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实施办法

时间:2022-04-01 09:04:00

导语:文物普查实施办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物普查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提高我县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确保国家文化遗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全面了解县域内地上、地下现存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及生态环境基本情况,特别是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的变化情况,为促进科学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奠定基础,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我国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二)主要任务。

1、对我县境内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52处不可移动文物和38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

2、建立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档案,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建立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为全省统一编制文物普查工作报告提供资料。

3、培养锻炼文物保护专业人员,提高文物保护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市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实施步骤

此次普查工作从年3月开始,到年12月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调查阶段(年3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实地文物调查工作。年3月底以前,各乡镇和县直相关部门对所辖区域文物开展普查,摸清文物线索上报县普查办。年4月至12月,县普查办根据国家文物局下达的工作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深入各乡镇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照相等,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并负责核定审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接受省市检查组的抽查复核。

(二)数据汇总阶段(年1月至12月)。对采集的普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建立文物普查档案,接受省市普查办的评估验收。

(三)形成普查成果阶段(年1月至12月)。建立县文物普查数据库;编制县级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提请县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编制《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具备条件时编辑出版《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汇编》。

三、普查手段

(一)复查与新发现相结合。借助前两次普查成果尤其是已编辑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分册》和《市文物志》,结合近年来配合重点工程建设调查所得资料,对已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进行复查,把新发现不可移动的文物点作为普点。

(二)一般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在一般调查的基础上,重点调查过去有所遗漏、文物分布空白的区域;把握文物点的分布规律,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如山区重点关注山寨、民居等;在全面调查的同时,在文化特点突出的区域开展部分专题性调查,重点专题性调查以鄂陕交界处的楚长城和贯穿全境的古盐道为主要普查对象。

(三)传统调查方法与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在调查工作中继续使用走村访户调查、人工勘探等传统方法,并充分利用航空遥感等先进的空间技术手段。在普查信息采集过程中,除使用传统的文字记录、简单测量、草图绘制等手段外,还要广泛采用集成GPS定位功能的专用手持设备、较高分辨率的数码照相机及高精度的激光测距仪等现代高科技先进设备,对不可移动文物信息进行现场采集,并通过笔记本电脑和互联网络记录、汇总、传输数据。

(四)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各乡镇要密切配合县普查办公室认真完成此次普查工作,县普查办要集中专业人员和邀请各乡镇普查干部参加,同时吸纳社会热心文物的志愿者,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普查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政府成立“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各乡镇要成立专门的普查工作机构,负责搞好本地的文物普查工作。

(二)加强管理,确保安全。文物资源是国家珍贵的物质财富。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普查的文物安全。对普查的各类数据、情报、信息要注意保密,需要公布的普查数据,经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同意后;县文物行政部门对文物普查数据、资料、档案实行双备份易地管理,确保安全。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宣传媒体,广泛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普查工作,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