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构建学校校长培训方案

时间:2022-06-02 04:20:00

导语:我市构建学校校长培训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市构建学校校长培训方案

为了认真做好“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全国教育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及《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十一五”规划》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以下同)培训工作的具体情况,现制订市“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规划: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认真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提出的要求,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校长队伍和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目标,以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为重点,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师德正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校长队伍。

(二)培训目标

按照校长思想政治、职业道德、领导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针对不同工作岗位,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分类分层施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道德修养和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三)培训要求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狠抓培训管理,科学制定本地“十一五校长培训实施方案”与年度培训计划,配备专人负责干训工作,定期检查培训机构的施训情况与培训绩效,积极促进当地培训机构建设与培训质量的全面提高。

2、分类施训,突出重点。各培训机构要设立干训职能部门,认真组织培训实施工作,在保证做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与提高培训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名校长、骨干校长和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要加大对边远山区、海岛、经济不发达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

3、注重科研,探究规律。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培训机构要加大对校长成长规律和培训规律的研究,逐步形成适合当地实际的校长队伍建设理论与培训模式。积极引导校长对学校发展规律的研究,努力探究当地特色学校的发展路径与发展条件。

二、培训的主要任务、类型与形式

(一)培训的主要任务

1、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与培训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培训内容与形式,加强培训基地的现代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宏观管理、院校依法施训、校长主动学习”的校长培训新局面。

2、按照中小学校长岗位规范要求,及时对全市中小学新上岗校长或拟任校长进行任职资格培训,确保新任校长持证上岗。

3、对已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在职校长进行提高培训,使他们成为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要求的学校管理的行家能手。

4、全市选拔50名中小学骨干校长参加省级培训,造就中小学管理的领军队伍;继续开展新一轮市级名校长培养人选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论素养和现代办学思想、具有国际视野和较高管理能力的学校管理专家;选拔10%左右的中小学校长参加市级骨干校长培训,形成中小学管理队伍的中坚力量。

5、结合“农村中小学教师与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在农村学校选拔100名校长参加市级培训,逐步形成一支农村骨干校长队伍。

6、提高中小学校长学历层次。到年底,全市高中(含职高)在职校长具有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比例争取达10%以上;初中校长本科学历比例达到95%以上;小学校长专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5%以上。

7、以学院为主体,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和现有的网络资源,构建我市校长网络培训平台,到2008年全市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能够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培训活动。

8、通过建立和完善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兼职教师人才库,选拔和组织优秀干训教师参加培训者培训,建设一支校长培训教学和研究的骨干队伍。

(二)培训的主要类型

中小学校长培训应以在职或短期离岗的非学历培训为主。对不同类型的校长根据不同要求进行分类培训,其中对农村完小校长可以按照校长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培训。即作为校长,在“十一五”期间,必须修满校长培训计划所规定学时的30%,其余学时可参加教师继续教育的学时来完成,所取得的继续教育学时视同校长培训学时。

1、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对象为新任正副校长和后备干部,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00学时。

2、校长提高培训。培训对象为已参加过“十五”培训并已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的在职中小学校长。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管理能力、研究和交流办学经验为主要内容。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240学时。

3、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培训对象为富有办学经验和成效、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研究能力的骨干校长,旨在培养教育管理专家。主要对象是各级名校长(或培养人选),以及市组织选拔的占中小学校长总数10%的市级中坚力量的校长。培训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400学时。

4、学历提高培训。“十一五”期间参加高一层次教育管理类学历教育,取得相关学历证书(或学位证书),视同完成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参加高一层次非教育管理类学历教育,取得相关学历证书(或学位证书)后,还应参加有关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培训,补足75学时方可视同完成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或提高培训。

(三)培训的主要形式

“十一五”培训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剖、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法方法提高培训的实效并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校长培训模式。主要有:

1、集中培训:以业余为主,开展短期集中面授;

2、网络培训:以网络为平台,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培训;

3、异地培训:通过异地组班、选派挂职等形式进行培训学习;

4、主题培训:选择主题(专题)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管理理论、学校管理技能等为主题的培训。

三、培训分工和职责

(一)培训分工

1、任职资格培训。中学(含等级重点中学、特色高中、综合高中和职业高中)由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负责培训。小学和幼儿园由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承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县(市、区)之间联办的形式。

2、提高培训。除等级重点中学、特色高中、综合性高中、示范性职业高中的正校长及教师进修学校正副校长由省负责培训外,省等级重点中学(含特色高中、综合高中、示范性职业高中)的副校长、普通完(高)中、初中正副校长的培训由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承担,小学校长的培训由各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承担。

3、骨干校长(名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国家级、省级名校长培养人选(或骨干校长)送到相应培训机构培训,市级名校长、按10%左右选拔的中小学骨干校长和幼儿园园长的研修培训由市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组织培训。

(二)管理职责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政策、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对培训机构的资格认定;全面负责本地中小学校长培训这实施、检查和评估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培训条件。

2、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负责当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业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根据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和当地实际,制定培训教学计划;选聘教师;做好组班、授课、考核、发证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好培训档案管理工作;及时总结本地培训经验;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估;加强培训基地师资和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3、办班的审批、验印、发证等按照《省“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办班管理规定》执行。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种培训制度

1、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管好中小学校长教育培训工作的方向、政策等重大问题,重视教育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和中小学校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要把中小学校长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帮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健全组织。成立以市教育局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教育局有关职能处室、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等领导参与的市干训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高教处。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制订执行我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协调、指导、检查各县(市、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

3、构建网络体系。干训领导小组应加强协调、指导的职能,加强与省干训中心的联系和合作,加强对各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干训工作的检查指导。努力促进全市范围内多层次、全方位网络交流与培训体系的形成,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培训机构应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优化资源配置。

4、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校长的任命和使用要坚持培训、考核、任用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没有按规定参加培训的人员,原则上不能提拔使用,对因工作需要任命的“代校长”、新竞聘上岗的代校长应在任职后六个月内,由校长任免机关(或聘任机构)安排,接受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正式任命。认真组织好校级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持证上岗”的必要保证。

5、严格培训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培训档案。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的学习专题名称、考核成绩、撰写的论文、有关鉴定应记入学员学习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分级建立校长培训学习档案,及时掌握校长学习情况和培训需求,为干部使用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服务。

6、加强对学员的日常管理,强化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校长培训班班主任、临时党支部、班委的作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民主管理和学员的自我管理,严格培训考勤制度,确保培训的质量。

(二)注重改革创新,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十一五”期间,应加大课程、教材和教法改革的力度,并注重体制、模式创新,提高干训工作的实效和活力。

1、在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培训目标和计划指导下,建立一批干训主干课程。

2、增设选修课程,开发一批实践课程和专题课程,增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教材体系。组织编写具有特色的校长培训教材,“十一五”期间力争推出2-3本教材。

4、加强教学方法改革。针对成人和学校管理者的特点,改变传统的课程讲授式与填鸭式教学,采用“参与式”培训;加强学员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研究性学习,培养学员的终身学习能力。

5、推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开展培训工作。

6、加强体制创新。培训形式力求由传统封闭式向开放式过渡,任职资格培训对象逐步开放,面向社会,变身份培训为真正资格培训,彻底改变过去存在的边培训边上岗和先上岗后培训的现象;逐步实行培训地域开放,尝试跨地区异地组班,开发交互学习资源。

(三)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多类型、多层次地开展培训

“十一五”期间的校长培训要呈现出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在完善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高层次培训。开设优秀校长硕士生班,定期举办校长论坛,通过到省内外知名学校挂职锻炼和国内外培训与交流等途径,实现培养50名以上市级名校长的目标。

(四)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经费的投入,确保培训工作的落实

1、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各级校长培训机构要不断提高专职干训教师队伍的素质,有计划地对培训者进行国家级、省级的培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力争所有培训者都参加过一次高层次培训,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市级培训机构要重视指导和组织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干训教师和管理者的培训,在“十一五”期间举办若干期培训者培训班。

2、切实保证校长培训经费的落实。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列入各级教育事业预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应根据校长培训任务的需要,设立校长培训专项经费,教育行政部门的专项经费划拨,要在原有干训经费基础上逐年有所提高,要为名校长工程划拨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