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监管方案

时间:2022-05-27 04:07:00

导语: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监管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急避难场所安全监管方案

现制定本方案:根据《市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地震局等部门关于推进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郑政办〔〕17号)要求。

一、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原则

(一)政府统一领导。区政府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乡村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区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地震、民政、安监、市政管理、公安等部门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建设平安乡村、精品乡村的理念动身,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共同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经发展改革部门审查后,报区政府批准实施。

(二)宜于政府救灾和保证居民基本生活。规划时既要充分考虑避难场所用地及周边环境。使政府宜于组织抢险救灾和安排居民以及在应急时提供完备的生活保证。

(三)平灾结合。可将乡村具有一定规模的空地、公园、街心花园、绿地、广场、体育场馆、学校操场。平时可成为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场所;遇有地震、火灾、洪水、爆炸等突发重大灾害时可作为避难、避险使用,所配备的救灾设备设施能够适应应急避难的特殊需要。

二、应急避难场所要求

(一)因地制宜。结合我区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建筑密度情况。根据用地情况合理确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为1.5平方米、服务半径2公里。

(二)分级建设。根据场地面积、相应条件与设施功能将应急避难场所分成若干等级。使其免受灾害、伤害,相当时期内供避难居民生活的场所;中小型应急避难场所适合作为灾后附近居民的紧急避难场所和到特大型、大型避难场所避难的中转地点(临时避难场所)

(三)保证可达性。为了使居民在发生地震等灾害后。要尽可能地将避难场所建在居住区、办公区、商业区等人群集中的区域周围,以居民步行510分钟到达为宜。

(四)保证平安性。应急避难场所的场地。地下断层、易发生洪水、滑坡、塌方等区域,确保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空间。同时,应急避难场所内应保证一定面积的平坦用地,以利于搭建临时性简易建筑及帐篷等设施。

(五)设置明显标志。应急避难场所内及其附近和疏散通道要设置明显标志牌。

还应设应急指挥部、应急物资(食品、救灾用品、油料等)供应处、应急卫生防疫站、应急广播站、应急监控等。有条件的还可配备直升机停机坪。六)配备应急设施。要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配备必要的设施。中小型的避难场所要具备应急供水设施(水管、贮水池、自备水井等)应急供电设施、应急厕所、应急棚宿区、应急消防设施等;大型避难场所除上述设施外。

三、应急避难场所临时和短期建设目标

(一)临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目标

统筹布置,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乡村发展规划。科学布局,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我区乡村应急避难场所基本满足乡村居民需要。

(二)近期应急避难场建设目标

建成区内完成1个中型、4个小型应急避难场所的选址,年。并设置明显的标志。从年起逐步配备完善各类应急设施。

四、年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分解

(一)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乡村总体建设规划

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建设局(规划局)

(二)结合现有广场、绿地、公园等。

责任单位:区市政局

配合单位:区地震局、区建设局、区人防办

完成时间:年12月

(三)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分别在本辖区内建设(改造)完成1所应急避难场所(小型)设置明显标志(应急避难场所组合标志、场所内道路指示标志、周边道路指示标志)

责任单位:济源路街道办事处、中心路街道办事处、

新安路街道办事处、工业路街道办事处

配合单位:区地震局、区市政局、区建设局、区人防办

完成时间:年10月

(四)建立应急物资贮存和紧急配送系统。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配合单位:区地震局、区安监局、各街道办事处

完成时间:年12月

(五)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内应急供电、医疗救护点、备用取水点等方案。

责任单位:区供电局、区卫生局、区自来水公司

完成时间:年12月

(六)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疏散方案和措施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

完成时间:年12月

五、组织领导

决定成立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对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工作的领导。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设在区地震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赵志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二)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目标任务。并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三)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后。确保各种设施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