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老区办年终总结及思路

时间:2022-06-08 09:45:00

导语:县老区办年终总结及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老区办年终总结及思路

今年以来,我市的老区开发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老区全面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立区、产业优化、下山移民、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以增强老区自我发展建设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步推进移民下山和劳动力转移步伐,扎实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据统(预)计,年老区四乡镇两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34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工业55.48亿元,农业5.92亿元,第三产业6.9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76%、13.2%、11.94%。农民人均收入6993元,同比增加11.7%。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287万元,同比增长7.6%。

一、今年老区开发建设主要工作

1、强化内聚外迁,稳步推进下山移民工程。坚持把内聚外迁作为老区全面奔小康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实施自然村拆并、集中安置点建设和山区内聚点建设,加快促进山区群众移民下山、异地致富。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摸底。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下山移民工作的要求,我办四位主任分成4组,带队深入老区30户以下自然村,与镇村干部一起进行实地调研排摸,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与农户面对面交流,宣传市委市政府老区农房两改移民政策,引导调动老区偏远零星自然村群众移民的积极性。二是自然村拆并顺利推进。通过深入细致的引导和工作,今年第七批下山移民计划整体拆迁自然村7个,转移山区群众312户956人,超过了宁波市政府下达的下山移民200户的目标任务,目前各项工作已经完成,将在12月底前通过宁波扶贫办的验收。三是加快实施下山移民集中安置。通过农户申报、村、乡镇审核、市老区办再次审核确认,今年共有104户下山移民户到兰江街道西南公寓集中安置,目前正在镇村公示、市级审核及余姚日报公示等环节,计划于年内完成抽签到户工作。四是加快山区劳动力的培训转移。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到目前止已举办各类培训班29期,培训人员2375余人,帮助1400余人实现了转移就业或再就业。目前,山区常年和季节性外出务工经商劳动力的比例达到70%以上,外出务工经商收入占到山区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2、强化项目建设,加快老区全面小康建设步伐。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明确建设重点和目标任务,扎实推进老区全面小康建设。一是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实施重点村和经济薄弱村扶持发展工程,通过鼓励山区村集体参与小水电股份及开发、特色农业基地和休闲旅游项目等多种渠道,不断开辟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的新途径。共投入资金940万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7个,其中宁波重点村项目12个,补助资金720万元;余姚经济薄弱村项目5个,补助资金220万元。上述项目的实施将增加老区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余万元。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资源型机耕路和村内道路建设,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今年老区共修建资源型机耕路11条总长度23.34公里,落实补助资金165万元,使1万余亩竹山、花木、茶园等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降低老区群众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同时,实施村内道路修建项目8个村总计5.5万平方米,落实补助资金45万元。三是抓好市级结对帮扶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老区的开发建设中来,千方百计助推老区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共有24个宁波市级部门挂钩结对我市老区24个行政村,有54个余姚市级机关部门联系结对老区38个欠发达村,年分别到位结对帮扶资金332.1万元、336.5万元(年部门结对帮扶资金在春节前都能到位)。

3、强化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增收致富。一是大力扶持生态休闲旅游业。充分利用和挖掘老区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目前老区已有各类农家乐129家,床位1200个,餐位9000个。拥有宁波级以上的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示范点6个,年接待农家乐游客45万余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入2183万元,同比增长28.87%。二是提升发展新兴产业。围绕山农增收目标,提升发展花木产业。目前老区乡镇累计种植花木4万余亩,花木成为老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如四明山镇种植花木面积2.73万亩,今年全镇花木销售收入达到1.12万元,同比增长28.7%,人均花木销售收入达9814元。大力发展高山家禽养殖。老区土鸡、番鸭等绿色农产品年出栏量近30余万羽,年产值2500余万元。三是传统主导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老区已建立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达21万亩,组建茶叶、竹笋、花卉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9家,拥有“瀑布仙茗”等中国驰名商标,年老区茶叶总产值7297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名优茶产值达5287万元,同比增长15.3%。春笋产值5674万元。

4、强化政策落实,积极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一是大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今年以来,相继举行三次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业务工作会议,年初布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年中交流工作情况和查漏补缺;年底抓考核和核减工作,确保“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顺利推进。通过实施生产扶助、就业援助等实实在在的帮扶举措,各地各部门合力推进,年实现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长19%,全市家庭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不含低保、五保户)由1333户降到828户,减少了505户,减少率达到38%。二是实施生产型低收入农户扶持计划。按照余党发〔2008〕79号文件精神,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又缺少致富门路的生产发展型低收入农户,实施生产扶助、风险救助,增强其生产经营能力。今年通过扶持发展种养殖业和土地流转集中经营等方式,全市共落实扶持生产发展型低收入农户370户,补助资金17.455万元。三是实施低收入农户住房救助工程。通过新建或维修住房、调剂旧房等多种形式,解决老区低收入农户中的无房户、危房户、受灾户的住房困难问题,年老区片共实施低收入农户住房救助300户,补助资金300万元。四是继续抓好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工作。根据余党办〔〕3号文件精神,以“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各地各部门公务员通过提供致富信息、教会实用技术、联系就业岗位、落实脱贫项目等多种途径实施帮扶等多种途径,帮扶联系的低收入农户提高收入水平。同时,做好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协调、联系和联络工作,扎扎实实推动低收入农户致富奔小康。

5、强化对口帮扶,推动结对地区发展。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职能,做好对口帮扶贵州省望谟县及丽水市松阳县工作。一是做好省内结对帮扶工作。6月中旬,市委副书记带领有关部门赴松阳县调研结对帮扶工作,并落实帮扶结对的象溪镇低收入农户集中村项目资金68万元,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农民饮用水、农业产业基地、进村道路硬化等扶持项目9个,推动加快当地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积极协调5个乡镇(街道)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支援对口帮扶乡镇的发展。今年泗门、朗霞等5个乡镇(街道)共落实帮扶资金206万元。二是做好对口帮扶贵州望谟工作。我市与宁波市财政局共同帮扶贵州望谟县,今年落实公路、学校建设等对口帮扶项目4个,帮扶资金180万元。同时针对望谟县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追加旱灾补助40万元,帮助望谟县人民群众战胜旱灾,恢复生产。全年共落实帮扶资金220万元。三是加强交流合作。今年我市组织党政代表团赴贵州望谟和丽水松阳考察学习,进一步加强双方的交流,增进感情。同时积极鼓励结对帮扶地区镇村干部及种养殖大户多次到我市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增强对口帮扶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今年对口帮扶地区累计到我市学习考察及培训354人次。

在老区开发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老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老区农房两改移民整村推进难度增大。自从年实施下山移民工程以来,我市是宁波各县市中实施力度最大的,截止去年底累计已实施整拆自然村106个,转移山区群众4143户、12850人,拆除旧屋面积32.7万平方米,退宅还耕面积1045.6亩。目前存在的困难主要是下步拆迁自然村规模相对较大,基础设施和村民旧宅相对较好;再加上移民户拆迁安置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自然村整体拆迁工作难度增加。

二是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近几年来,我市老区乡镇虽然培育了一批花卉、茶叶、毛竹、畜禽等特色产业,但这些山区传统主导产业缺少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山区农民致富增收缓慢。

三是村级医疗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对老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了一定的扶持,硬件水平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老区行政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医务人员力量相对较弱,业务能力还有欠缺,难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这些问题和困难需在下步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明年老区开发建设总体目标及工作措施

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根据老区全面小康建设要求和发展实际,我市年老区开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老区全面小康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围绕把四明山老区打造成为宁波及全省领先的生态保护示范区、休闲旅游集聚区、绿色经济先行区、美丽乡村展示区,在革命老区中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绿色发展、集聚发展、特色发展为主线,切实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实施全面小康建设工程,不断提升老区发展的能力和速度。力争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6%以上。同时,实施下山移民移民300户1000人,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工程300户,力争到年底基本完成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各项目标任务。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和任务,年我市老区开发建设工作重点在以下四方面求突破:

(一)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在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求突破。以下山移民和低收入农户住房救助两项宁波市政府实事工程为重点,扎实推进实施民生实事工程,切实为老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稳步推进下山移民工程。按照“移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多途径抓好老区人口的内聚外迁,重点推进30户以下自然村、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小流域洪灾易发地区农户向中心村或较大规模村转移,向市级下山移民安置小区集聚,把扶贫开发和移民稳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创业就业扶持力度,促进异地致富。年力争完成下山移民300户1000人以上,撤并自然村10个,新建1个市级集中移民安置点,安置移民1000户。二是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努力改善低收入农户居住条件,计划完成300户的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让农村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加大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力度,继续加强“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大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力争到年底,提前一年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在推进老区特色经济发展上求突破。立足老区资源优势,坚持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加快老区特色农业、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提升质量效益,全面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提升老区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大力扶持提升茶叶、花卉、笋竹等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一村一品”绿色工程,加大对引进优良品种、新建规模基地的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上山,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努力提升老区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培育提升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的山区特色村和专业村,鼓励发展既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又能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基地,对集中连片新发展的种植耕地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涉及农户占总农户数50%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二是着力扶持生态休闲旅游业。着眼于将四明山老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胜地,以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开发为重点,利用四明山区境内资源优势,打造老区休闲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农家乐提档升级,打造精品特色农家乐和农业观光基地,增强乡村休闲旅游的吸引力。三是大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多渠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培育和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夯实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

(三)以惠民利民为重点,在提升老区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上求突破。围绕山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快老区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老区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扶持欠发达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老区群众看病就医的难题。二是深化结对帮扶。加强与宁波、余姚两级出帮单位的联系联络,做到结对扶贫感情不减、帮扶力度不减,坚持扶思路与扶资金相结合,扶发展路子与扶项目相结合,着力推进市级部门与欠发达村的结对帮扶工作。

(四)以基础设施为抓手,在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上求突破。加快扶持老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布局,切实改善老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强化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继续扶持建设资源型机耕路,加快修建改造村内道路,积极打造幸福美丽乡村。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切实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和综合效应。二是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加强对村庄周边山林的保护,根据区域立地条件,积极鼓励引进发展名贵树种。积极推行平原乡镇(街道)与老区乡镇生态建设对接工程,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山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鼓励老区建设生态文明村,不断提高老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方便老区群众生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