受人民法院依据《行政诉讼法》实施的监督,对行政诉讼案件要积极出庭应诉,对人民法院生效的行政判决和裁定要及时认真履行。2012年以前,全县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对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舆论监督。

2、切实加强专门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要依法全面履行监督职责。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收支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绩效审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保资金、惠农资金、扶贫救灾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执法监察,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监察,提高行政效能,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保障政令畅通。

3、强化内部层级监督。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切实加强对所属下级机关的监督,县政府法制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好依法行政监督工作,要在开展依法行政全面检查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监督方式,依法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的监督。对依法行政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主动实施监督,提高监督效能。继续加强依法行政监督队伍、特邀监督员队伍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坚持把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并部署、一并落实。主要领导作为依法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部门、本单位推进依法行政负总责,要定期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措施和方案,确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及时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严格工作考核。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全县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纲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要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绩效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对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个人,要给予表彰;对推进工作不力、存在问题较多的要通报批评、责令改正,推动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三)加强队伍建设。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法制机构队伍建设的要求,全县各行政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要设立法制股室,并确定专人负责;各镇、社区应明确1-2名专(兼)职法制人员。法制机构要切实担负起依法行政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的职责。法制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职责,当好政府及部门领导的参谋、助手和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