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
时间:2022-04-07 10:29:00
导语: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本情况、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及要求、专业、课程设置与修业年限、教学场地、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财务支出预算、组织领导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产业优势明显,农广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农民科技素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培养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村政策、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蔬菜技术和生产管理人才;以邓庄乡为主面向全区,长期从事蔬菜生产或立志从事蔬菜生产的、具备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招生纳入本区年度中职招生计划,计入本区年度招生统计范围;公共基础课是学员的必修课,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以蔬菜生产专业村、科技示范户、学员的田间地头,为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按照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多渠道聘请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课时安排、提高学员把握市场信息,善于经营、管理的能力;建立完善的教学机构,严格教务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结合农业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完善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员完成学习任务,规范学员管理制度,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授课费、场地租赁费、学员教材费用、教师实践教学补助费用、教务教研、自编教材及印刷费用、教学手段更新费、教学、教务及学员档案管理等费用;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双带头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等。具体信息请详见下面: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教育厅和农业厅等《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特制订我校开展“送教下乡”,培养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实用人才2009年实施方案。
一、*区基本情况
1、产业优势明显
*区位于*省中南部,是*市政治经济活动中心,总耕地面积53.7万亩,总人口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辖6个农业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区是全国粮食优势主产区、省蔬菜生产大县,是典型的“三农”大县。1998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将蔬菜产业确定为农业的主导产业,连续10年出台发展蔬菜产业的指导意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我区的蔬菜产业快速发展。2008年底全区蔬菜面积发展到10万亩,比1997年面积增长156%,设施菜面积达到7万亩,从业农民3.5万人,总产量实现40万吨,总产值3.2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0%,形成了万亩芦笋和以邓庄乡日光温室樱桃西红柿为主3万亩深冬蔬菜生产两大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邓庄乡“恒星”牌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进京蔬菜生产基地,是冀中南最大的樱桃西红柿生产基地,产品已进入东北、山西、山东、北京等十几个省市。2009年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我区属冀中蔬菜产区,是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重点区。
2、农广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
*区农广校现有专职教师10名,第一学历全部为本科,具有高级职称5名,中级职称5人,兼职教师30多人,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依托关系,结合农业系统的各类技术骨干,建立起一支40多人的教师库,涵盖种植业、养殖业、农机、农艺、园艺、技术推广、财会、金融、建筑、沼气等各类专业,师资力量雄厚。
近年来*区农牧局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建立了能够容纳100人的培训教室,每年投入3万多元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添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和5台电脑配齐了投影仪、放映机、录音机、VCD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在全区建立了17个农村科技大喇叭和118个农业科技进村服务站,并为5个一级站配置了电脑并实现了联网,雄厚的教学条件和完善的教学网络为农民教育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区农广校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98年开始,我区蔬菜产业形成了以邓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龙头的“公司+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作为全区蔬菜产业的龙头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基地生产实行“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物质供应、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带动了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2001年,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进京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庆红、刘云山、费孝通及省领导白克明、季允石、宋恩华等先后亲临园区视察,对园区依靠机制创新实现良性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先后被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学院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被*省科协确定为“*省科普示范基地”;2002年,园区被*区农广校确定为教学实践基地,并结合季节性特点,组织农民到园区进行观摩学习,聘请专家现场讲解,结合各生育期特点,向农民传授先进的蔬菜生产技术,每年组织观摩会20余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水平,具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公务员之家
2000年,我区农广校是*市第1个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是*省第3个加挂中心牌子的县级校。近年来,*区充分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这一平台,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开展种植、养殖、建造、加工等内容的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8000人次,自2005年至今连年都承担了“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因成绩突出,2005年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农民科技素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由于高考的虹吸现象,每年有2000多人的优秀农村青年远离祖辈生活的农村外出求学,尝试新生活,但学成归来的却寥寥无几,从而造成经济越不发达地区人才流失越严重,形成高考高地、经济洼地的“*现象”。据统计,我区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6年,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3%,文盲、半文盲占1.7%。大量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传统经验型农民,不具备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初级要求,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非常紧迫,十分必要。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村政策、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蔬菜技术和生产管理人才。一是立志于长期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献身于现代化农业发展,引导群众共同致富、共同发展;二是熟练掌握气象、土壤、肥料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应用、管理,和应对灾害性生产条件的能力;三是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规律,不同生产条件下蔬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四是熟练掌握蔬菜作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和无公害综合防治方法;五是熟练掌握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六是具有尽快将新品种、新技术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并能够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七是熟练掌握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善于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及要求
1、以邓庄乡为主面向全区,长期从事蔬菜生产或立志从事蔬菜生产的、具备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历,年龄45周岁以下,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干部、村后备干部、两委成员、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种菜大户、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成员、返乡农民工、农村专业户、复转军人、初高中学生等,均可报名参加。经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初步确定了符合条件、有浓厚的学习愿望的农民学员300多人。
2、招生纳入本区年度中职招生计划,计入本区年度招生统计范围。一是学员自愿报名,由村委会、乡镇政府审核后,报区农广校统一审核录取;二是农广校录取后,实行注册入学,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每生每年资助1500元,资助二年。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四、专业、课程设置与修业年限
1、专业及课程设置:围绕蔬菜产业,开设一个专业即园艺专业,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等四个课程。其教材选用一是按上级要求,统一选定上级教育部门确定的统编教材,二是结合专业实际,自编部分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公共基础课是学员的必修课,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专业基础课是学员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对专业技能课具有针对性。通过学习,为学员学习专业和技能奠定基础。以综合性课程为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机的综合,合理归并,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
专业技能课是本专业学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结合蔬菜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合理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综合实践课是学员所必需的综合技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着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强化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2、修业年限:修业年限3年,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修业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
五、教学场地.
本着方便群众、就近上学的原则,邓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技术培训中心、会议室为理论教学场所,均容纳150人以上。以邓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生产示范基地为专业技能实践基地。以蔬菜生产专业村、科技示范户、学员的田间地头,为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六、师资力量配备
按照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多渠道聘请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学师资队伍:一是积极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省农林科学院、*学院、*农校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聘请国内著名的专家教授担任教师;二是从本系统选择一批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担任教师;三是选择在全区蔬菜生产中涌现出的农民专家、技术员、科技示范户担任实践教学的教师。
经过选聘已确认了45名教师:公共基础课教师由高级农艺师*、*等12名教师任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教师由高级农艺师*、*、*、*等33名教师任课。
七、教学计划安排
1、教学内容
在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上级规定的全部课程以外增设专业实践课和综合实践课:一是根据各作物的产量目标,开设不同地力条件下肥料的选择、配方和生产效果试验、实践课;二是结合季节性特点,开展不同蔬菜作物在露地、中小棚、大棚、温室等生产条件下高产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实践课;三是开展识别蔬菜作物病虫、草害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指标确定和防治效果试验、实践课;四是开设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实践课;五是组织学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设市场调研、信息应用课;六是组织学员到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实习,学习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七是组织学员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提高学员把握市场信息,善于经营、管理的能力。
2、教学进度
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课为主,有选择的穿插开展专业基础课教学,完成公共基础课的全部课程,在省校的统一安排下,完成公共基础课所有课目的结业考试;
第二学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配以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课程,在省校的统一安排下,完成专业基础课所有课目的结业考试;
第三学年以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为主,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员熟练掌握各种生产技能,并对每一种生产技能进行实践考试。
对于没有完成学年学业任务的学员,专门组织教师开展补课、统一安排考试,力争学员全部学成结业。
3、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课时安排分2个部分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以第一、二学年为为主,每个学年630个课时,共计1260个理论教学课。每一个学年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农忙季节,为每年的3月份-10月份,8个月时间,计划每周星期一、三、五晚上开班,每班2个标准课时,共计210个课时;第二阶段是农闲季节,时间为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4个月时间,计划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开班,每天6个标准课时,扣除国家规定的节假日时间,教学日70天,共计420个课时;
实践教学,以第三学年为主、第一、二学年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共计1800个课时。按照我区蔬菜产业发展要求和生产的季节性特点,采取集中教学和田间指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的组织学员开设各类专业实践课:①、8-9月份开设温室育苗实践课;②、10-11月份开始温室搭建技术、温室定植技术、温室滴灌安装技术、肥水运筹技术实践课;③、11月份至次年3月份开设温室关键生产技术、病虫害技术实践课、中小拱棚搭建及关键栽培技术实践课;④、3月份-6月份开设西瓜育苗技术、定植技术、高产栽培技术实践课;⑤、根据学员要求有针对性的开设各类临时实践课;⑥、组织学员到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实习,学习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⑦、组织学员建立不同类型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
八、教学管理
将按照《*省农广校教学管理规定》,结合“双带”培养实际,由我校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地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1、建立完善的教学机构。
*区农广校建立完善的教学机构:
一是成立教研室。结合所设专业特点、和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研室,教研室主任*,成员*、*、*、*,专门负责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授课课件的研发和审核、农民培训教材的编写等教学工作。
二是成立教务处,教务处主任郭立双,成员孔庆庆、张阳,专门负责各项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师的组织管理、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各项工作档案的建设等教学教务的管理工作。
三是成立学员学籍管理及信息科。科长王俊荣,成员吕凤英、高俊英;专门负责组织农民学员上课、学习成绩考核,学籍管理、学员档案管理等农民学员的组织管理工作。
四是成立后勤处。处长高克,成员代炜、刘路,专门负责教学场地的落实、教学设备的更新、交通工具的安排等各项后勤保障工作。
2、严格教务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按照开设专业的特点,根据省校对教学课目的要求,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将教师分成各个教研小组,每个教研组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的,确定好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努力用农民学员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区农广校选用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研室,对每一个学科的教学计划、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课件进行审核和修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员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所学的知识。
3、结合农业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农民学员最大的特点是一边从事生产实践、一边学习文化知识,时间限制是开展农民教育的难点问题,因此要根据各个学员生产实践实际、和所教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理论学习时,农忙季节要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农闲季节要白天、晚上同时开班;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学习,可以选择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学习;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要与农民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传授知识的机会,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每一个学员全年面对面授课时间不少于1000个课时。
4、完善教学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让学员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所设专业的特点,建立教师授课数据库,包括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录音、光盘等多种资料。一是区农广校建立农民教育网站,定期将教学内容在网上,根据学员的分布特点有选择的设立村级网站,配备电脑,实现联网,让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二是区农广校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有针对性的录制一些授课录像、授课录音、光盘等音像资料,便于比较分散的学员学习;三是有针对性的编印一些辅导资料发放给学员,以便于学员自学。
5、规范学员管理制度,提高学习质量。
一是按照学员的文化水平对进行分班,对学员实行分类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每一个学习班都有农广校教师担任班主任,同时每一班选择一个影响力、号召力较高的学员任班长,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三是按照学员从事生产实践的特点,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小组,以便于分类教学和指导,让学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类专业协会,在生产实践中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四是建立完善的学习制度,对学员实行学分制管理,对每一个学员的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都建立专门档案、建立补课制度、补考制度等一系列学习制度,努力提高学习质量。五是建立奖学金制度,对于学习成绩突出、政治素质过硬的学员进行奖励,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6、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是对任课教师实行聘任制,签订责任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要求的解决予以辞退;
二是建立教师档案。对于每一个参与讲课的教师,都建立专门档案,包括本人的基本情况、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以便于工作管理。
三是建立教学管理档案,每一个学科的教学计划、每一个课时的授课课件、授课记录、每一个教师教学完成情况,都进行建档管理,形成一套严格的教务管理制度;
四是建立学员学籍档案。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和学生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学员管理办法;建立科学、严密的考勤制度;建立学员的学籍档案;同时建立每一个学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日常学习登记档案,参加每一个学科考试的成绩档案,以便于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员学习效果的考核。
九、教学管理的财务支出预算
今年我区计划招生200人,学制3年,按每一个学生每年培养教学费用2000元计算,每人6000元,合计120万元,主要用于学员教材费用,教师授课费、教学手段更新费、场地租赁费、教学教务管理费等。其具体支出是:
1、教师授课费。5个教学班,一个班每年授课600个课时,累计3000个课时,按100元/课时计算,共计30万元。
2、场地租赁费。按25元/课时计算,共计7.5万元。
3、学员教材费用。按每人400元/年,两年共计16万元。
4、教师实践教学补助费用。按学员每人300元/年,3年共计18万元。
5、教务教研、教师培训费用,8万元。
6、自编教材及印刷费用,按每生每年按300元标准×200人,2年合计12万元。
7、教学手段更新费,共计20.5万元。主要用于下乡授课的交通工具10万元,购置1台便携式投影仪1.5万元,笔记本电脑1台1万元,用于教学的照相机0.5万元,教学用录像机1台0.5万元,增添10台教学电脑5万元,农民教育网站及网络建设2万元。
8、教学、教务及学员档案管理等费用,8万元。
十、组织领导
*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双带头培养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为区农业局长*、区教育局长*,成员由农业局副局长*、相关乡镇一把手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督导检查、资金落实等工作。*区农牧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双带头培养工程实施小组,负责工程实施的各项具体任务。
- 上一篇:知识经济促使现代管理创新分析论文
- 下一篇:循环经济法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