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养殖业污染治理办法
时间:2022-06-22 08:49:00
导语:镇养殖业污染治理办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全面改善我县环境质量,遏制畜禽养殖业污染不断加重的态势,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畜禽养殖业整治的思路。
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和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布局和规模,划定禁养区(不准规模化养殖畜禽的区域)、限养区(实现畜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区域)和非禁养区(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区域),按建设项目有关规定和规划定点要求规范养殖场建设,对现有养殖场(户)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生态化的目标。
(二)畜禽养殖业整治的目标。
合理规划和适度发展畜禽养殖业,控制和削减畜禽养殖排污总量。到年底,禁养区规模化养殖场原则上全部实现关停转迁;除禁养区外,全县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排污总量控制在年的50%以内。
1、禁养区整治目标。
(1)禁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现有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二年内逐步实现关停转迁。
(2)禁养区畜禽养殖总量年削减50%,年底实现禁养。
(3)禁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应采取有效措施削减排污总量或进行污染物综合利用,利用现代生物制剂,减轻恶臭气体污染,在实施关停转迁前不得扩大饲养规模(种类和数量)。
2、限养区整治目标。
(1)限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改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限养区内的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不得扩大养殖规模;限养区内治理无望的养殖场在年底前实现关停。
(2)在年底前,限养区内的各类畜禽养殖场的规模、饲养密度及安全防护距离达到规定的要求,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恶臭气体)的浓度和总量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控制标准。
3、非禁养区整治目标。
(1)畜禽养殖场的规模、饲养密度及安全防护距离达到规定的要求。新建、改建和扩建养殖场应符合规划定点要求,建设项目必须经环保部门审批,严格执行“环评”、环保“三同时”制度和农业部门防疫条件验收。
(2)现有的各类畜禽养殖场须妥善处置固体废弃物,在年底前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恶臭气体)的浓度和总量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控制标准。
(3)养殖场要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有效削减污染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的划分
(一)禁养区范围。
1、县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城(武康)”远景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2、县依法划定的各类风景名胜区、下渚湖风景旅游度假区;
3、各类历史文物遗迹保护点;
4、武康对河口水库、东苕溪乾元段、苎溪漾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
5、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
(二)限养区范围。
1、除禁养区外的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500米以内范围;
2、县城市总体规划区中除了畜禽禁养区以外范围;
3、乾元镇、新市镇、钟管镇、洛舍镇、雷甸镇、禹越镇、新安镇、莫干山镇、三合乡、筏头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三)非禁养区范围。
县域内除了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均为非禁养区。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实施计划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1、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由县政府办公室、县计经委、县财政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建设局、县旅游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工商局、县交通局、县卫生局、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和县城管局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技术小组。
2、禁养区划分、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
(1)公布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非禁养区划分范围并报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备案;
(2)制定《县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方案》,发文实施。
3、各部门职责。
(1)整治办公室根据《县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方案》,负责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2)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畜禽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3)规划部门要根据城镇发展总体要求,提出畜禽养殖业规划选址意见。
(4)农业部门负责制定年度和中长期畜禽养殖业发展规划、污染治理计划,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并对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定点严格把关。
(5)规划、卫生、水利、林业、交通、国土、工商和城管执法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农业、环保部门做好本《方案》的实施工作。
国土部门会同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对擅自建设和搭建的各类养殖场(棚)进行查处;水利、交通、环保部门要依法对污染物直排河道的行为进行查处。
(6)财政部门在年度资金预算中,应列支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二)畜禽养殖业整治计划。
1、禁养区的整治要求。
控制和削减畜禽饲养总量,畜禽饲养总量在年基础上年削减50%,至年底前实现禁养。
(1)禁养区内禁止新建、改建和扩建一切养殖场。
(2)年底前禁养区内实现禁养。养殖场在实施关停转迁前不得扩大饲养规模(种类和数量),应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年削减排污总量20%的目标,并应用现代生物制剂,减轻恶臭气体的污染。
2、限养区整治要求。
(1)限养区内禁止新建和扩建一切养殖场。
(2)逐步削减区域排污总量,至年底前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在年的5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废水、废气、恶臭污染物、固体废弃物)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控制标准。对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浓度和总量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至年底前全部实现达标排放。
3、非禁养区整治要求。
年底前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并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的畜禽养殖场,实现清洁生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目标,达到区域密度、规模和结构的合理配置,促进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实现科学养殖,达到饮污分离、雨污分流、污染物固液和干湿分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建立有机肥加工中心及与排污量相匹配的农业示范基地,积极采用生物治理技术,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2)合理定点建设养殖场,新、改、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规定的规模、饲养密度和卫生防护距离的控制标准,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纳入正常的项目审批轨道。
(3)逐步削减区域排污总量,至年底前区域排污总量控制在年的50%。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排放的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废水、废气、恶臭污染物、固体废弃物)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控制标准。对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浓度和总量的畜禽养殖场,由县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治理,至年底前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畜禽养殖场必须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具备纳管条件的养殖场必须将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
四、畜禽养殖场控制标准
(一)卫生防护距离标准。
畜禽养殖场应达到安全防护距离要求。畜禽养殖场与规划居民住宅之间隔离带宽度最小应达到:猪常年存栏少于500头的,为300—500米;500—3000头的,为500—800米;3000—10000头的,为800—1000米;多于10000头的,为1000—1500米。其它种类畜禽根据排污状况参照执行。
(二)区域饲养密度标准。
控制限值(按常年存栏数计)为:猪≤5头/亩,牛≤1头/亩,其它种类畜禽根据污染物排放状况参照执行。
(三)水污染物、废渣和恶臭气体标准。
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废渣和恶臭气体排放标准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养殖规模小于GB18596—2001标准中规定的规模控制下限的各类养殖场(如存栏小于500头养猪场)参照此标准执行。
五、政策措施
(一)禁养区内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关停转迁的具体补助标准、限养区和非禁养区内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标整治的具体补助标准另行制定。
(二)超过治理期限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和浓度仍未达标或未按期实现搬迁和关停的,除责令其停止饲养畜禽外,取消其污染治理资金补助。
六、其它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实现规模化和圈养,常年存栏数500头及以上养猪场、100头及以上养牛场、1000头及以上养羊场、30000羽及以上家禽养殖场。
- 上一篇:先进县暨三项工程动员会讲话
- 下一篇:全面启动透明政务工程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