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城市建设管理方案

时间:2022-06-03 05:48:00

导语:深化城市建设管理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城市建设管理方案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区建成区面积逐步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旧的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需要。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实施赶超战略,推进跨越式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深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整合资源、重心下移、明确责权、严格督查、堵疏结合、便民设点、全域覆盖、突出重点”的原则,打破现有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解决目前城市管理重心偏高、权责不清、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等弊端,建立科学高效、保障有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

二、重心下移、整合资源,增强基层城市管理执法力量

“重心下移、整合资源”是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是解决“重审批、重处罚、轻管理”、“重安排、重部署、轻落实”的关键所在。各职能委局要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重心下移、资源整合,不断增强基层城市管理执法力量。

(一)“重心下移”的概念和范围、人数

概念:各城市管理和执法部门,按照“关口前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将部分执法管理人员分别下派到各镇办,借助各镇办城市管理平台,依法实施全部或部分权限,实现对城市的集中、高效、科学管理。对下派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其人事和工资关系继续保留在原单位,其执法主体仍为原单位。下派人员及其具体行政行为由所在镇办和派出单位共同管理,共同负责。

范围和人数: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区行政执法局、建设局、商务局、卫生局、市政管理局、爱卫办等委局是此次重心下移的主要单位。各单位原则上按照总人数的30%左右派出人员,派出人员应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且必须保证本单位下移工作职责在每个镇办依法正常行使。区工商、公安、规划等垂直单位参照执行。

(二)坚持属地管理,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条块结合”向“以块为主”的转变

各镇办作为基层一级政府和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要强化属地管理,切实承担起辖区内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部职能。各街道办事处要在现有创建办(市政所)的基础之上,整合区下派人员、治安巡防队员等人力资源,并根据实际需要,按照辖区人口2‰-3‰的比例招聘城市协管员,共同组建各街道办事处城市管理服务中心。此外,发挥垂直单位基层站(所)的作用,形成合力,实现综合执法。各镇要在不新增机构基础上,整合以上资源并入原创建办(市政所)。

镇办相关机构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履行镇办城市管理工作的全部职责,并对区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负责。镇办相关机构或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由相关镇办1名主要班子成员兼任,副主任由区行政执法局下派中队中队长担任。下派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制度(期限为1年),原则上不参与和下派职能无关的工作内容。

(三)明确责任主体在城市管理方面的职责与管理权限

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统一协调、指导、监督、考评、奖惩等方面工作,及时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并逐步完善提高;区各职能委局负责做好对下派人员的管理,并协同区法制局共同做好对基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镇创建办(市政所)依法行政的监督、指导;区财政局、区审计局负责做好对基层行政收费、罚没收入的监督与管理。

各镇办是本辖区范围内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和制定相应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办法,顺应改革发展需要,并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是道路的清扫保洁、养护,以及道路两侧垃圾箱、果皮箱的安装与维护,区管(区市政局、交通局管理)道路除外。

二是道路两侧绿化带、林带的养护、管理,区管(区市政局、林业局管理)区域除外。

三是占道经营、突出店外经营的取缔,城市牛皮癣(小广告、胡喷、涂鸦等)的清除,灯箱广告、门头匾额、软体广告的治理,限制养犬管理、油烟污染防治和环境噪声查处。

四是机动车、非机动车的停放。

五是集贸市场、五小店、建筑工地、社区、城中村、公共单位的规范管理。

六是垃圾的收集、清运,以及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养护。

七是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八是私搭乱建、违章建筑的监管与拆除。

九是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巡逻工作。

十是服从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统一调度,确保区级重大活动的实施。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按照“设施配套、以人为本、方便群众、服务大众”的原则,大力推进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有规划、有步骤、有效果”。

(一)对城市道路管理范围的界定

区机关周边及辖区主要过境道路()纳入区市政管理局统一管理。城市三环和四环之间的长兴路、金杯路、英才街、文化路、迎宾路等20条道路由各镇办负责管理。根据城市发展,每年年底前由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下年度管理变动范围。

(二)以建设垃圾中转站为重点,着力解决全区垃圾出路问题

垃圾的收集、清运、处理是长期困扰城市环境卫生状况的一大难题,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区建设、爱卫、规划部门要重点抓好规划、设计工作,各镇办负责选址、建设好设施配套。

一是垃圾中转站建设。各镇办年内要完成1座垃圾中转站建设任务,力争在11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垃圾收集容器配备。各镇办辖区内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集贸市场、五小店等部位,要按照市政要求配齐垃圾箱、果皮箱。区管市政道路由区市政管理局负责配备,区乡道路由区交通局负责配备,均可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施,10月底前完成配备。

三是各镇办辖区内的所有村庄,要按照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建设配套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强化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有制度、有人员、有投入、有垃圾处理场地”。

四是各镇办辖区内产生的所有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待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必须通过其组织外运。严厉打击私设垃圾场和城市、市场垃圾入村行为。

(三)兴建一批公共厕所,方便服务大众

各镇办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结合商业繁荣程度和人口密集程度,本着“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我区生态品位和当地实际的公共厕所。区建设、爱卫、规划部门做好指导、规划和设计工作,各镇办负责选址、建设,年底前建设不少于2座公共厕所。

鼓励各镇办结合实际,走公厕建设与商业销售点联姻的模式,吸纳民间资本,降低政府投资成本。

(四)堵疏结合,设立便民服务网点

各镇办要以社区为单位科学规划便民服务网点,做好服务进社区工作,将路边摆卖的“游商”引入经营,合法合理地安排小商小贩出路,方便群众,杜绝流动摊贩乱摆乱放问题。区商务、建设、规划部门协助做好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刘寨街道办事处的社区,年底前要完成便民服务网点的选址和建设,其他镇办在有条件的社区选址、建设,力争年底前有所突破。

四、明晰城市建设和管理投入,逐年增加政府财政的投资力度

(一)区级财政承担的支出

一是主干道()的清扫保洁与养护费用,以后逐年增加区级管理的道路。

二是各镇办负责管理道路涉及到的清扫保洁、养护、绿化带的管理等费用,由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质量和效果,给予一定比例的奖补。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其中:垃圾中转站、公厕建设费用实行奖补政策,对于本文印发之日起3个月内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奖补总费用的85%;对于4个月内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奖补70%;超过4个月完成或未完成的,区级财政不再给予奖补,并对单位主要领导通报批评。

四是村级清扫保洁队员工资支出,由区、镇办、村三级承担。区级财政按照镇办总人数3‰的比例,承担补贴150元/人?月。

五是对镇办招聘的城市协管员,依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比例奖补。

(二)镇办承担的财政支出

一是各镇办负责管理道路的清扫保洁、养护、绿化带管理等,区级财政奖补之外的费用。

二是承担区级财政奖补之外的垃圾中转站、公厕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三是村级垃圾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镇办财政部分或全部承担,集贸市场、五小店等场所的垃圾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由镇办自行解决。

四是街道城市管理服务中心、镇创建办(市政所)工作人员的办公经费、福利待遇以及工作车辆配置费用等。

五是按照镇办总人数3‰的比例,承担150元/人?月村级清扫保洁队员的工资支出,不足部分由镇办和村协商解决。

六是承担除区级财政奖补资金以外的招聘城市协管员费用。

(三)垃圾收集、清运、处理费用支出

各镇办垃圾中转站建成后,按照“村收集、镇办集中、区外运”的原则处理生活垃圾。垃圾外运至垃圾处理场所需费用由区财政承担,镇办收集垃圾和运送到垃圾中转站的费用,由镇办财政承担,村收集垃圾由村级保洁队伍组织实施。

五、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平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区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更高目标,对于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成立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

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将区爱卫办、行政执法局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职能统一整合,成立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等部门派驻人员入驻办公,负责联系、协调、解决本部门应负责的有关问题。

(二)加强统一管理,构筑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

积极推进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对城市管理的部件和事件进行调查、命名、梳理、定责,构筑“责权明确、分工合理、体系完备、制度严密、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长效新机制,努力实现“以区为中心的统一管理、以镇办为重点的属地管理、以社区(村)为基础的自治管理”城市管理新格局。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挥、协调和督查;负责对重大事项或紧急问题进行快速处理;负责对各街道城市管理中心、镇创建办(市政所)进行统一调度、业务培训;负责城市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等。

各街道城市管理中心、镇创建办(市政所)负责辖区内的城市管理工作及对社区(村)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接受群众投诉和监督,落实区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的管理指令,在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六、建立健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考核、奖惩激励机制

(一)建立健全多层次参与的监督网络

一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群众中选聘部分义务监督员,进行日常监督;二是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监督;三是区委办、政府办、组织部、纪委等部门的效能监督;四是区四大班子领导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指导。

(二)加强督促,严格考核

成立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附件2),根据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及任务,制订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比办法(考核细则另发),对各镇办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检查、评比,并严格按照《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对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实施责任追究的通知》(惠办文〔〕10号)规定实施奖惩。同时,每季度可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报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由区政府给予适当奖励。区委组织部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下派人员,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提拔使用;区考评办要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各镇(办)年度考核指标中来,将职责履行和工作效能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区人劳社保局要将下派人员的年度考核纳入派出单位的总体考核范畴,统一考核标准,统一考核等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