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放错追责方法
时间:2022-06-16 03:36:00
导语:行政执法放错追责方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条为了保证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正确、及时、公正地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其依法履行职责,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浙江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及其他有关人事、监察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行政执法机关(包括省直属机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依法受委托执法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执法过错,是指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影响行政效率和管理,或者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
第四条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由市政府负责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市政府及其所在的行政执法机关负责追究。
市法制办及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制机构或办公室(以下统称法制机构)分别负责承办市政府及本机关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因故意或过失,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六条本办法第三条所称的“不履行法定职责”,包括下列情形:
(一)不按照规定履行检查、检验、检测、检疫等监督职责的;
(二)实施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接到行政相对人的申请后,不按照规定履行许可、给付等职责的;
(三)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申诉、控告、检举后,不按照规定履行调查、处理等职责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
第七条本办法第三条所称的“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包括下列情形:
(一)主要事实认定不清、证据不足的;
(二)适用依据错误或者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四)行政执法行为明显不当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形。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重点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被司法机关已生效的判决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限期履行,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
(二)被行政复议机关已生效的复议决定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责令限期履行或确认违法的。
第九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由行政执法机关及相应的直接责任人员、直接主管人员(以下统称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承担。
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机关,包括初审机关和终审机关;直接责任人员,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具体承办人;直接主管人员,是指行政执法行为的审核人和批准人。
行政执法机关以市政府名义作出的行政行为发生行政执法过错的,追究该行政执法机关及其相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
实施委托执法行为发生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由受委托单位及其相应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承担。受委托单位能够证明因委托行政执法机关原因导致过错的除外。
第十条审核人、批准人变更或者未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分别由审核人、批准人承担责任。
因承办人、审核人弄虚作假或者隐瞒真实情况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由承办人、审核人承担责任。
上级或终审机关改变、撤销下级或初审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分别由上级行政机关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承担责任。
行政执法机关经领导集体决策程序后作出决定,导致行政执法过错的,参与作出决定的主要领导视为批准人,按直接主管人员承担责任。
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承担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一条发生行政执法过错的,应当责令行政执法机关限期改正或者责令书面说明情况;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市政府年度各类综合先进评比资格。
对行政执法机关当年被追究三次及以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或者行政执法机关近两年内作出的行政行为在当年被追究一次及以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应当确定其当年度依法行政考核为不合格,且应当取消其参加市政府当年度各类综合先进评比资格。
第十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发生行政执法过错的,应当责令书面检讨。
对情节较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应当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离岗培训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
对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应当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报发证机关缴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造成国家赔偿的,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责令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承担赔偿费用。
已调离原执法岗位或行政执法机关的,不影响对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的过错责任追究。
第十三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因过失导致行政执法过错,且能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情节轻微,及时改正的,可以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十四条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的;
(二)造成国家赔偿的;
(三)阻碍、拒绝对过错责任追究进行调查处理的;
(四)对投诉人、检举人或者调查处理人员打击、报复的;
(五)1年内出现二次及以上应当予以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可以从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五条对本办法第五条至第八条规定的可能需要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法制机构应当予以立案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分别拟制如下处理意见:
(一)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拟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
(二)事实不清楚,证据不充分或者有免责情形或者无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拟制《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
(三)应当由其他机关处理的,作出移送有关机关处理的决定。
第十六条法制机构拟制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
书》或《不予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决定书》报经市政府或本机关批准后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被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行政执法机关或者行政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
(二)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执法过错责任的认定;
(四)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的依据;
(五)处理决定;
(六)不服决定的申诉途径、期限和方式;
(七)作出决定的机关(盖章)和决定日期
第十七条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工作报告制度。在本机关作出处理决定作出后5日内,应当将处理结果报市法制办备案。
行政执法机关对本机关发生的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不按规定调查处理的,市法制办应当督促调查处理。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机关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在被调查、处理过程中,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行政执法机关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不服处理决定的,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作出决定的责任追究机关申诉。责任追究机关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诉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复查决定。
行政执法机关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人申诉的,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行政执法过错行为一经确认,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应当立即自行纠正。
第十九条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行为依法依纪应当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
构成违纪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对已按本办法进行责任追究的,不影响上述处理程序的进行。
第二十条各地各部门应当每年向市政府报告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落实情况。该项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依法行政考核范围。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市法制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慈政〔2000〕103号)同时废止。
- 上一篇:群团暨关心下一代的讲话
- 下一篇:基层述职测评与组织工作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