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源卫生整治办法
时间:2022-02-08 09:02:00
导语:饮用水水源卫生整治办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防治水污染,保障城乡居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本县城市饮用水提供原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第三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切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和改善水质。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的行为,均有控告、检举的权利,并有保护饮用水水源环境的义务。
对保护饮用水水源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饮用水源的保护
第五条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实行全面规划,统一管理,分工负责,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保证饮用水安全卫生为重点,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坚持饮用水水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实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六条县人民政府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划定范围如下:
(一)水域: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作为本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镇村组)上游3000米至取水口下游130米,长3.13公里水域为一级保护区,执行Ⅱ类水质标准;取水口下游130米至330米(长200米)河段以及取水口上游3000米至取水口上游14.2公里(长11.2公里),全长共11.4公里的水域为二级保护区,执行Ⅲ类水质标准;取水口上游14.2公里(禾滩与李树交界处的二级水域界面)直至取水口上游24.2公里(新寨乡朝阳水库),全长10公里的水域为准保护区,执行Ⅲ类水质标准。
(二)陆域:陆域沿岸长度与水域长度一致,陆域沿岸纵深与河岸的水平距离取100米的面积范围为一级保护区的陆域;沿岸长度为二级保护区水域河长,沿岸纵深范围为500米面积为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沿岸长度为准保护区水域河长,沿岸纵深范围为500米面积为准保护区陆域范围。
第七条县人民政府对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地理界线,设立地理界标和警示标志。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盗窃、损毁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和防护设施。
第八条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在水域从事畜禽等动物放养及网箱养殖;
(二)禁止从事捕鱼、饮食、旅游、洗涤、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源的活动;
(三)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
(四)禁止设立规模化畜禽等动物养殖场、屠宰场;
(五)禁止设置排污口;
(六)禁止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的码头,禁止设立有毒物品和酸液、碱液、农药、化肥、油类物品仓库;
(七)禁止采砂、采石、围河造田;
(八)禁止毁林开荒、破坏山体、植被和非更新性砍伐水源林、护岸林等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行为;
(九)禁止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以及水源保护相关的植被;
(十)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
(十一)禁止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十二)禁止在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存贮固体废弃物或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污染物;
(十三)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
(十四)禁止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水生动物;
(十五)禁止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利用船舶运输有毒有害物品;
(十六)禁止向水体排放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
(十七)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
(十八)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
(十九)禁止破坏污水处理管网和设施;
(二十)法律、法规有关饮用水源保护的其他禁止办法。
第九条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本办法第八条第(五)至(二十)项的规定;
(二)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三)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等活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饮用水水体;
(四)禁止向饮用水水源水体直接排放污水。
第十条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本办法第八条第(八)至(二十)项的规定;
(二)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十一条应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陆域开展植树造林,增加自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土地、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出租给他人从事本办法禁止的生产经营项目和活动。
从事开发建设、生产经营和其他活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体污染,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第十三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已有的污染源,县、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规划,分步实施治理。
第十四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排污单位应立即切断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事故单位及个人必须立即报告县环境保护、城管、卫生、水务等部门,并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县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依法进行调查处理,必要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采取强制性措施以减少损失。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可能排污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机关有责任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六条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发生饮用水源环境污染事故,应及时按照预案进行处置。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十七条县人民政府成立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办公室设县环境保护局,负责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县环境保护部门是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工作;
(二)负责组织宣传和监督实施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规划和计划;
(三)负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进行监控;
(四)负责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发放;
(五)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事故的查处;
(六)负责污染源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县发改、财政、规划、建设、水务、卫生、城管、城市供水、林业、农业、畜牧、国土、公安、交通、安监、工商、工业等部门和乡镇依据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财政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资金的组织落实;
(二)发改、规划、工业、建设、工商等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产业结构调整及项目规划布局和防止开发建设或经营项目污染的监督管理;
(三)水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河道采砂、水土保持等工作,在确保饮用水水源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
(四)城市供水部门负责定期向环境保护部门通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和动态监管情况,提出污染控制及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意见和建议;
(五)城建、城管部门及相关乡镇负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饮用水水源的污染;
(六)卫生部门负责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弃物的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的监督管理和按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实施监督管理;
(七)林业部门负责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林地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划定水源涵养林保护区,并监督实施;
(八)农业、畜牧部门负责提出控制农药、化肥、禽畜粪便、
渔业生产对饮用水水源污染的防治措施,并负责监督实施;
(九)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矿产开发的监督及土地使用管理;
(十)公安部门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治安管理工作,维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公共安全;
(十一)交通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剧毒、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进行管理;
(十二)安监部门负责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生产经营企业的剧毒、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进行安全管理;
(十三)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均应开展饮用水安全及水源保护的宣传,促进全民“保护水源、安全饮水”意识的形成。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盗窃、损毁饮用水源保护区界标和防护设施的,由公安机关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理并责令恢复原状。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一级保护区水域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的,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在准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或者改建建设项目增加排污量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停产整顿。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立装卸垃圾、油类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码头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一、二级保护区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采砂、采石、围河造田的,由县人民政府河道主管部门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护区内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的,或者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或其他废弃物,或在溪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县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护区内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利用船舶运输有毒有害物品的,由县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向水体排放剧毒废液,或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县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原体的污水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县环境保护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炸药、有毒物品捕杀水生动物的,由县渔政主管部门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饮用水源污染事故的单位,由县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排污单位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环境保护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由有关机关依法处罚。
第三十四条环境保护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防治饮用水水源污染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机关、上级主管部门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有关乡镇应依法做好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社区专职领导工作考核通知
- 下一篇:婚育新风工作考核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