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实施方案
时间:2022-04-27 08:59:00
导语: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农村食品安全整治“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监管和依法治理的工作方针,针对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综合整治,重点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添加“瘦肉精”和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规范农村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保障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推进“幸福”建设。
(二)工作目标。通过综合整治百日会战,进一步明确政府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农村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12年年底前实现以下监管目标:在食品生产环节,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登记监管率达到95%以上,对农村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诚信监管档案达到100%;在食品流通环节,实现农村食品市场重点部位食品经营者持证经营率达到95%以上,食品经营者、食品现场制售经营者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率达到90%以上,食品经营自律条线标准率达到80%以上;在餐饮服务环节,实现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到100%,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实现蔬菜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产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饲料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措施
(一)加强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环节监管。
一是强化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与整治。以城乡结合部、乡村、农村集市、汽车站等为重点区域,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食品,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仿冒知名食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以及印制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案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二是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者的销售行为。以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食品(杂)店为重点单位,监督食品市场开办者和食品经营者严格自律,规范食品市场准入行为,严把食品进货关,履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切实做到不进、不存、不销假冒伪劣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三是确定重点品种实施重点监管。以饮料、白酒、葡萄糖、乳制品、食用油、矿泉水、膨化食品、酱油、食醋、糕点、儿童食品、老年食品、地方特色食品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为重点品种,着力整治“中秋”、“国庆”期间食品市场和农村食品市场,查处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鼓起变质、“三无”食品及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一是检查是否取得相关许可证,重点检查食品生产企业是否获得生产许可证,是否在生产加工中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二是重点检查产品质量。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产品明示标准,是否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是否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
三是检查产品标识标注。是否伪造产品产地,是否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和质量标志。
四是检查产品包装标识。检查企业生产饮料、冷冻饮品用包装材料,是否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的包装材料,是否存在使用回收废旧塑料瓶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包装材料灌装饮料等违法行为。
(三)加强农村餐饮服务环节监管。
一是加强中秋、国庆期间餐饮食品安全。加强对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对集中承办节日聚餐活动,特别是承办团圆饭、喜宴、婚宴的餐饮服务单位要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餐饮服务企业是否按照许可范围开展经营,从业人员是否持有健康证明,食品原辅料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是否落实,食品粗加工、凉菜和生食水(海)产品加工制作是否规范,餐饮器具是否清洗消毒等情况。
二是保障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餐饮食品安全。加大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指导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健全和落实餐饮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加大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力度,开展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管理人员和农村中小学食堂从业人员集中培训,提高农村餐饮服务单位餐饮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加强对农村婚丧宴的管理,实行备案制度,定期监督检查,积极消除隐患。加大农村餐饮服务单位基本卫生状况整治力度,做到场所环境干燥卫生,加工设施设备与用具保持清洁、存放整齐。加大无证经营和违法添加行为打击力度,对故意采购和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三是强化对各类食堂的监管。以农村中小学食堂、学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和机关食堂为重点,督促食堂和餐饮服务单位严把原料进货关,做好原料采购台账记录,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入餐饮服务环节。落实餐饮安全公开承诺制度,和农村中小学校长签订学校食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书》,并在食堂醒目位置张贴。建立农村中小学食堂餐饮安全信用档案,对农村中小学食堂进行定期监督检查。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强化种植养殖全过程监管,加大对以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为重点的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在农产品种植养殖、饲料生产加工环节添加非法添加物和“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二是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等“三品一标”农产品。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和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为抓手,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畜牧业培育。以养殖证发放、池塘改造和健康养殖场创建为抓手,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全面推进健康养殖。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加强对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违法使用违禁药物、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三聚氰胺和蜂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畜禽“瘦肉精”专项抽验,全面实施农产品农药残留例行检测制度,加强对当地农产品生产基地采收上市前和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监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大对乡村私屠乱宰监管。
一是严厉打击生猪私屠乱宰和生猪注水等违法行为。通过举报投诉和明察暗访等方式,排查生猪注水窝点。
二是完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各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活猪进厂制度,无产地检疫和耳标的生猪不得进厂;严格屠宰操作工艺流程,待宰静养不得少于12小时;严格品质检验制度,未经品检和品检不合格的生猪产品不得出厂上市销售。
三是开展酒类商品整治。重点整治偏远农村市场和制售假劣酒类商品,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曝光制假贩假行为。
(六)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县公安局要积极配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以及农产品监管等部门,依法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移交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制售假冒伪劣农(兽)药、非法添加“瘦肉精”以及群众举报投诉的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线索,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要突出源头打假和重点打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农(兽)药、“瘦肉精”等的“黑工厂”、“黑作坊”和“黑市场”,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七)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生产经营行为的监管。
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条件简单,依法从事传统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或个人。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二是加强对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食品摊贩是指在街头或其他公共场所不定点销售食品或者提供餐饮服务的经营者。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的食品摊贩,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不提供餐饮服务的食品摊贩,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占道经营食品摊贩的管理,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
三是加强对“前店后坊(厂)”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以食品生产加工为主,生产地与销售地相分离的,其生产加工点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对现场制售食品,其食品在本店销售,但不提供餐饮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现场制售食品,其食品在本店销售,并提供餐饮服务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四是加强对学生“小饭桌”的监督管理,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五是公安、教育、民族事务等部门做好配合工作。配合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学生“小饭桌”及清真食品监督管理等相关工作。
(八)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监管。
一是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认真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服务单位。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由公安、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
二是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整治。严格实行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服务的市场准入,督促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情况台帐,严查非法收运、使用餐厨废弃物行为,防止废弃食用油脂流入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饲料生产、经营环节,由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加强对畜禽饲养场(户)及饲料的监管,严禁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畜禽,由畜牧水产部门负责。
(九)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等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依据各自部门职能做好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日—9月1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密切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具体整治方案,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对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确保整治工作科学展开、有序推进。
(二)整治实施阶段(9月11日—11月3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确保整改责任到位;对存在职责交叉的监管领域,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对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拉网式检查,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档案和诚信档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意见,督促限期进行整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进行查处。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将适时进行督导检查。各乡镇街和各监管部门要于每月30日前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如有重大情况和事项应及时上报。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10日)。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研究制定我县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工作督导办法,并组织考评。各有关成员单位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督促工作落实,确保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严防工作走形式、走过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细化工作方案,狠抓任务落实。要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人力、物力支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机制和手段,广泛引导和动员群众积极支持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保障水平。
(二)完善监管网络,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基础组织建设,明确乡镇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对辖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逐步探索建立乡镇统筹管理,监管部门谁主管谁牵头,社会各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
(三)明确监管职责,落实任务目标。农业、商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对辖区内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学校食堂等重点场所进行拉网式排查,深挖细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窝点。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公安部门要依法立案侦查,对重大案件要提前介入,实行挂牌督办。
(四)强化宣传教育,优化舆论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大农村、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强化对各类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广泛深入地向农村消费者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风险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食品品牌和优秀食品生产企业,揭露、曝光农村食品安全方面的严重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风尚。
(五)强化考核评价,严格责任追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逐级建立农村食品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农村食品安全责任逐级落实到政府、部门、企业法人和监管人员。要健全完善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定期对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和监管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或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政府、监管部门、企业法人以及有关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各乡镇街、各有关部门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请于2012年12月3日前报县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 上一篇:观光休闲农业优势及模式思索
- 下一篇:农行面临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