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时间:2022-03-23 05:50:00

导语: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尽可能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办字〔〕36号)等有关要求,结合“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

根据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我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调查结果:我县区域内共发育稳定性差及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87处,其中滑坡34外、崩塌4处、河岸崩塌16处、不稳定斜坡点33处。根据隐患点灾害预测评估结果:我县区域内有1417人受滑坡、崩塌、河岸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其中滑坡灾害威胁人口307人、崩塌灾害威胁人口33人、河岸崩塌灾害威胁人口913人。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和防治重点

(一)年度地质灾害概况

年汛期(4-9月),我县降水为1056毫米,超出往年降水量777毫米,并出现集中降雨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艰苦,但由于各乡(镇、场)和县各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和积极防范,切实做到了群测群防,全县未出现较大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没受到损失。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较以往相比,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由于往年部分有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未得到有效排除和治理;二是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增加,特别是一些通往山区公路的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增加;三是一些山区村民切坡建房,暴雨来时,极易引发滑坡、崩塌等灾害;四是根据降水趋势预测,今年我县汛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有降水集中期,可能发生涝和内涝。综上因素,并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总体上我县地质灾害将接近甚至超过常年。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合水峤岭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A1)

2.木马毛家水库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A2)

3.观察对面村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A3)

4.珠珞塘边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治区(B1)

5.小枧谢坊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治区(B2)

6.黄家岭袁家崩塌、滑坡次重点防治区(B3)

(四)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基本情况

1.新民乡塘边村上邹组——山体滑坡危险点

年6月18日发生滑坡,滑坡体积3330立方米,毁房1间。结构类型为土质斜坡,斜坡上残坡积层厚约3米,为亚粘土,结构松散,残坡积层之下为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目前滑坡后缘仍可见一条拉张裂缝,呈锯齿状沿245°方向延伸,裂缝宽5??-7厘米,长15米,拉张裂缝使滑坡体整体错落0.5米,极不稳定,遇降雨时可能顺土体、基岩接触面再次发生滑坡。潜在预测规模3600立方米,威胁16户居民,106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多年的宣传和预防,该隐患点的大部分群众进行了自行搬迁,经排查,现该隐患点直接威胁群众3户1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2.新民乡山上村打石厂组?——山体滑坡危险点

年7月发生滑坡,滑坡体积10000立方米,毁房3间。结构类型为土石质斜坡,斜坡上残坡积层厚约6米,为含碎石粘土,结构松散,残坡积层之下为半风化破碎粉砂质板岩夹变质砂岩。目前滑坡后缘仍可见二条拉张裂缝,延伸的方向一致,均为305°,其中一条裂缝宽35厘米,延伸长100米,另一条裂缝宽2.5厘米,延伸长40米,极不稳定,遇降雨时可能顺破碎风化岩、基岩接触面再次发生滑坡。潜在预测规模20000立方米。现该隐患点直接威胁群众5户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防灾方案

(一)汛前地质灾害调查

汛前,各乡镇(场)要认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对辖区地质灾害危险点与一般灾害点进行排查,核实灾害隐患体的具体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程度等情况。建立地质灾害危险点(区)卡片,及时编制辖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救灾应急预案。

(二)汛期监测与巡回检查

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和重点防范区段所在地政府要组织乡(镇、场)、村、组三级干部及施工单位负责日常监测工作。通过监测了解地质灾害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地质灾害特征信息,为地质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的资料和依据,尤其是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如新民乡塘边村上邹自然村山体滑坡),要明确监测内容、方法及要求,并制订临灾前群众撤离信号、路线等。

在监测中,要建立危险隐患点监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责任单位,层层分解目标责任,确保每个危险隐患点有专人监测,实行定期监测,在雨季实行24小时值班等。

各乡镇(场)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重点防范区段的巡视检查工作。汛期巡检一般不少于2—3次,对各危险点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巡检。与工程设施直接有关的地质灾害,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要根据相应要求负责日常监测和巡视检查工作。

(三)预防预报

如发现地质灾害危险点,要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暂无条件治理的,应提出针对性规划;工程建设引起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县主管部门要及时通知、监督有关建设单位进行治理。

遇灾害性天气,县气象局要及时将预报信息传递到各乡镇(场)及相关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各乡镇(场)要及时将灾害性天气信息传递到村防灾责任人、组群测群防监测员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

各乡镇(场)要切实加强危险点险情预报工作,并每月向县国土资源局上报一次情况,如遇重要险情,县国土资源局要及时将险情情况呈报县人民政府。

(四)避险

对监测危险点的险情有扩大、加剧异变等情况,经县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确认进入临灾状态,要全面启动临灾应急预案,一方面采取紧急避让和抢险措施,及时动员受到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按制定的撤离计划,做好人员和财产撤离,并在地质灾害危险点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记等;另一方面按照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报告规定,逐级向县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报告。

(五)抢险救灾

地质灾害发生后,灾发乡(镇)应迅速启动并组织实施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及时将灾情及发展趋势等有关信息按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逐级上报。

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分工,做好相应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会同县住建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迅速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势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尽可能地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

四、保障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重大,不得松懈。各乡镇(场)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坚持以预防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等“三为主”方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县政府制订的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报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一)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各乡镇(场)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好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重要灾害危险点和重点防范区段做到早安排、早布置、早准备。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各乡镇(场)要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行政主要领导是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国土资源所负责同志是具体责任人。为及时做好预防防治工作,各乡镇(场)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个人。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各乡镇(场)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三为主”方针,按照“以人为本,群专结合”的原则,把地质灾害预防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并安排专项防治经费,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健全完善制度,认真抓好督促落实。各乡镇(场)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汛期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灾情巡查制度、“两卡”发放制度、灾害应急调查制度,抓紧抓好并督促落实,使其充分发挥好作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和主办人员要做到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在汛期持续降雨和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期间,要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领导带班,信息要畅通,要确保做到如出现地质灾害灾情能及时迅速处置。

(四)组织宣传教育,严格监督管理。随着城市规模、工程建设、生产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为诱发地质灾害因素增多,危害加剧。因此,各乡镇(场)和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以消除和减少诱发地质灾害的人为因素。各乡镇(场)和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对农民切坡建房等可能诱发和加重地质灾害的违规工程活动,要及时给予制止、纠正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造成危害的,要依法督促责任单位进行治理。

(五)加强协调配合,积极组织抢险救灾。灾情就是命令。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各乡镇(场)要把保障人民群众人身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并根据地质灾害灾情,迅速启动相应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县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要做好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县交通运输局、供电公司及通讯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灾区道路、供电、通讯等;县水务局要确保灾区水利设施的安全;县卫生局要做好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县民政局要做好灾区群众的安置;县公安局要做好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工作;县气象局要及时主动提供灾区气象预报,并积极配合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县各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配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我县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