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做好兽医工作方案
时间:2022-04-15 03:01:00
导语:市做好兽医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事件,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认真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积极探索和创新“兽医工作五大机制”。工作措施,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兽医行政执法;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做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评估准备工作;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防控动物疫病科技支撑能力;加强兽医工作成效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防疫监督从畜禽生产重点环节监督向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督转变。具体材料请详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重大疫病工作的总体部署,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产品卫生安全事件,保障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现结合《农业部2010年兽医工作要点》(农办医〔2010〕5号),制定*市2010年兽医工作要点。
一、工作目标
(一)2010年度不发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猪链球菌病、狂犬病等动物疫病;或虽零星发生疫病,能迅速采取措施,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迅速拔除疫点,扑灭疫情,做到“有病不流行,发病不成灾”。
(二)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常年免疫密度在90%以上,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时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猪、牛、羊、禽免疫证明发放率和免疫畜禽建档率均达到100%,猪、牛、羊养殖标识佩带率达到100%。春、秋季普查畜禽疫病各一次,普查面在90%以上。春、秋季农村畜禽圈舍消毒各一次,消毒面达到100%。畜禽驱虫面达到100%。
(三)畜禽疫病年死亡率控制在:猪3%以下,牛羊1%以下,家禽13%以下。
(四)畜禽产地、生猪定点屠宰场、其它畜禽屠宰场(点)检疫率达100%。市外调入畜禽备案率、引种审批率均达100%。检出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五)辖区内不得经营和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所有动物禁用的8大类药物以及含有禁用药物和蛋白精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养殖场畜禽产品中兽药和有害物残留不得超标。
(六)完成市农业委员会下达的动物疫病、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任务。
(七)确保辖区内兽医实验室不发生生物安全事故。
二、工作思路
认真宣传贯彻《动物防疫法》,积极探索和创新“兽医工作五大机制”:常年免疫工作机制,免疫质量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督机制,防疫财政政策长效机制,防疫责任分解与追究机制。全面落实“四大责任”:动物重大疫病防控行政首长问责制,兽医工作定点联系制,规模场挂牌兽医责任制,散养农户兽医包片负责制。努力推进“兽医工作七大转变”:从季节性免疫向常年免疫转变,由单纯注重免疫密度向密度与质量并重转变,由盲目免疫向“以监定免”转变,养殖者从被动接受防疫向主动申报防疫转变,兽医人员工作考核由经济指标考核向疫病控制、免疫密度、免疫质量等工作绩效考核转变,基层防疫人员报酬由依靠收费向财政定岗补贴转变,防疫监督从畜禽生产重点环节监督向动物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督转变。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切实加强免疫工作。各地要切实落实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按照《*市2010年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实施方案》(渝办发〔2010〕49号,详见附件)要求,认真推行畜禽养殖者“主动报告免疫制”、散养畜禽“三旬分类免疫制”、规模场常年自主程序免疫制、仔猪阉割首免制和“生猪三针同时分点注射免疫方式”。扎实做好基础免疫,切实抓好散养户的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保证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2.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强化生猪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加大血吸虫病、布病、狂犬病、奶牛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力度。
3.强化疫情监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各区县要按照《*市农业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通知》(渝农发〔2010〕9号)要求,落实监测经费、监测人员和监测场所,开展定时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规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在全面开展疫情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活禽市场监测,把活禽市场抗体水平检测作为免疫合格率的重要指标。加强举报疫情核查,及时排查疫情隐患。要切实做到对监测阳性畜禽及时处置,对监测抗体水平低的畜禽要查找防控工作漏洞,制定应对措施,及时补免。
4.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体系和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储备制度。加强应急预备队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突发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各地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规范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报告时效,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5.提高动物疫病的群防群控水平。进一步推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着力强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的指导并完善综合防疫制度,规范养殖行为,提高防疫水平;做好防疫政策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养殖者防疫意识。进一步明确“兽医工作定点联系制”、“规模场挂牌兽医责任制”、“散养农户兽医包片负责制”中兽医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方式与内容、工作制度与纪律,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6.深层次开展动物重大疫病区域联防协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毗邻省市、区县业务部门之间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的交流与协作,进一步完善“动物联防协作”工作机制,扩大协作区域,拓宽交流与协作内容,努力建立健全有利于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的生产、流通监管制度。
7.落实和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兽医工作的财政投入,认真落实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有关的财政支持和补贴政策,尤其是“免费防疫”政策。研究完善扑杀动物补助、无害化处理动物及其产品补助、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等政策。建立健全防疫物资管理办法。
(二)切实加强兽医行政执法
1.进一步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规范化管理,健全区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及相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动物检疫制度和动物免疫监督制度,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行为。加快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官方兽医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官方兽医人员的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技能。
2.扎实做好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养殖、屠宰、活畜禽交易等场所防疫监管,严格要求各类场所动物防疫条件,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审核、发证和监管。努力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动物防疫监督。严格实行市外调入畜禽备案制度、引种审批制度和指定道口管理制,严格实行县外调入非屠宰用畜禽隔离观察制。完善“指定道口”和“综合检查站”的管理制度,规范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监督执法工作。依法开展收购、储运、加工、销售病死畜禽的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开展全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典型案例评选。
3.扎实开展动物产品安全监管工作。深入推进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加大检疫申报点建设力度,强化产地检疫,提高动物产地检疫率。继续加强动物屠宰检疫工作。深入开展兽药残留监控工作,认真实施《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强化畜禽等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严格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4.加强兽医实验室和动物诊疗管理。加强兽医实验室安全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和对区县兽医实验室考核认证工作,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水平和检测诊断能力。开展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审批,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动物诊疗市场的检查调研工作,按照渝府令202号、*市人民政府令208号的有关规定和渝农发〔2007〕400号文的要求,继续做好动物诊疗机构的行政审批工作,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5.强化兽药质量和兽药市场监管。加大对兽药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力度,健全飞行检查制度,积极配合农业部完成对各兽药生产企业的复验收工作。结合《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实施,组织开展“兽药经营规范年”活动。继续开展兽药市场整治活动,加大假劣兽药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兽药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做好对种畜禽场、大型养殖场、无公害养殖基地的兽药使用记录的监督管理和兽医用药技术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兽用生物制品管理的有关法规,严厉查处无证、无标、无批准文号的疫苗生产经营行为,严禁使用无批准文号的自制产品和中试产品。
(三)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
全面推进猪、牛、羊二维码耳标佩戴工作,进入流通环节的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应达到100%,保证养殖、监管等基础信息全面、真实、有效、及时传入中央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大对动物标识的监督执法工作力度,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四)做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评估准备工作
加强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评估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组织开展对项目区县的监督检查,做好国家对我市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推动评估进程。
(五)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防控动物疫病的组织体系。已经完成县、乡级两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区县,要做好防疫工作量的测算,对基层动物防疫人员不足的,应及时补充和配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并建立村级防疫员队伍必要的财政补助政策。加强乡村兽医管理,规范乡村兽医从业行为。
2.不断探索和创新兽医工作机制。各地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兽医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基层动物防疫新秩序,努力开创兽医工作新局面。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农业部出台的配套规章要求,积极推进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做好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的相关管理工作,完善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乡村从业兽医三支队伍建设。全力做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兽医人员“定人、定事、定点、定量、定时”的管理制度。
3.提高兽医队伍人员的素质。继续加强对《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加强对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兽医人员的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工作技能培训,提高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组织基层兽医人员订阅专业期刊杂志,及时了解和掌握兽医工作新政策、新措施、新技术。
4.强化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乡镇站的检查验收工作,继续做好项目申报和管理工作,以荣昌县国家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乡镇站建设为样板,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条件,更新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完善“指定道口”和“综合检查站”的建设,健全动物疫病防控屏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乡镇兽医站及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含综合检查站)房屋资产、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
(六)提高防控动物疫病科技支撑能力
积极支持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储备,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加快成果转化,加大猪、牛、羊、禽主要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新的科学技术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的支撑能力。
(七)加强兽医工作成效宣传
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及时总结基层兽医工作经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媒体,重点宣传兽医法律法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兽药质量抽检、兽药残留监控、动物疫病防治新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进展及成效。加大兽药GSP宣贯力度,营造氛围,促进兽药GSP有力实施。深化兽医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
围绕全年兽医工作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做到精心部署,定期交流,加强督导,确保取得实效。
(九)及时上报信息
区县兽医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市级兽医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和工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