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治方案

时间:2022-01-31 08:30:00

导语: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治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管治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下简称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历史文化名镇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要突出千年古镇,森林古镇,传统街市,苗、侗遗韵和自然特色。

第三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范围:北至莳竹河,东至笔架山,南至高功山,西以虎溪山为界。

第四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内容:

(一)历史文化街区(六大主街十条巷弄)、宋代龙氏宗祠、明代城墙、铁钟、码头、驿道、碑刻和古商铺客栈等;

(二)革命胜地、文物、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及其周围相协调的环境;

(三)莳竹河、古井、古树、古桥;

(四)传统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保护内容。

第五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第六条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工作;县人民政府把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

第七条县人民政府设立专门机构(以下称管理处)主管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县文化局、县建设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旅游局、县规划局、县文物局、乡人民政府等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做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宣传工作。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义务,并有权检举、控告和制止破坏历史文化名镇的行为。历史建筑物、构筑物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承担保护责任。

第九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投资、捐赠等方式依法参与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活动。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二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

第十条县人民政府根据乡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的《绥宁县古镇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已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审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按照保护规划实施。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注重保护历史文化名镇的风貌、格局和环境,并为合理利用创造条件。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变更或者拒不执行已经批准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及其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如需调整或变更,按照原批准程序报批。修订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应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组织专家论证。

第十三条县规划、建设、国土、林业、水务、文物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实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加强对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相关的建设项目的审查、监督和对违法建设的查处。不符合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的建设和设施,应当按照规划的要求逐年改造或者拆除。

第三章历史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第十四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古建筑群、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高功山哨堡和西河街、对河街、学功界、东门村历史建筑群等历史遗存相对集中、能够反映一定时期历史文化风貌的区域。

第十五条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活动,应尽量保护原有自然环境、风貌特色,保护反映历史文化风貌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和街巷格局。

第十六条历史文化名镇内新建或者改建的建筑物的高度、形式、色彩、用途等,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专项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所有建筑应为青瓦坡屋顶,门、窗、墙体等形式应符合传统建筑风格,严禁盖红瓦,贴瓷砖。在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设置户外广告等设施,应当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的环境、景观相协调。

第十七条历史文化名镇内的古街道、古建筑及文物保护单位的修复或重建,必须由有文物仿古资质证书的单位来承担设计和施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县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验收和把关。

第十八条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由县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加强对上述区域的保护和管理,完善街区内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消防设施。加强莳竹河的整治和周边山头的植树绿化工作,改善人居环境。

第十九条历史文化街区保留传统街巷格局和路面特色,保留历史地名;保护好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恢复街区内的历史人文景观。

第二十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新建、改建、修缮等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历史文化街区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建设活动需经规划、建设、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办理建设手续。

第二十一条历史文化街区内禁止违反规划的拆除、开发活动;禁止修建、设置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格的建筑和其他设施。

第四章历史建筑和历史遗址的保护

第二十二条各类文物按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第二十三条对集中体现历史文化名镇特色的西河街、城内街、县正街、对河街、东门街、照墙背巷、高井头巷、学功界巷、苏家巷、付家巷、龚家巷、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红军哨堡、抗日将士纪念碑、明代城墙、铁钟、风雨桥、高井头古井、护林禁碑、仰高亭碑、虎溪书院章程碑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重点保护、合理利用。

第二十四条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由管理处依法登记、制定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文物保护单位辟为参观游览场所的,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文物的完整和安全。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布的文物埋藏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建设单位和个人应事先报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经核实批准后方能进行。

第二十七条县人民政府对西河街、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龙氏宗祠、高功山红军哨堡、战壕、红军标语、明代城墙、安平铁钟等重要历史遗址设置景点标志,对其中具有特别价值的,创造条件予以恢复。

第五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二十八条管理处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收集、整理工作:

(一)苗族油茶、蜜饯、苗绣、剪纸、纸扎、木工、篾工等传统工艺;

(二)苗族舞龙灯、耍狮子、唱山歌、吹木叶、侗族逗春牛、板凳龙、古对联、诗歌、皮影戏等地方文学艺术;

(三)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民俗风情等。

第二十九条对濒临失传的传统艺术、工艺等采取抢救措施,对苗绣、剪纸、万花茶、油茶等特色品牌制定扶持措施,促进其发展。

第三十条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进行挖掘、整理,举办各类展示和演艺活动;支持培养专业人才和老艺人传徒授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国家工作人员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所在单位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违法调整历史文化名镇各类保护规划的;

(二)违法批准新建、改建建筑或者拆除历史建筑的;

(三)其他不按本办法的要求违法审批的。

第三十二条违法拆除或者严重损坏历史建筑的(包括私宅古建筑),由管理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移动、拆除、损毁保护标志和纪念标志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的其他行为,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依法处罚。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