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创建健康城市工作方案
时间:2022-04-19 05:50:00
导语:市委创建健康城市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动我市健康城市创建工作有效开展,根据卫生部、全国爱卫办编写的《健康城市建设培训教材》,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时间
(一)启动阶段:2010年,做好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培训,广泛开展宣传,建立工作网络,抓好开局启动和健康场所的创建工作;具体工作由市爱卫办牵头,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测评估,对全年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阶段评估和年终评估,确保2010年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全面实施。
(二)实施阶段:2011年,全面推进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对照创建健康城市各项指标,调整任务分解,针对薄弱环节,抓住突出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把健康城市建设各项工作逐步引向深入,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
(三)评估阶段:2012年,在抓好当年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计划实施的同时,对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进一步探索创建健康城市新方案指标体系,为开展新一轮创建健康城市工作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施内容
2010年为创建健康城市启动年,重点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宾馆、健康乡镇试点工作,旨在通过各种类型健康场所创建,达到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延伸创建范围的目的。
(一)健康社区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市卫生局。
创建指标:每个街道评选出4个健康社区。
标准: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设施,参与健康互助,拥有健康人群。
1.健康管理
⑴建立健全社区爱国卫生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健康社区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健康社区工作纳入社区、群团、行业和单位工作目标。
⑵辖区内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社区建设,开展争创健康单位、健康家庭活动。
⑶建立社区健康管理志愿者队伍。
⑷定期进行健康社区科学评估。
⑸居民户控烟率应达50%以上。
2.健康基础
⑴经济支持
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②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断增大,鼓励企业捐助。
③居民对健康的投资合理增长。
④社区健康资源协调共享。
⑵社区保障
①不断提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的覆盖率。
②建立法制援助,不断提高覆盖率。
③健全人民调解组织,不断提高调解率。
④对弱势人群进行社会援助。
⑶科教文体
①社区学习气氛浓厚,居民科学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②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③社区健身设施配套率不断提高。
⑷社区安全
①加强社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预防各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②加强法制教育,杜绝黄、赌、毒现象。
③重视消防安全,完善各项消防设施。
④开展红十字救护教育,提高居民自救能力。
⑤对暂住人口实行规范化管理。
⑥不断完善社区物业管理。
⑸精神文明
①加强文明教育,开展文明单位和文明家庭普及活动。
②开展公民公德教育,倡导文明新风。
③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组织开展有益健康成长的各项活动
。
3.健康环境
⑴基础设施
①搞好社区规划,提高基础设施配套率。
②区内道路平整硬化,排水设施完善。
③环卫设施配套。
④区内有足够的停车场所。
⑤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
⑵环境保护
①区域内噪声不超标。
②社区内雨污分流,“三废”处理达标。
③不断改善社区内河道、池塘、喷泉环境状况,保持水面无漂浮物,水体周边清洁。
⑶社区管理
①环境常年保持整洁。
②环卫设施保持完好、清洁。
③居民生活垃圾袋装化,日产日清。
④区内广告、标牌设置规范。
⑤居民楼道无乱贴乱画现象。
⑷人居环境
①区内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
②区内绿化率达40%以上。
③区内硬化率达100%。
④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4.健康服务
⑴医疗服务
①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和完善居民健康档案。
②完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病、肿瘤、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症的管理。
③加强对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
④建立传染病管理档案。
⑵公共卫生
①社区范围内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从业人员定期体检,持证上岗。
②公共场所和食品行业加强自身管理,不断提高卫生合格率。
③二次供水水箱每年清洗消毒,记录齐全,水质优良。
⑶除四害
①定期开展除四害工作。
②落实四害防制措施。
③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密度控制在省(国家)标准以内。
⑷妇幼保健
①倡导婚前体检,做好计划生育。
②开展新生儿疾病筛选,筛选率逐年提高。
③加强对散居儿童的管理,管理率逐年提高。
④做好计划免疫,“五苗”覆盖率达98%以上。
⑤加强社区内托幼机构卫生管理,卫生合格率不断提高。
⑸健康教育
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
②健康教育资料(报刊、书籍等)入户率达70%以上。
③定期邀请健康专家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
④定期对居民进行健康知识考评,合格率达85%以上。
⑤居民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⑥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5.健康人群
⑴区内人群传染病、心血管病、精神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⑵居民的吸烟率、酗酒率、高盐率逐年下降。
⑶居民参与健身普及率逐年提高。
⑷社区青少年近视率、贫血患病率、肥胖、佝偻病患病率逐年下降,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⑸老年人照料普及率逐年提高。
⑹区内人群对健康社区建设满意率逐年提高。
(二)健康家庭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创建指标:每个街道评选出100户健康家庭。
标准:建设健康住宅,倡导健康消费,培育健康素质,享有健康欢乐。
1.符合健康的住宅
⑴住房面积宽敞,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⑵用安全卫生自来水和水冲式厕所。
⑶用燃气装置,油烟排放通畅。
⑷绿化美化家居环境。
⑸垃圾袋装,逐步分类投放。
⑹居室装饰,使用绿色环保装饰材料。
2.家庭的健康保健
⑴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提高家庭科学生活水平。
⑵订阅卫生保健资料(报刊、书籍、杂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自我保健知识。
⑶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⑷倡导健康保健消费,健康消费逐年增长。
⑸定期对室内空气消毒,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被褥。
⑹对家庭餐、茶具消毒。
⑺有家庭健身器材和文化娱乐设施。
⑻定期参加体检,备有家庭保健药箱,接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
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
⑽家庭成员不吸烟。
3.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⑴尊老爱幼,老人健康长寿,儿童健康成长。
⑵家庭民主,互敬互爱。
⑶依理依法调解家庭纠纷。
⑷热爱学习,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
4.邻里之间和睦互助
⑴邻里互帮互助,友好相处。
⑵主动维护公共环境和楼道卫生。
⑶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⑷积极参与社区公共安全管理。
(三)健康学校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创建指标:全市评选出5所健康学校
标准:建设设施现代的教学园地,营造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文明向上的校园风气,增进师生健康的综合素质,留下莘莘学子的美好回忆。
1.营造健康环境
⑴学校建筑设计符合卫生标准,新建、改建、扩建校舍实行预防性卫生监督。
⑵教学设施齐全、先进,网络、闭路电视、广播等系统设备良好。
⑶教室内采光、照明、空气质量等指标符合卫生要求,课桌椅高度可调节。
⑷校园环境整洁,道路平整,绿化美化。
⑸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整洁卫生,空气流通、物放整齐、陈设有序。
⑹按班组数量设置适当的洗手龙头,宿舍区自来水使用方便,安全卫生。
⑺垃圾箱,果皮箱等设施齐全,垃圾袋装,日产日清。
⑻厕所水冲式,男、女厕所位数足够,管理良好。
⑼自行车停放有专用场地,按班级有序停放。
⑽学校周边秩序井然,安静、无噪音污染。
2.规范健康管理
⑴“以学生健康为中心”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⑵把创建健康学校纳入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网络健全,管理规范。
⑶制订有益于学生健康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
⑷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⑸提供健康食品,引导师生健康消费。
⑹提供安全卫生的饮水,饮水机应定期消毒。
⑺创建无吸烟学校,校园内禁止吸烟。
⑻除四害措施落实,四害密度达标。
⑼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抗自然灾害或其他灾害的应急措施,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⑽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在校师生的人身伤害。
3.加强健康服务
⑴根据学校种类,分别设置学校医院或卫生室,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必需的医疗用品。
⑵落实《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开展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制定校内暴发传染病、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⑶保证学生接受计划免疫、预防性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健康情况。
⑷注意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和指导学生心理和个性健康发展。
⑸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支持和耐心帮教。
⑹教职员工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对患病者进行跟踪管理。
⑺建立职工文化、娱乐、健身场所,提供健身指导。
⑻关心教职员工的健康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⑼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管理满意率达85%。
⑽教职员工对学校未来发展支持率达70%。
4.开展健康促进
⑴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课程设置灵活多样,以效果为准。
⑵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普及率达95%。
⑶创造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的氛围,树立有益于健康成长的良好校风。
⑷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动员家长支持、参与健康学校建设,鼓励学生以文明健康行为影响家庭和社会。
⑸与社区互动,资源共享。
⑹师生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学生形态、机能、体育合格率不断提高。
⑺师生积极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四)健康医院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创建指标:全市评选出3所健康医院。
标准:优美的就医环境,先进的科学管理,周到的优质服务,
良好的健康氛围。
1.优美的就医环境
⑴医院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实用美观。
⑵院容环境整洁优美,绿化美化。
⑶道路平坦、畅通,夜间亮化,场地平整,排水系统完好。
⑷建筑物及墙面无污渍、斑剥。
⑸就医场所陈设规范,窗明几净,安静幽雅。
⑹各种公示标识醒目、规范。
⑺设置醒目禁烟标志和无烟单位标志。
⑻厕所合理布局(一类标准),适应病人特殊需要,有残疾人厕位。
⑼垃圾箱、果皮箱、坐椅、电话、公用洗手处等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完好洁净。对公用电话、坐椅等公用设施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⑽停车场合理设置,车位足够。
2.先进的科学管理
⑴健全爱国卫生组织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制度明确,管理规范,责任到人。
⑵食堂和饮用水符合《食品安全法》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患者饮食配有营养师指导。
⑶供热、供水、送排风系统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⑷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作用、管理、防护及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⑸计划免疫、消毒隔离、疫情报告符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⑹依法管理、使用剧、麻、精、毒类特殊药品。
⑺污水及各类用品消毒灭菌合格,医疗废弃物处理符合国家标准。
⑻除四害长效措施落实,四害密度得到有效控制。
⑼各种公用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安全、卫生,无隐患。
⑽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范火、电、水、气、盗等设施、设备齐全,符合标准,无违章安全事故。
3.周到的优质服务
⑴倡导科学的健康理念,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活动。
⑵职工着装整齐,举止文明、态度和蔼,服务规范。
⑶设立服务中心和院长接待制度,提供咨询、导医、接待、投诉等服务。
⑷建立急诊“绿色通道”,通道畅通有效。
⑸建立“无障碍通道”,配备为特殊人群服务的运送工具和用品。
⑹医疗用房有中心供氧、中央调控、中心吸引系统。
⑺病室环境洁净,温度适宜,通风、光照良好。
⑻做好病人饮食、饮水等服务。
⑼为病人家属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
⑽建立接受社会监督制度,病人对医院综合满意度达85%。
4.良好的健康氛围
⑴设立有益病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
⑵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
⑶门诊和病区设有健康教育专栏,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
⑷推广健康教育处方,提供医疗、护理、保健、康复咨询。
⑸物流传输系统通畅、有效,无线呼叫、急救通讯、抢救监控系统良好。
⑹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和社会公益活动。
⑺落实“门前三包”,促进医院周边环境和谐协调。
⑻关心职工生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开展健康向上的职工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⑼职工对医院管理满意率达85%。
⑽职工对生活现状和医院未来发展支持率达70%。
⑾主动参与“控酒限盐饮豆奶健康行动”。
(五)健康宾馆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创建指标:全市评选出8所健康宾馆。
标准:建设环境优雅、舒适温馨、卫生安全、服务一流的健康宾馆。
1.健康优美的休闲环境
⑴环境清洁卫生,地面完整洁净,室内陈设整洁,处处窗明几净,灯光亮化,绚丽多彩。
⑵环境、庭院绿化美化,有观赏景物和建筑小品,四季常青,整洁美观,外环境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
⑶室内摆放花木盆景及艺术品,有良好文化氛围,视觉效果良好。
⑷垃圾分类收集,有害废弃物专箱收集,有符合标准的垃圾中转场地,生活垃圾100%袋装。有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的废弃物容器。
⑸公厕布局合理(一类标准),设施配套,设有残疾人专用厕所或厕位,卫生要求达标。
⑹区域环境噪声达标率达90%。
⑺锅炉(灶)100%使用清洁燃料,空气污染指数符合标准。
⑻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分流排放。
⑼室内空气清新,无异味。
⑽落实门前“四包”措施,无违章店招、店牌;广告灯箱达标率达100%。
2.安全舒适的先进设施
⑴门厅和公共区域有无障碍通道,配备轮椅。
⑵设有残疾人专有客房,设施符合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⑶消防安全设施先进完好。
⑷宾馆有专用的娱乐场所,健身房、游泳池、美发美容等健身娱乐设施,符合卫生标准。
⑸中央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卫生间排风装置符合卫生要求。
⑹设独立的员工通道,更衣室、浴池、食堂娱乐场所。
⑺厨房科学布局,各操作间独立分开。
⑻冷菜间和面点间有足够的空调设施,冷藏设备齐全,消毒设施完善,消毒合格率达100%。
⑼除四害设施齐全,措施落实,四害密度达标。
⑽公共场所有醒目的禁烟标志和其他的公共信息标志。
⑾会议中心等处设有公共吸烟室,设有无吸烟客房或无烟楼道。
⑿饮用水、食用冰块卫生达标,二次供水水箱每年清洗消毒两次。
3.文明健康的员工素质
⑴从业人员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卫生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⑵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卫生知识培训率,“五病”调离率及持健康证上岗率均达100%。
⑶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普及率达100%,具有处理突发事故和应急救护的能力。
⑷职工对生活现状和单位未来发展满意率达70%以上。
⑸职工在工作区域严禁吸烟。
⑹建立齐全的职工健康档案。
⑺从业人员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所占比例达20%。
4.亲商诚信的一流服务
⑴礼貌待客,热情服务,维护宾客的合法权益。
⑵仪表仪容端庄,佩带胸牌上岗,语言文明亲切,用普通话和外语交流。
⑶诚信经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⑷为儿童、残疾人提供特殊服务。
⑸为宾客提供医疗和商务、通信服务。
⑹提供客房优质饮水,24小时服务,逐步实现客房饮水直供服务。
⑺餐具、杯具、容器、针棉织品卫生达标率达100%。
⑻食品采购索证齐全,运输、储存、领用建立卫生制度,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⑼卤菜加工生产用水卫生达标率达100%。
⑽卤菜卫生抽检合格率达100%。
⑾客房管理符合卫生要求,床上用品按照规定标准更换。
⑿不发生食物中毒。
⒀严禁采购、加工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动植物。
⒁宣传健康食品,引导健康消费。
(六)健康乡镇
责任单位:全市16个乡镇
标准:营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培养健康人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
1.健康管理
⑴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明确专职部门和人员。
⑵健康镇、村的建设纳入镇、村的发展规划,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定期进行科学评估。
⑶充分发动辖区村(社区)、单位和家庭积极参与健康镇、村建设活动。
2.健康服务
⑴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5%以上,建立和完善镇村居民健康档案。
⑵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针对本辖区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发病情况,开展相应的综合干预。
⑶完善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生殖健康等服务。
⑷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镇建有健康教育园,村建有健康教育指导室。
⑸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企业劳动卫生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3.健康环境
⑴镇区规划合理,环境整洁,绿化美化,秩序良好。
⑵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三废”排放符合要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
⑶基础设施完善,建有良好的垃圾、粪便清除系统。
⑷实施区域供水,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⑸除四害巩固措施落实,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4.健康社会
⑴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和机制,应急措施执行良好。
⑵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⑶重视弱势群体,妥善解决老、弱、病、残的生活照料和就业等问题。
⑷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预防各种事故和案件的发生。
⑸强化流动人口的自主管理,增强流动人口对本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健康人群
⑴热爱学习,掌握自我保健知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⑵镇、村居民的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⑶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和万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改善健身条件,提高镇、村体育人口比例。
⑷镇、村居民和外来人口的基础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基本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步提高,养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⑸镇、村居民对建设健康镇、村的满意率及生活状况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保障创建“健康城市”活动有效开展,巩固提高创卫工作成果,全面提升我市居民健康水平,成立市建设“健康城市”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爱卫办,负责创建具体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将创建健康城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经常研究部署,完善法规政策,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各自实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
(二)更新理念,增进共识。创建健康城市是一项长期、持续发展的工作,谋求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注重的是创建过程。创建健康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各责任单位要不断提高对创建健康城市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共建共享“北方宜居城市”的重要基础,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
(三)强化法制,健全政策。要围绕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针对城市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制订完善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充分就业等各项法律法规,将各项健康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要研究、制订有利于健康的各项政策,深化医疗、教育、体育、社会保障与社会救济等体制改革,推进创建健康城市各项工作持续发展。
(四)分解任务,逐年推进。要把健康城市的各项目标落实到党委、政府各个部门,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编制创建健康城市的年度计划、年度财政预算,配套编制和实施重点专项规划、行业规划,提出具体、明确的年度或分期实施计划,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规划的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五)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市政府将创建健康城市有关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作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满足工作需要。同时,开拓公益事业投资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健康城市建设项目建设,争取国内外项目资金的资助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尽可能寻找最广泛的资金来源。
(六)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舆论宣传部门要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创建健康城市工作,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交流,促进提高。要积极向国内建设健康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学习,经常参加建设健康城市相关的培训、交流等活动,更好地了解、借鉴国内先进经验,促进我市健康城市建设的水平与层次不断提高。
- 上一篇:哲学到文化心理学评价
- 下一篇:常识形态心理学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