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麻疹治疗指导方案

时间:2022-02-06 01:54:00

导语:卫生局麻疹治疗指导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局麻疹治疗指导方案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传染病,2005年我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承诺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并作出积极响应,将“全市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一百万分之一以下,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作为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两年明显变化的工作内容之一,同时,列为市委、市政府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七星关区消除麻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麻疹发病率降至较低水平。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区消除麻疹工作,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12年全区麻疹发病率控制在一百万分之一以下,达到基本消除麻疹的目标。

二、工作指标

(一)以镇乡办事处为单位,适龄儿童(8月龄、18月龄)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及时接种率达90%以上,适龄儿童2剂次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15岁以下流动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托幼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麻疹监测病例中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十万分之一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5%以上,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和调查处理率达100%。

三、技术措施

(一)提高并维持高水平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1.各镇乡办要积极、主动做好每月一次的常规免疫工作。提高适龄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是消除麻疹工作的根本手段。按照国家免疫程序,2岁及以上儿童含麻疹成份疫苗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各单位要利用儿童计免信息系统中“未种通知”功能,对应种未种的儿童家长要及时通知补种;对常规免疫基础薄弱的村寨、少数民族村寨及交通、经济落后的村寨要加强常规免疫工作,力争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针;对出现疑似麻疹的儿童所在镇乡办要及时安排查漏补种工作。

2.切实加强重点地区及重点人群含麻疹成份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各镇乡办要加大对流动人口和边远贫困地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力度,利用春节期间对返乡儿童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对目标儿童及时进行查漏补种,必要时组织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麻疹疫苗集中查漏补种活动,增加边远贫困等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常规免疫接种频次和督查力度,提高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及时有效地控制麻疹疫情。

3.各医疗机构对疑似麻疹儿童要隔离治疗,杜绝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

4.加强公共卫生科人员配置,各镇乡办要建立一支精良的麻疹处置队伍,确保2012年消除麻疹任务的顺利完成。

5.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流程,活疫苗要避免接触酒精等消毒制剂,疫苗保存要合符规定。

6.认真做好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是保证儿童完成2剂次麻疹疫苗常规免疫达到95%接种率的关键,各镇乡卫生院、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密切配合,按照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共同做好辖区内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的及时补种工作,确保在儿童中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

(二)提高麻疹监测能力和水平。

1.健全和完善全区麻疹监测网络。按照《卫生部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加强镇乡办、村麻疹监测报告系统建设,坚持旬报、零报制度,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发生。

2.逐级开展麻疹监测培训和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全区监测质量和监测水平。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要求,对每例麻疹疑似病例都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工作,确保麻疹监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及时性。

(三)提高麻疹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1.提高控制麻疹疫情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根据贵州省麻疹控制技术方案要求,一旦出现1例麻疹病例即按照暴发疫情处置,各镇乡办务必要扎实做好麻疹疫情主动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对分散麻疹病例进行诊断和处理,严防二代病例发生。一旦有病例发生,要认真开展流行因素及传播链调查,了解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15岁以下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病例免疫史、学校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病例居住环境、当地人口流动和医院感染情况等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流行原因,积极采取应急接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传染源管理等防控措施进行严控,并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2.规范麻疹病人救治和处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严格遵照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要求,对麻疹病例或疑似麻疹病例实行就地隔离治疗,严禁将麻疹病例或疑似麻疹病例安排在普通输液室或普通病房与其他病人混杂治疗,严禁将病人推向其它医疗机构治疗,若病人病情危重,存在救治困难的可逐级申请医疗援助。

(四)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参与。

1.消除麻疹工作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配合。各镇乡办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单、宣传标语等多种宣传形式加强对流动人口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人群的宣传工作,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免疫规划知识,解除民众对疫苗的疑问或疑惑,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对消除麻疹工作的认同程度与支持力度,积极配合和参与接种麻疹疫苗,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消除麻疹工作的良好氛围。

2.加强风险沟通,坚持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统一相关信息,努力降低各种风险,妥善处理各类危机。尤其是开展麻疹疫苗免疫过程中要大力宣传麻疹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取得社会的广泛支持。预防接种单位要做好适宜人群家长的告知和沟通工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接种。扎实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2012年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和任务,是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具体体现。各镇乡办事处党委、政府要按照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进双领先、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财政、团委、学校、妇联和卫生院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除麻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免疫规划长效、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和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并从政策、经费和人力方面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消除麻疹行动实施方案,将工作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保证年度任务的完成和总体目标的实现。

1.政府部门:各级政府负责辖区内消除麻疹工作的组织领导、社会动员、政策支持、经费保障、部门协调等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具体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辖区散居人群的摸底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教育和接种对象的摸底调查等工作,乡镇办事处政府干部与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干部一起组成包村(社区)工作组,建立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负责完成调查摸底、通知工作,参与宣传和接种现场维持秩序工作。此外,发现居住地新进流动儿童,应当及时向属地接种单位通报。

2.教育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辖区内托幼机构儿童的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领导、宣传动员和督导检查工作。托幼机构负责在托(入园)儿童的摸底登记、宣传、发放通知和接种组织工作,提供临时接种场所,协助接种人员做好接种现场管理和资料整理等工作。

3.各镇乡办卫生院负责制定本辖区消除麻疹的技术方案,拟定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并组织实施。认真开展消除麻疹及麻疹类疫苗免疫的检查、督导和效果评估,按奖惩措施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保证2012年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区消除麻疹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在2012年度中,对于发现属麻疹应种对象而未种麻疹类疫苗引起的确诊麻疹病例,则对病例所在镇乡办卫生院应得接种补助费中按每例处罚人民币5000元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年终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如因防控工作不到位造成麻疹暴发流行,除按传染病有关规定处理外,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不良积分管理。对于疑似麻疹个案调查中发现1例属麻疹类疫苗应种对象(满8月龄和18月龄)未按免疫程序接种的,将对其病例所在地的乡村卫生员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接种员从应得接种补助费中处罚1000元。

4.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负责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技术指导,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保障疫苗、注射器的储运、分发和供应,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理等工作。

五.督导检查与考核评估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消除麻疹工作的督促检查,建立跟踪督查机制,特别是要加强工作落后、边远地区和麻疹疫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地区的督查,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限期整改、督促落实,及时反馈、解决影响工作推进的困难和问题,随时掌握工作进度,每月对辖区内工作情况进行一次通报,严格按进度要求推进消除麻疹工作。同时,要注重消除麻疹工作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定期对辖区内消除麻疹工作进行评估,适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工作成效的部门和单位通报批评;对存在问题不及时整改或拒绝整改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摸底调查不认真、不彻底,甚至弄虚作假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对因工作不力,导致麻疹疫情暴发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