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方案
时间:2022-03-02 04:35:00
导语:增强青少年体质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时间,力争使全市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视力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不断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满足学校体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改善学校场地设施,增加体育设备器材,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需要。
三、总体要求
以落实“健康第一”为引领,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校体育工作理念,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核心,以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为支撑,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四、工作内容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学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必须安排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任何学校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挪用体育课程时间。
2、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把测试报告结果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定的主要内容,列入学生档案,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反馈,使体质健康测试成为掌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的科学载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所属学校的测试数据进行监测,将其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定期开展区域或学校、班级学生的“达标争优”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健身育人、陶冶情操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举行春、秋季校级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不断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通过创新体育活动模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积极性,做到人人有体育专长、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力争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中小学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5、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学校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与相关学科教学相结合,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开展好心理咨询等系列服务活动。
6、坚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在《贵州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下,认真实施《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与方法,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作为中考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生考试中增加体育学科考试的做法,进一步完善中学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政策,为拥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搭建平台。
7、开展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创建活动。结合学校实际,集中人力、物力,打造体育特色品牌,丰富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氛围,推动“体育与艺术2+1项目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2项体育活动技能、拥有1项艺术特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5年左右时间,力争使全市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视力不良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不断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满足学校体育需要的教师队伍;改善学校场地设施,增加体育设备器材,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需要。
三、总体要求
以落实“健康第一”为引领,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学校体育工作理念,以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重点,以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为核心,以体育卫生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为支撑,形成青少年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和全社会珍视健康、重视体育的浓厚氛围。
四、工作内容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学生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必须安排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校体育课程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任何学校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挪用体育课程时间。
2、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把测试报告结果作为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定的主要内容,列入学生档案,及时向学生、家长和班主任反馈,使体质健康测试成为掌握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的科学载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所属学校的测试数据进行监测,将其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定期开展区域或学校、班级学生的“达标争优”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广泛开展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教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健身育人、陶冶情操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各级政府要定期组织综合性或专项性的学生体育运动会。学校每年要举行春、秋季校级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不断开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通过创新体育活动模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内外体育活动积极性,做到人人有体育专长、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力争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
4、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各中小学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加强素质教育,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5、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学校每年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率。要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与相关学科教学相结合,建立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开展好心理咨询等系列服务活动。
6、坚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在《贵州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下,认真实施《贵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中小学生体育学业成绩评价方式与方法,加大过程考核的力度,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情况作为中考成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在高中阶段学校毕业学生考试中增加体育学科考试的做法,进一步完善中学招收体育特长生的政策,为拥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搭建平台。
7、开展体育特色教育学校创建活动。结合学校实际,集中人力、物力,打造体育特色品牌,丰富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氛围,推动“体育与艺术2+1项目活动”的开展,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2项体育活动技能、拥有1项艺术特长。
7、改革和完善中小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考核制度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将学生的体育课成绩、体质健康状况和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内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及课余活动纳入考核考评内容。继续深化初中学生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制度,严格执行《贵州省初中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完善体育考试的组织管理,市、区(市、县)在组织统一体育考试工作中,要采用科学手段,应用符合考试要求的体育考试系统,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杜绝人为因数的干扰,真正实现体育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
8、进一步完善、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把改善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学校的体育条件作为经费保障的重点,加大农村学校体育设施设备的投入,促进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均衡发展。同时,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民族学校体育教学课程,以提高民族学校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在学校发展规划、师资培训、评先评优、教师职称评定等政策措施上对农村学校给予倾斜。“十一五”期间,各区(市、县)要制定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发展目标和措施,采用多种形式保障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配备,确保农村学校开足、上好体育课。提倡城镇条件较好的大中小学与农村贫困中小学结对子,以优质教学成果和资源扶助薄弱学校,为改善农村学校的体育条件作贡献。
9、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工作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规定,在2011年前完善全市中小学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建立、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保健教师的配备。加强中小学医务室(保健室)建设,不断完善和改进学生体质检查监测工作。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范围,对义务教育阶段以外学生,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费用标准和解决办法。卫生部门要配合做好农村学校饮用水的监测工作,保证让学生喝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通过财政支持、勤工俭学、社会捐助等方式,努力提高贫困学生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和食品卫生的监管,各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耍定期进行检查,通报情况。
10、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
各级各类学校要将体育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和教学活动之中,常抓不懈。明确安全责任,细化安全措施,加强医务监督,做好防范工作。保证体育设施的配备质量,经常检查体育器材破损情况。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与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关于推行校方责任保险,完善校园伤害事故风险管理机制的通知》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所需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每年每生不超过5元;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保校方责任险按贵州省财政厅、贵州保监局、贵州省教育厅等部门制定的实施办法执行。
11、坚持科学规范的作息制度
要按照《贵阳市普通中小学校管理工作规程》的要求,严格执行作息制度,并建立中小学的作息时间监督机制,严格控制
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和在校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走读学校取消统一的早自习,倡导进行早锻炼,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早于8:00组织学生上课的作息时间规定。小学生每日在校学习时间(含自习、活动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初中生不超过7小时,高中生不超过8小时,并要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严禁利用午休时间集体组织学生学习等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行为;严禁拖延上课时间,挤占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严禁要求非寄宿学生到学校上晚自习;严禁学校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其它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初三、高三按相关文件执行)。
12、强化校外教育机构在学生体育锻炼中的作用
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以及其他校外教育机构,要把开展学生体育活动作为重要职能,充分利用学生校外活动时间和空间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校外教育机构参与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倡导和鼓励创建各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基地及体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补充作用。体育部门要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积极引导家长强化健康第一的观念,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同时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建设和完善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场所设施,以满足青少年体育活动的需要。不断完善学生军训工作,加强我市学生军训基地建设,严格执行《高中学生军训大纲》,丰富军训内容,发挥学生军训在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3、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督导检查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制止和纠正违反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和不利于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和做法。通过专项检查,定期向社会通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等制度的执行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监督。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市、区两级教育督导部门每年组织两次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检查,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地方政府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对中小学综合督导的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评估分值的权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区(市、县)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并依据《贵州省教育督导规定》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理。认真实行督导结果公告制度,将督导结果作为评价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主要责任人奖惩、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各级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共青团和妇联组织要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监督、配合和支持。
- 上一篇:村科学发展观阶段实施方案
- 下一篇:餐饮市场营销中需要层次理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