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区节能工作方针

时间:2022-05-30 04:18:00

导语:关于县区节能工作方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县区节能工作方针

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县打下坚实基础,根据省、市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息烽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强化监管,加强政府引导,增强公众意识,落实工作责任,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形成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关于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安排要求及《息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我县至的节能减排主要目标是:

万元地方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87吨标准煤下降到1.496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6822吨;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485吨,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51.8%;

清洁能源使用率提高到50%以上;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达到9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左右;

县城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

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达到50%;

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三)控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

严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投资项目。按照国家规定,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严把节能、环保等市场准入门槛。由县发展改革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建立新开工项目审查联席会议制度,实行项目审查问责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规定的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标准以及权限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上级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建立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对超过总量指标、重点项目未达到目标责任要求的地方,暂停审批新增建设项目。

严格执行国家对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差别电价标准,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加大淘汰县内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材业、化工业、造纸业、采煤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措施,结合行业结构调整和零星工业点整合,淘汰化工、造纸、建材、采煤等行业中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机电通用能耗设备和产品。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对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全部依法予以关停、淘汰;县质监局、环保局要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供电部门要依法停止供电。同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县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给予适当补贴和奖励,并积极争取国家的专项补助。

(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40号令),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适当提高建设项目在产能、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绿色食品和现代中药等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和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落实外贸进出口调控措施,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优势农产品出口;严格控制高能耗设备的进口,鼓励进口能耗及环境成本低的产品。鼓励外来投资进入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投资项目,促进外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

(六)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遵循“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促项目”原则,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县环保局要会同县质监局、工商局等有关单位巩固清洁能源工程和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坚决取缔违法使用燃煤锅炉(特别是建成区内2吨以下燃煤供热装置)。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广使用电热、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县农业局要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工作,增加对农业和农村节能技术、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农村以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的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工作,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秸秆气化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十一五”期间,新建沼气池1万口,实现农村户用沼气率达80%以上,发展太阳能500台、秸秆气化炉1000台,第一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7%,到达7.25亿元。

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灵活运用财政补助、银行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积极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

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规定》(国发〔2007〕7号),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对具有发展前景、市场广阔、在农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旅游商品生产单位,给予必要的扶持,带动我县绿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物流、社区服务、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八)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认真贯彻国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各重点企业要制定“十一五”节能改造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围绕燃煤工业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节能工程,重点抓好有色、建材、煤炭、化工等重点能耗行业和年能耗3000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组织实施一批节能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型灯具、高效节电新光源和节电控制装置,县直机关办公场所率先改造使用节能灯具;建设局要加快实施城市公共照明系统节能改造,使县城公共照明系统的能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以上。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一是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小寨坝镇污水处理厂及鹿窝乡安置小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小寨坝镇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每年可减排COD616.85吨,鹿窝乡安置小区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每年可减少COD排放0.453吨。二是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十一五”期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95%以上,主要饮用水源下红马水库、小桥河水库、枧槽沟地下饮用水源进行定桩、设立警示宣传标志牌及围栏保护。对备用饮用水鱼简河水库、板厂水库逐步划定保护区,加以保护。

(十)加大重点企业环保治理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加大对重点排污企业西洋肥业有限公司、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仁都建材有限公司、息烽铝厂的环保工程治理力度并安装在线监控装置进行监控,提高环保设施处理能力。“十一五”期末,上述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

(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57号令)、《省城镇垃圾管理暂行办法》(黔府令〔2006〕第64号)的要求,尽快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全面加强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用水累进收取水资源费。加大对县域重点流域范围的生态建设和综合治理投入力度。加大对企业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力度,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按规定征收的污水处理费,主要用于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投资及运行维护。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全面加强矿山的生态治理和恢复工作。全面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加强使用管理。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向国家、省申报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

着力抓好产业示范点。以小寨坝循环经济磷复肥示范基地为重点,以食品医药企业为试点,积极探索工业规划内土地集约管理使用、供水的运行机制和废物、废水集中处理的有效模式,重点建设一些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抓好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事后评估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宣传推广。

(十三)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

执行《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利用重点项目,推广蒸汽冷凝水密闭式回收和污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和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率。强制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在市政、环卫、绿化、景观等领域扩大使用河水、雨水和中水。“十一五”期末,重点行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

落实国家《“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06〕2913号)和《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发改环资〔2006〕1864号),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磷渣、磷石膏、脱硫石膏、煤渣等工业废弃物规模化利用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墙体材料革新,禁止和限制墙体材料消耗粘土资源。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积极探索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运行机制,整合现有废旧物资回收企业,培植和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

(十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市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05〕46号),全面实施《市清洁生产总体规划》,以“节约、降耗、减污、增效”为核心,在化工、医药、建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物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超过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重点排污企业分期分批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审核结果作为核发排污许可证的重要依据。,全县重点污染行业的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率达到85%以上。

(十六)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环保产业工作实施意见》(筑府发〔2004〕40号),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产业,推进环境咨询市场化,建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推行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影响评价、ISO14000认证等执业资格制度;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扶植和发展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推行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和特许经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五、依靠科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和推广。

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政府加大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化投入的重点,要组织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开发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高耗电工业节电、建筑保温、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化脱硫、废水处理回用等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发挥企业技术中心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要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扩大绿色高效照明产品、高效节电控制技术以及太阳能、沼气、秸秆气化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规模,另外加强对节能用柴灶的改进和推广,以保护自然生态。示范和推广县城照明综合自动化系统、电机节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加强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节能技术的推广。

(十八)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市场发展。

积极支持和引导节能减排产品(技术)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产品和技术,要从政策和资金上重点给予支持。要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6〕90号),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清单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和环保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建立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体系和监督制度,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政府机关要带头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的有关制度,不断扩大政府采购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

(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制定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政策措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环保产业工作实施意见》(筑府发〔2004〕40号),加强政策扶持和市场监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产业,推进环境咨询市场化,鼓励建立清洁生产、环境保护中介服务机构,重点推行环境监测、环境监理、环境影响评价、ISO14000认证等执业资格制度和环保产品、技术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扶持和发展一些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产业骨干企业;推行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和特许经营,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一)建立健全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制。

实行节能减排工作“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县直各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是节能减排工作的责任主体,县政府环保目标考核办要按照全县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总体要求,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各重点排污企业,并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制定考核细则,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励制度。考核结果纳入政府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二十二)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对全县能耗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同时按《市全社会综合节能降耗统计监测方案》,建立并督促指导好我县境内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作好能源季度统计、年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高能耗工业企业能源月统计工作;作好非工业重点能耗单位的统计工作;作好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指标的核算公布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办法,定期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从开始,对列入国家和省、市重点监控的污染源西洋肥业有限公司、中化开磷化肥有限公司等全面实施在线自动监控。建成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对重点监控的污染源实现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年度污染物排放数据。

(二十三)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严格执行《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黔发改投资〔2007〕509号),对实行审批、核准管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中没有节能分析篇章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的,一律不得备案、核准或转报。需要进行节能评估和节能审查的备案项目,未报送项目节能方案或项目节能方案未通过评估和审查的,投资主管部门不得备案。

把排污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严格实施“批项目、核总量”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未取得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一律不批准环评文件;项目竣工时污染物排放超过总量指标的,不予通过验收。严格实施环境准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保“一票否决”,对未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备、区域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工业园区,不得引进新项目。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二十四)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

“十一五”期间,我县列入省的3家重点能耗企业要确保实现节能14.32万吨标准煤,严格执行《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17167-2006),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计量检测体系。规模以上特别是重点能耗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专岗专人专责制度,认真执行能耗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积极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从而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加强对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能耗企业的节能监督管理和节能监测,定期通报主要产品能耗指标完成情况,及时通报节能监测结果。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主要污染物未达标、超量排放的排污单位依法实施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要实行限产限排,在限期内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依法责令其关停。

(二十五)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

按照国家节能发电调度管理办法,优先安排符合规定的热电联产、利用余热余压发电的机组发电及符合资源综合利用规定的发电机组发电,实现电力节能、环保和经济调度。进一步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优化城市、企业用电方案,鼓励低谷用电,提高负荷率。推广应用高效节能技术,降低电网线损,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二十六)严格建筑节能管理。

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备案中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标准和规范,采用节能型建筑结构、材料和设备,提高保温隔热性能,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力度,未经省或市设计质量监督部门审查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十一五”期间,全县建筑节能要实现年均节约10万吨标煤的目标,逐步启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二十七)加强统计、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综合能源统计机构建设,充实统计力量,建立覆盖全县重点污染源和能耗大户的监控信息和统计系统;建立健全节能管理队伍和执法监督体系,整合现有资源,配备必要的监测设备和仪器,依法开展节能执法和监察(监测);加快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根据省有关要求,县级环保监察机构监察能力达到三级标准以上。

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二十八)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县政府目标办、法制办、发展改革局、环保局等有关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加强对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和偷排、超排行为。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严肃查处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工业园区擅自降低环保准入门槛、阻挠干扰环保部门执法、擅自减免或取消排污收费等环境违法问题。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投诉举报受理系统,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二十九)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监督。

县城污水处理厂已经启动建设,将于底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率可达80%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可达20%以上。积极配合公共建筑、宾馆饭店、生活小区和住宅中水回收设施建设,提高中水回收水平。县城日处理90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已启动建设,将于底投入使用并实现城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十)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建立反映能源供求状况和体现能源稀缺程度、促进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对资源性产品建立市场价格监测联动机制。按照产业政策实施差别化能源价格政策。落实国家谷峰分时电价办法,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发电。推进水价改革,拉大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用水的差价,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并与自来水价格保持适当差价。对再生水生产按国家有关政策实行优惠电价,免征水资源费。坚持供水单位良性发展与节水设施建设相结合,合理补偿供水单位成本费用。在确保居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实施用水阶梯累进式价格政策。

(三十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产品(设备、技术)目录的税收优惠政策。1月1日后,对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落实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实施鼓励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税收优惠政策。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保证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准确、及时落实到位。

(三十二)加强对公共建筑空调温度的控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国办发〔2007〕42号)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以及在生产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摄氏度。

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三十三)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

每年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及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日宣传活动。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三十四)表彰奖励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

政府每年对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要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三十五)公共机构率先垂范。

公共机构应当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带头使用节能产品、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立科学的公共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将节能降耗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制订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实施能耗公布制度,实行节奖超罚,情况严重的要追究一把手的责任,给予经济或行政处罚。

(三十六)抓好政府机构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

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抓好办公楼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建立公共机构和住宅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凡新建或改造的办公建筑必须采用节能材料及围护结构,减少供热锅炉、空调系统的能耗;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坚持节电、节水、节油和节约办公用品,降低费用支出。

十一、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构

成立息烽县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节能办公室在县发展改革局,设减排办公室在县环保局。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