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1-25 12:57:00

导语: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等任务,坚持集中治理与加强日常监管相结合,着力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违章行为,规范水利工程建设程序和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交易行为,为建设民生水利、和谐水利和安全水利提供坚强保证。

二、任务分解、主要措施和责任单位

按照*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此次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分解为4个方面,主要措施和责任单位如下:

(一)规范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目标要求:着重解决未批先建、违规审批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突出问题,促进项目规划和审批公开透明、依法实施。

主要措施:

1、加强水利项目审批程序的监管。严格执行水利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水利项目决策,科学合理确定水利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认真落实施工许可证制度、开工报告制度。

2、规范水利工程咨询行为,引进多家咨询机构参与水利项目评估机制,监理对重大水利项目第三方评估机制。

3、严格执行水利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对环境评价审批的监管。

4、加强建设水利项目安全设施审批管理。严格执行建设水利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强化对建设水利项目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的监管。

5、建立健全重大水利项目决策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积极推进水利项目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

6、向社会公示建设水利项目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

责任单位:计财科、农水科、移民局、河道处、水保站、质监站、办公室、设计院。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目标要求:着重解决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突出问题,促进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主要措施:

1、依据《招标投标法》、《辽宁省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以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为重点,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坚决纠正违法设置限制性条件排斥潜在投标人、限制竞争的行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监管工作的意见》着重做好规范性文件清理、招标机构资格及等级、公告等工作。

2、做好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准备工作。继续做好《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贯彻实施工作,广泛借鉴其他市先进经验,统一规划、完善制度、创新技术、加大投入,积极推行异地远程评标和电子化招标投标。

3、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管理,严格规范设计变更。

4、加强对招标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规范招标行为。加强评标专家库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奖惩制度,做好与省水利厅评标专家衔接的相关工作,衔接后各部门现有的专家库停止运行。

5、整合利用好各类有形建筑和建设市场资源,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招标投标有形市场。

6、建立健全招标投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在制定规则、监督检查、信息沟通等方面的协调配合。

7、健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严格落实招标投标行为记录公告制度。

责任单位:计财科、移民局、河道处、农水科、水保保持站、设计院、质监站。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管理

目标要求:着重解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后监管薄弱、转包和违法分包、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责任、建设质量低劣、污染环境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突出问题,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项目的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主要措施:

1、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管。推行管理骨干基本固定、职责明确、规范运作的劳务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项目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2、加强对水利工程监理机构的管理,制定完善监理机构及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法定职责,促使水利工程监理机构切实发挥独立专业监督作用。

3、严格合同订立和履约,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

4、完善质量管理法规制度,明确质量标准和管理目标,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工程质量各方责任制度。

5、完善安全管理法规制度,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细化安全措施,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责任单位:计财科、质监站、河道处、农水科、移民局、水保保持站。

(四)推进水利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目标要求:着重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公开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以及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公开透明,监理互联互通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信息体系。

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项目主管部门公开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监管信息。建设单位提供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信息、招标过程、施工管理、合同履约情况、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结果等情况。拓宽信息公开渠道,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主要平台,及时公布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形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的共建共享。

2、依托辽宁省信用数据交换平台,加快水利项目推动招标投标信息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信誉评价、项目考核、合同履约等市场信息记录,建立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

3、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强化对工程建设领域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责任单位:办公室、农水科、计财科、移民局、河道处、水保保持站、质监站。

三、工作步骤

(一)广泛动员部署

1、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市水利局成立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计财科牵头,农水科、河道处、移民局、水保保持站、引白办、办公室、设计院、质监站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局计财科,其他部门确定1名领导同志作为领导小组成员,明确1名成员担任联络员。各县区水利局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专项治理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市水利局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专项治理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实施方案》所承担的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每一项任务的工作要求、时间进度,落实工作责任,提出业务指导意见,明确治理工作遵循的法律法规、政策界限和相关要求。各县区水利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的具体工作方案。

(二)深入排查问题

1、开展自查。各县区水利局、局直各单位按照统一部署,重点对2008年以来政府投资项目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全部进行排查,列出项目清单,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项目清单于2009年11月20日前报市水利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查情况于2010年3月20日前书面报市水利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2、重点督查。各县区水利局、局直各单位选择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组织督查,市局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抽查。

(三)认真进行整改

1、及时纠正问题。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项目优质、高效、安全、廉洁。

2、落实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落实对工程建设项目各环节的监管责任。推行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建立综合监管平台,健全各部门有效联动、密切监控的监督机制。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查处工作建设各个环节的违法行为。查处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3、推广典型经验。各级水利部门要注意发现在专项治理工作中创新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并予以推广,典型引导,以点带面,推动专项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4、完善法规制度。全面清理工程建设领域的法规制度,分类作出处理,不适合的予以废止,不够完善的及时修订,需要新出台的抓紧研究制定。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制度建设,坚持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并重,注重制度之间的配套衔接,增强制度的针对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滋生腐败的机会。

(四)巩固治理成果

适时组织对水利专项治理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打折扣。及时把水利专项治理工作中的有效措施和经验转化为制度规定,进一步提出需要完善的法规制度和加强日常监管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专项治理工作结束后,于2011年10月底前报市水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党组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要求,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落实任务分工。各级水利部门要高度重视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各县区水利局、局直各单位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确保水利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积极统筹协调

要把排查问题、进行整改、加强监管、完善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全面推进水利专项治理工作。把水利专项治理工作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转型结合起来,努力取得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促进工作长远发展的综合效果。

3、找准切入点

按照阶段性目标的要求,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做到摸清底数,把握好政策,加强督导。加强对重点项目、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按照工作进度,督促工作落实。对水利专项治理不认真、搞形式、弄虚作假的,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4、加强政策指导

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明确政策界限,实施分类指导,解决难点问题。各县区水利局、局直各单位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组和上级领导小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