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方案
时间:2022-03-20 11:46:00
导语: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全面推进秭归县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工作,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要求,结合我县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为目标,以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产品供给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为重点,坚持“重基础、优环境、抓关键、带整体”的工作思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服务总量、完善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全面增强金融惠农强农的服务能力。
二、目标任务
力争用5年的时间初步建立普惠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金融服务成本,满足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对金融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一)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末,全县共有农村银行网点32家,在此基础上新增2家,其中,2013年前新增1家。
(二)增加县域信贷投入。县域存量存贷比每年至少提高1-3个百分点,2013年末县域存量存贷比达到40%,2015年末达到42%,存款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
(三)提高支付结算便利化程度。“”末,全县具有小额现金存取和转账功能的转账电话平均每村1.09户,2013年末增加为平均每村1.67户,2015年末增加为平均每村2.15户。目前全县ATM机乡镇覆盖面为75%,2013年末提升到100%。目前全县POS机刷卡消费乡镇覆盖面为100%,“十二五”期间,POS机刷卡消费乡镇覆盖面要始终保持100%。
(四)扩大“三农”保险覆盖面。“十二五”期间,两属两户农房保险覆盖面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覆盖面要始终保持100%;“十二五”期末,政策性水稻保险覆盖面和能繁母猪保险覆盖面达到100%,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覆盖面达到20%。
(五)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信用乡镇占比始终保持100%。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人行秭归县支行行长任副组长,县银监办、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县辖银行业金融机构及部分保险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秭归县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动、指导协调全县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
(二)落实配套政策。用好用足《关于鼓励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办法(试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扶持政策,帮助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和服务门槛,调动其提供金融服务的积极性;继续落实对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监测评估。加强监测评估是指导、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的重要依据。我县将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季度监测评估制度,通过制订科学、详实的监测评估办法和评估体系,认真开展监测评估工作,按季形成《监测评估报告》,为全面、有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意见、建议。
(四)健全工作机制。县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领导小组建立会议会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金融办、人行、银监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战略谋划、调度推进、协调服务和督促检查。建立科学的考核督办机制,推进省农村金融服务“十二五”全覆盖规划纲要和本方案的落实。相关金融机构要发挥处于业务第一线的优势,结合自身职能,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健全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科学规划农村网点布局,拓展服务网络。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引导秭归农村商业银行扎根农村、做实县域;继续推动农行深入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督促农行进一步落实“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的管理体制和“六个单独”运行机制,增强服务县域的能力;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快保险公司农村服务网点建设,提高农村保险机构覆盖率。二是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窗口。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服务联系点制度,及时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提供服务。大力推广转账电话特约服务点模式,依托农行“金穗支付通”、建行“电话宝”及邮政电话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将小额汇兑、小额现金存取等业务服务窗口延伸到村组。合理布局ATM机和POS机,改善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受理环境,满足农民持卡取现和消费需求。探索实施流动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为边远地区农户定时定点提供基础金融服务。
(二)切实增加“三农”信贷投入。一是切实发挥金融机构融资合力。农业发展银行在做好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支持种养殖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行要加大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商品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中小企业、农民生产生活等领域的信贷投入;农村商业银行要继续推广农户小额贷款,积极发展大额农贷业务,支持农村专业种养殖户及乡镇小企业发展;邮政储蓄银行要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二是加大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力度。
大力推广“农户联保贷款”、“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银行信贷”等贷款模式,努力提高贷款满足度;进一步完善“信贷+保险”合作模式,充分挖掘林权、土地、水域、房产、农机具、订单、应收账款等农村经济资源的抵押功能,开发新的信贷产品,满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资金需求。三是降低“三农”贷款融资成本。各金融机构应按照便民惠农的原则,提高小额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科学制定贷款操作流程,缩短农村贷款审批时间。要按照种养殖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制定与当地农民收入水平、涉农金融机构收益水平、贷款风险程度相关的贷款定价机制,引导农村信贷供求实现平衡。
(三)着力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优势,努力扩大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将农村商业银行的支付清算系统延伸到乡镇。积极推广农村地区银行卡、支票、汇票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创造条件开通农村通存通兑业务。加快TIPS系统联网工作进度,努力推进刷卡缴税、电子缴税(费)、国库直接支付等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国债下乡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国债销售数量。加强人民币流通的管理,提高农村地区人民币的整洁度;继续加强反假货币工作站建设,探索将反假货币工作纳入县乡社会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货币真伪鉴定网点,加大打击假币犯罪力度,坚决遏制“假币坑农”犯罪活动。
(四)大力推进“三农”保险发展。巩固发展水稻、能繁母猪、“两属两户”农房、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努力提高保额标准;大力开展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积极探索农民大病医疗保险、农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有效利用银行、邮政等资源,探索和规范跨行业合作的“三农”保险新模式、新机制,不断创新“三农”保险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农村企业、农业合作化组织的保险服务。进一步提高“三农”保险服务水平,降低保险定损理赔门槛,保证投保农民小灾小损及时得到补偿。
(五)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开展金融信用县、信用乡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促进农村信用主体不断增加,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农村信用信息的采集、运用,推动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和整合,为金融支持“三农”提供服务。推动更多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接入征信系统,引导金融机构将征信系统查询权限下放到各乡镇网点,方便农村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农村经济金融发展。二是加大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组织金融部门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重点加强信贷、假币识别、残损币兑换、征信、投资和保险等金融知识的宣传;加强与农业、社保部门的对接联系,将金融知识培训与农技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创业扶持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利用金融知识创业致富。
五、工作要求
(一)规划先行,有序推进。为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省政府制定了《规划纲要》,县政府制发了工作方案,人行、银监办要相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明确推进全覆盖工作的年度目标、主要内容、具体措施等;各金融机构要按照“任务清晰、责任明确”的要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形成层次分明、内容明确、措施可行的规划体系。
(二)分工负责,整体联动。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是一项民生幸福工程,各级各部门都要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将这一民生幸福工程抓实、抓好。为明确全县上下的工作责任,县政府按照“政府主导、人行主推、机构主抓、部门参与”的原则,构建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责任体系,层层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三)点面结合,稳步实施。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涵盖内容多、涉及面广,并受多种客观因素制约,推进难度相对较大。我县将选择1-2个市场发育相对健全,农业经济相对发达,金融网点相对齐全的乡(镇),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及做法,形成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态势。
- 上一篇:工会信息公开情况汇报
- 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英语运用情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