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办法

时间:2022-04-08 03:26:00

导语: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办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15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政发〔〕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我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一、实现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意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全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年的1.03吨标准煤下降到0.824吨标准煤,降低2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年的1.3吨标准煤下降到0.97吨标准煤以下,下降25%以上;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化学耗氧量由年的6.61万吨下降到4.8万吨,二氧化硫由年的5.8万吨下降到5.59万吨。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市经委、市环保局、市能源办对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限制供地;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能源办等部门,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把好新上项目准入关。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建设项目,规划主管部门不得发放规划许可证,建设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水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放取水许可证等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市发改委会同市经委、市环保局、市能源办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各区、县(市)政府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市财政局会同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商务局、长沙海关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调整出口退税、加征出口关税、削减出口配额、将部分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市物价局会同市经委、长沙电业局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等行业的淘汰类和限制类企业严格甄别,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并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盲目发展;市经委、市环保局、市能源办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市物价局会同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地税局、市国税局等部门清理和纠正各地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电力、建材、铁合金、造纸、纺织、电解铝、焦炭、煤炭、平板玻璃等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市质监局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和产品不得受理、办理生产许可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区、县(市)政府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有关部门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城市排水许可证和取水许可证并予以公布,市经委督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实行项目区域限批,由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环保局、市能源办抓好落实。建立落后产能逐步退出机制,有条件的地方要适当安排补助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市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五)认真执行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鼓励、引导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准入门槛,对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产品,严禁开展加工贸易,暂未列入的,要从严审批,凡达不到节能环保要求的,不得发放《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六)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资源调查评价。进一步规范水电建设市场,加大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利用力度。科学规划和调整燃气气源结构,推进天然气合理利用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到年,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50处以上,农村户用沼气池普及率超过可建池农户的75%,每年新增农村沼气用户2万户。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实施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扶持发展生物柴油规模化项目,启动生物质能源林高产栽培示范基地项目。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开发秸秆利用新途径,到年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鼓励畜牧企业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率。

(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严格落实《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发〔〕9号)精神,相关责任单位要分解落实任务。着力做强高新技术产业,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到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要分别提高1和5个百分点。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八)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抓好《省“十二五”节能专项规划》确定的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年重点抓好百家企业节能行动中的企业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和建材行业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绿色照明工程项目。积极推进钢铁、有色、石油石化、水泥、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节能工程。大力推进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开展绿色建筑示范,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安全的照明产品,积极实施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市区要确保五大污水处理厂在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长善垸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16万吨/日)、开福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20万吨/日)、岳麓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30万吨/日)、花桥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6万吨/日)、新开铺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0万吨/日);捞霞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0万吨/日)、暮云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10万吨/日)应在年前建成并投入运行。提高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到年,县级以上各类工业园区应配套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安装在线监控装置,使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引导各类排污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强统一监管,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提高农村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率。到年,在建有自来水厂的40个乡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新增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0万吨/日,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零”的突破,使40%的乡镇拥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每年削减化学需氧量(COD)排放4000吨。由市环保局会同各区、县(市)政府,市发改委、市公用事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委、市财政局、长沙市引水公司等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具体办法,明确任务,抓紧落实。

(十)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列入省政府关停目录的长沙新城热电厂和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坑口电站,必须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在2008年关闭长沙新城热电厂0.3万千瓦和0.6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基础上,年前做好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坑口电站关停2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相关工作。长沙电厂一期工程120万千瓦发电机组投产后,必须采取相应的节能降耗和污染治理措施,确保SO2排放量不超过2500吨/年。由市环保局会同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财政局、望城县政府、宁乡县政府、长沙新城热电厂、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电厂等部门和单位抓紧落实。

(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支持。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在实行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费最低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市级财政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企业必须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各级政府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等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进一步抓好宁乡经开区、金龙铸造、三环颜料和万容科技等4家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争取国家对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制定出台《长沙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在全市确定15家企业、3个园区开展市级循环经济试点,支持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组织编制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推动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市经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能源办等部门制定具体方案。

(十三)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大电力、钢铁、有色、石化、纺织、造纸、啤酒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推行废水零排放,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严格执行排水许可制度。到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加快实施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推进农业科学集水、蓄水和用水,加快农村山塘、水库等灌溉设施改造,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基本实现农业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加大城市供水管网投资改造力度,到20l0年,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得超过l3%。在市区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逐步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市水利局会同市经委、市建委、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公用事业局等部门制定节水规划和措施。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9l3号)和《省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省“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的通知》(经环资〔〕357号),大力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煤矸石、大宗工业废弃物及秸秆、林区“三剩物”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拓展火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的运用领域。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严格执行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优惠政策。推动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引导城市建筑垃圾废弃物的有效再利用。加快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加大“禁实”力度,确保完成“禁实”目标。在农村逐步建立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市经委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市农办、市建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抓好落实。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系统,积极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可再生资源,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生活垃圾处理场沼气利用发电等项目。新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要统筹考虑周边乡村的生活垃圾的统一处理。市城管局会同市环保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卫生局、市物价局等部门制定具体措施,抓好落实。

(十六)全面推进清洁生产。重点在有色、冶金、石化、造纸、纺织、制革、电镀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示范。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料生产或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由环保部门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市农业局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肥料,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业生产污染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测土施肥。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发展规模养殖,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快实现养殖粪便、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年底前,每个县至少完成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水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实现污水稳定达标排放。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逐步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随地堆放、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等问题,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十二五”期间,结合我市实际,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重点安排和支持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攻克一批关键和共性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各级科技部门负责把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纳入“十二五”科技攻关的重点,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构建长沙节能减排技术联盟,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科技合作,建立节能环保国际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在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纺织、造纸、建筑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用节能减排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技术推广应用。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技术。

(十八)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各类节能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节能项目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推广,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十九)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技术目录,积极推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研究提出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技术且市场占有率高的环保企业。市环保局会同市经委、市建委等部门制定具体措施。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加强对全市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并实行问责制。市经委、市能源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环保局、市监察局等部门制定对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评价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二十一)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对全部耗能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尽快建立各地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并完善规模工业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定并实施“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统计和监测办法,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国家监控、省控和部分市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自动监控,强化饮用水源水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加快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制度。

(二十二)完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建委、市能源办要加快落实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抓紧制定《长沙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实施细则,对新建、改建、扩建、搬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上控制能耗的增长。依法将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性条件。依法强化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擅自开工建设或生产的项目,要依法责令停止建设或生产,对污染严重或超总量排污的单位要实施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停产整治,供排水、电业等部门应配合采取生产断水、断电措施;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危及人的生命和生产安全的,可采取临时封堵排污口、封存产生污染的设施、停产整顿等应急措施。对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环境事故,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人员,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

(二十三)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重点抓好百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的实施。要组织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依法督促重点耗能企业按规定配备、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并对配备情况进行检查,依法督促企业按期对所配备的器具进行检定、校准;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实施能源审计,编制节能减排规划,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和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组织开展与国际国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已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强考核。对未按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并向社会公告。市经委、市能源办会同市统计局、市质监局、市国资委等部门精心组织,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落实责任。

(二十四)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考核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研究推行发电权交易,逐年削减小火电机组发电上网小时数。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规范有序用电,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

(二十五)严格建筑节能管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十二五”建筑节能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继续加强建筑节能机制建设。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建民用建筑执行节能标准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快民用建筑节能地方技术标准的研究,鼓励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推广绿色建筑。建筑物的建设应充分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协调,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中载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能源办、市规划局、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根据我市经济市场发展水平,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分类改造,“十二五”期间重点抓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的建设,实施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以及能效测评、标识制度。

(二十六)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市交通局会同市建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要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完善路网结构,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内河水运资源,提高内河运输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比例。市公用事业局会同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制定我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经济政策。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费量限值标准,严格生产和市场准入条件。公安、交通、环保部门要严格实施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高排放交通工具进入运输市场。财政、商务部门要继续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的力度。

(二十七)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认证,进一步规范认证行为。

(二十八)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市人事局、市经委、市能源办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市节能监察机构,明确执法主体,开展节能监察执法,形成全市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两套体系。各级节能和环保主管部门要加快各级能源、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设施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开展人员培训,各级财政要给予一定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减排标准制定和实施、新技术(产品)推广、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二十九)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市政府法制办、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建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能源办等部门配合立法机关,加快制定《长沙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办法》、《长沙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长沙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长沙市能源监察工作条例》、《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长沙市节约用水条例》、《长沙市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长沙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实施细则》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进节能减排纳入法制化轨道。

(三十)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行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非正常停运烟气脱硫设施的除扣减脱硫电价外,同时要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组织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强化二氧化硫排污收费及监管,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

(三十一)强化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建设和运行监管。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单位企业化,建立厂网、场站分开的建设运行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行业市场化,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项目规划和工程建设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科学合理。加强设施运行监管,建成的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场),要确保处理负荷和处理质量;实施设施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运行经费的重要依据。对存在服务数量、质量不达标和不履行特许经营协议等行为的违法违规企业要严肃查处。加快污水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并与环保、建设主管部门联网。对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设施运行负荷和处理质量不达标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项目环评和基本建设项目,暂缓下达国家和省安排的项目建设资金。

(三十二)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事件。各级节能和环保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加大打击和处罚力度。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各级质监部门要加强能源计量执法。

(三十三)严格责任追究。监察部门要重点查处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擅自放宽能耗和环保标准、规避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查进行违规审批或核准立项的问题;有关地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环境监管职责或监管不力、玩忽职守的问题;对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中组织领导不得力、指标分解不到位、落实措施不具体或者在上报统计、监测和考核结果时弄虚作假的问题;企业中属于监察对象的人员不遵守节能及环保法律、法规的问题,以及有关部门不认真执行差别电价、阶梯水价等政策的问题。要加大对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纪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十四)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炭、成品油、天然气价格政策,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利用价格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现行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降低小火电价格,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对已安装脱硫设施的燃煤电厂上网电量给予脱硫加价。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煤矸石和城市垃圾发电,实行相应的电价政策。合理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合理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逐步建立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制度。提高工业企业排污费征收标准,按照补偿治理成本原则,将二氧化硫排污费由目前的每公斤0.63元分3年提高到每公斤1.26元;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COD排污费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提高收缴率,实行排污收费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逐步提高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提高征收率。

(三十五)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十二五”期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各区、县(市)政府也要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除国务院、财政部和省政府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征收对象,不得随意减征、免征。

(三十六)落实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市财政局会同市地税局、市国税局、市经委、市环保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能源办等部门根据国家制定的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目录,落实国家对生产或使用列入目录的产品给予的减免税优惠政策。

(三十七)加强和改善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信贷投入。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企业节能减排项目,应根据国家投资和金融政策的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资信好的企业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并及时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安排中进一步突出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支持。各级担保机构对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要优先提供贷款担保。环保部门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包括环境违法信息在内的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三十八)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各级各有关部门每年要制定节能减排宣传方案,在主要新闻媒体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省、市采取的政策措施,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节约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中国水周、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

(三十九)表彰奖励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根据行政奖励的有关规定,各级政府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当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批评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四十)政府机构率先垂范。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设备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凡新建或改造的办公建筑要采用节能材料及围护结构,及时淘汰高耗能办公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推动公务车节油,推广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

(四十一)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市财政局根据国家《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环保清单制度,不断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并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对空调机、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由同等优先采购改为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保产品,并在市直机关政府采购中率先实施。建立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