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时间:2022-03-25 02:42:00

导语:乡镇森林防火实施办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森林防火实施办法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妥善处理各种森林火灾事故,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公共安全,贯彻“以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确保辖区森林资源的安全,根据有关林业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制定如下森林防火预备方案。

一、森林防火工作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积极消灭。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组织、专业队伍、设施建设、物资准备,制定预防措施和扑火预备方案,确保森林火灾及早发现,及时消灭。

2、森林防火实行责任制。包村干部、村(居)支部书记、主任、护林员是各村森林防火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主任是第一责任人、林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应的业务保障,各部门应在镇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扑救、预防工作,统一指挥、责任明确。

3、“专群结合”,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各部门之间、干群之间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认真贯彻执行森林火灾扑救的“打早、打小、打了”原则。

4、在处置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时,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公共设施的安全,把森林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各村(居)委会和森林经营单位要认真落实预防森林火灾的各项措施,做好紧急应对突发森林火灾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森林火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二、森林防火指挥部

镇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指挥长,常务副镇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分管副镇长担任副指挥长,党委其他相关人员、农办主任和派出所、财政所、林业站、卫生院、电信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森林防火的日常工作。由林业管理站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湾潭林业管理站,电话。

三、森林火灾的预防

1、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要制定年度森林防火宣传计划,在重点林区、学校等重点地区和单位开展防火宣传活动。

各村(居)委会应当经常开展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到各村挨家挨户反复宣传,不留死角,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各村(居)委会每年在主要路口、人口密集区要刷写不低于10条森林防火宣传标语,重点地段要设立森林防火警示牌或刷与森林防火警示语,要采取各种形式召开不少于2次森林防火宣传会议。同时,要完善乡规民约,强化法制建设,形成“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各管护员每年要刷不少于80条的森林防火宣传标语,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不定期进行森林防火巡查和宣传。

2、强化野外火源管理,消除火灾隐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野外用火制度,各村要组织干部、护林员进行巡山,对野外非法用火及时制止,制止不了的要及时上报;要加强火灾隐患的排查。重点防火期内,各村要加强火灾隐患的排查,及时排除森林火灾隐患。各村(居)委会、林场要对林区划分重点防火区、修建防火路,对林区进行巡查,有森林火灾隐患的要登记造册,并及时整治。在森林火险等级较高时期,要增加巡山次数,在森林防火的危险地段、林区路上要派人严看死守。

3、加强特殊人群的监管。认真做好疯、痴、傻等病残人员的监护工作,要对该类人员进行登记造册,落实临护人和责任人,切实控制火源,杜绝森林火灾的发生。

4、可燃物清理。各村要组织林农有计划的清理林内可燃物,排除森林火灾隐患。

5、建立森林防火的交通网络、通信信息网络,确保信息畅通。一是摸清各村的交通网络,建立了以鸦来干线为主脉,以各村的村级公路和林道为分支的交通网络,在发生森林火警时能以最快的速度、以最短的路程到达火警事故点,确保交通畅通安全;二是各村要建立多处森林防火监测点,监控全村的森林资源;三是利用电话、手机等通信设施建立信息网络,在防火时能够互通情况,发生火警时能够保持信息畅通,便于及时掌握火势动态各村要建立森林防火信息监控网络,要对每个监控点明确责任和监控区域,各监控点要认真负责并保持通信畅通,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6、严格执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和归口管理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或得知森林火情后,应当及时向湾潭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不得越级上报(湾潭火情报告电话:),报警内容:1、起火地点(包括村、小地名、方位);2、起火时间;3、起火原因;4、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严格24小时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和每日零报告制度。

7、森林防火实行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责任状,林场、林业站与各管护员签订责任状,并检查责任状的落实情况。

8、建立半专业、义务扑火队。要以林场为依托要建立一支3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以镇直机关为依托建立4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各村也要建立不少于50人的季节性义务扑火队。禁止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上山打火,要加强各扑火队扑火知识的培训,各扑火队每年不得少于1次的培训活动。

9、防火经费和防火物质的储备

政府每年要把防火业务业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度经费不得少于1万元,各村(居)委及各经营单位也要预算必要的防火经费。

各经营单位、各村(居)委会要储备一定的防火机具和扑火装备,每年进行必要的检修和补充。

四、森林火灾的扑救

(一)森林火情的处置

1、发现火情。各村(居)委会火警监控点、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或得知森林火情后,应当立即向湾潭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

2、报告火情。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火情报告后,及时向指挥部值班领导报告,进一步了解火灾地点、起火时间、到火场的最近路线。

3、起动预案,及时准备。防火指挥部通过电话等通信设施调动扑火队员,起用村级自备及防火指挥部仓库储备防火物质,调用防火车辆,起动防火预案,准备赶赴火场。

4、赶赴火场。各扑火队根据值班室核实的最近路线以最短的时间赶赴到火灾现场,各扑火队队长迅速集合队员,查清队员人数,依次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本班人员及装备情况,由现场总指挥下达扑火命令。

5、火灾扑救。在现场指挥员的指挥下,根据火势情况确定扑救方案,火势较小、地势平坦、风向稳定可以采用风力灭火机和2号工具迅速扑灭火灾;火势较大、地势陡峭、风向突变用油锯、斧头等工具开辟防火线。

6、如火情在4小时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过火面积超过1公顷的必须及时报告县森林指挥部,火场跨乡、镇行政界限,火场距国有林场二公里以内,应立即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请求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帮助协调处理扑救,并在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指挥下扑救。

7、撤离现场。火灾扑灭后,全面检查火灾现场,并留人看守火场,经指挥部验收合格后,撤离火灾现场。

8、森林火灾扑灭后,镇森林防火指挥部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赴现场调查事故原因,并写出书面调查处理报告,并向镇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重大森林火灾扑灭后,要协助县森防指调查处理。

(二)扑火指挥

扑救森林火灾由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参加扑救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到位,随着火情趋于严重,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之提高,人员组成相关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

(三)扑火原则

1、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以开辟阻隔带为主要措施,防止火场扩大蔓延。

2、在扑火过程中,要以人为本,首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扑火人员、居民点和重要设施安全。

3、在扑火战略上,尊重自然规律,采取“阻、打、清”相结合,做到快速出击、科学扑火,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4、在扑火战术上,要采取整体围控,各个歼灭;重兵扑救,彻底清除;阻隔为主,正面扑救为辅等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扑救,减少森林资源损失。

5、在扑火力量上,坚持以半专业扑火队、季节性义务扑火队、民兵等专业力量为主,其他经过训练或有组织的非专业力量为辅的原则。

6、在落实责任上,采取分段包干、划区包片的办法,建立扑火、清理和看守火场的责任制。

(四)扑火安全

1、现场指挥员必须认真分析地理环境和火场态势,在扑火队伍先进、驻地选择和扑火作战时,要时刻注意观察天气和火势的变化,确保扑火人员的安全。

2、在扑火人员进入火场前,应弄清火场周围地形、火势等情况,在进入火场后应首先开辟安全区(带),保障扑火人员自身安全。

3、在山高坡陡、地形复杂、风向多变、昼夜温差不大的特殊条件下,夜间原则上对火场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

(五)居民点及群众安全防护

火灾发生在居民点附近时,要制定紧急疏散方案,落实责任人,明确安全撤离路线,当居名点受到火灾威胁时,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阻火措施,有组织、有秩序地及时疏散居民,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六)医疗救护

在扑救森林火灾中如发生人员伤亡,前线指挥部及时安排就近的医疗机构救护,医疗机构必须组织骨干力量参加抢救伤员的工作。

(七)善后工作

1、火灾评估林业管理站组织技术力量根据过火面积、森林受灾面积等相关情况评估森林资源损失情况。

2、火案处理。森林火灾扑灭后,镇党委、政府应指定镇纪委、防火办、公安、林业等部门和有关村组成联合工作组,及时查明火因,对火灾肇事者和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做出处理,查处结果要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对重大和查处难度较大的火案,请县森防指协助调查处理。

3、灾后恢复。电力、通讯等部门,应及时组织力量,对因灾受损的电力、通讯等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设施,迅速组织抢修。

4、善后处理。对灾民的抢救、安置、疏散以及对死亡人员的扶恤、遗属安置等,应按部门、行业归口的原则进行处理,对无业灾民的安置,救济工作,由民政部门进行处理。

5、火灾损失情况的调查上报。林业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对火灾损失情况进行调查、测量和统计,并上报县森林防火指挥部。

(八)工作总结

扑火工作结束后,指挥部、村(居)委会、相关经营单位应及时全面总结,重点是总结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