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强质量提升方案

时间:2022-02-10 06:14:00

导语:农产品加强质量提升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加强质量提升方案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依法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渝府发〔〕72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渝办发〔〕244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食品安全财税扶持政策的通知》(渝办发〔〕24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目标;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消费农产品安全、放心、满意。

(二)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四大目标:

一是安全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着力打造“菜篮子”工程,加快建设10万亩蔬菜、10万亩商品鱼、10万亩茶叶、20万亩优质水果、20万亩绿色稻米、10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一批区域性、规模化、标准化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菜、肉、禽蛋、鱼、奶等安全农产品基本自给。蔬菜年产量达到50万吨以上;生猪年出栏100万头,肉类年产量12万吨;家禽年出栏3000万只,禽蛋年产量3万吨;水产品年产量3.5万吨;水果年产量30万吨,牛奶年产量0.56万吨。

二是监管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全面完成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检验检测、执法检查和技术支撑四大体系建设,所有镇街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所有行政村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能够满足对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检测工作的需要。

三是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基本建成。大力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水果、茶叶、水产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营销等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100个(其中市级龙头企业30个),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建立蔬菜、生猪、禽蛋、渔业、水果、茶叶等六大骨干农产品安全产业链。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明显提升。种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标准化率分别达到65%、70%和80%,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品牌100个以上。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领先水平。

二、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一)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打造安全骨干农产品产业链。重点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安全农产品流通、经营网络体系建设,实行全程冷链运输,保障物流环节安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等涉农资金,引进和培植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衔打造蔬菜、生猪、家禽、渔业、水果等骨干农产品.集中打造一批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建成最大的商品鱼生产和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最大的早市名优茶旅游观光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的早熟梨基地、最大的晚熟龙眼基地、优质柑橘鲜销基地。

(二)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安全骨干农产品知名品牌。大力培育粮油、蔬菜、畜牧、水果、茶叶、水产等六大产业农产品品牌,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申请商标注册和原产地标识认证,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的信誉度和知名度,重点打造“水花”、“秀芽”、“黄瓜山梨”、“龙眼”、“梨橙”、“来苏再生稻米”等一大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开展黄瓜山梨、秀芽、水花、莲藕等地理标识认证10个,形成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群。

(三)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三园两场”创建活动,为全面推行实施农业标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立粮食、柑橘、无公害蔬菜、生猪、草食牲畜、家禽、生态鱼、有机茶、油菜等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在五间瓜菜基地、金龙蔬菜基地、南大街莲藕基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先行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追溯系统,普及农产品生产档案,上市农产品实行身份登记制度。与农业品牌打造相结合,建立现代农业示范管理机制。到2015年,全区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3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领先水平。

三、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监管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负总责,镇街有机构,监管到村社,检测全覆盖”的总体要求,建好四大体系。

一是行政监管体系。区农委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加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牌子,负责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等工作。各镇街要在农业服务中心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并相应赋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职能,各村社要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制度。

二是检验检测体系。整合农业检验检测资源,充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硬件和人员建设,检测能力达到农业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全覆盖。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以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中心、镇街检测室、基地市场速测点等各类终端检测室为延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三是执法检查体系。健全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切实改善装备条件,配强执法人员,建设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农业执法队伍。

四是技术支撑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引进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新技术。着力加强多形式、制度化的宣传培训,及时有效地向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标准、安全消费知识等信息技术服务。

(二)推行基地农产品准出制度

按照基地与市场质量对接的要求,建立“菜篮子”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和信息系统,实行农产品上市标识编码制度、不合格农产品退出制度、质量安全诚信公示制度,逐步引导和帮助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产地检测,建立产地准出制度。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基地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各类农产品生产主体为依托,率先开展以蔬菜为重点的基地准出制度。将质量安全巡查、监督检测、执法查处、责任追究等监管制度落实到生产单位和农户,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互监督和行业自律。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站在农产品上市前进行例行质量检测,经检测合格的农产品方可准予上市销售。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集检测、标识、追溯、管理于一体的“菜篮子”基地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体系。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

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管理权、检查权和处罚权。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包装标识、产地管理、生产记录等环节的执法监管工作,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重金属、生物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对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评价和监管,推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强力推进部门联合执法和检打联动,从严打击农产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各种违法行为。坚持不懈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以及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镇街、区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属地和部门监管责任制、企业主体责任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部门协调、案件移送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对突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迅速介入、科学研判、沉着应对、果断处置。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镇街和区级有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依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力,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的,要严肃问责,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落实扶持政策

1.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治、扶贫开发等方面的财政惠农资金,重点支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

2.鼓励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从年起,区财政对新获准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分别给予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

3.支持检验检测硬件建设。加强对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硬件建设,在23个镇街农产品监管站配置速测仪2-3台,建立镇街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农产品、农业投入品的检验检测,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落实企业所得税补助政策。对市级以上(含市级)从事食品加工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财政留成部分全额补助企业。

5.落实金融扶持政策。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发放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及附加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