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时间:2022-01-25 10:08:00

导语: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文物保护法》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为依据,以先进的设备技术为手段,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全面掌握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实现对我市不可移动文物标准化、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研究制定文物保护措施和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文物的本体特征、基本数据及其保存情况,文物周边自然的和人文的环境情况;总体评价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现有的生存状态及其发展趋势,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建立和完善全市不可移动文物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我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为文物的标准化和动态管理创造基础条件;通过文物普查,提高我市文博系统工作人员的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素养的专业队伍创造条件;协调文物部门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关系,提升我市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范围、内容和方法

1、范围:我市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文物,同时重视乡土建筑、近现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

2、普查登录的内容: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3、方法:*市文物普查由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建普查队,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订的普查规范及技术培训标准进行,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普查电子数据、资料和普查进展情况报告按月上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普查队和各乡镇(区)的普查指导和咨询,并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审核和验收,做好全市普查的汇总上报和报告的撰写工作。

四、组织

(一)组织机构

成立*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要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周春彪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田德利、市文化局局长马明、副局长武玮胜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发改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建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民宗局。下设办公室在市文化局,主任由武玮胜兼任。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普查办的普查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等。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或人员列席会议。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工作职责为:

1、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与丹东市文化局及各乡镇(区)文化站和普查队的组织、协调工作;参与各项业务工作的协调。

2、组织制定《*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全市文物普查业务培训工作,指导普查队完成田野普查、信息采集和录入;组织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检查与验收;组织资料、信息的整理和汇总等工作;负责相关资料、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市文物普查报告的编写工作。

3、负责编制经费预算;落实市本级经费;购置文物普查设备、备品;管理专项经费;对普查工作使用资金情况进行监督。

4、制定文物普查宣传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开展文物普查的宣传工作;报送文物普查工作信息。

5、对普查队和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检查、指导、验收。

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定期召开两次全市普查情况检查、交流会,促进全市普查工作顺利展开。

组建*市普查队,由武玮胜兼任队长,成员:文管所3人,雇用临时工1人,共5人。同时各乡镇(区)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指定专人配合市普查队进行田野实地调查,协调相关事宜。参加普查队的工作,积极配合市普查队,负责组织必要的人员,与市普查队共同做好本乡镇(区)属地文物的普查工作。

(二)部门职责

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我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1、积极组织、动员本部门、本系统的各有关单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2、协助文物部门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系统的重要问题。

3、积极提供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线索,配合普查队进行调查登记。

4、财政部门负责普查预算审核、安排、及时拨付使用,做好监督、审计工作。

5、林业部门负责提供我市1:5万以上比例尺的地形图供普查资料、数据登录和量测使用。

6、民政部门负责协调驻凤部队,做好军事用地的文物普查。涉及军事机密的问题会同文物部门研究解决,保证文物普查数据的完整性。

7、统计部门指导文物部门做好普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组织普查数据统计的审定和工作。

8、各部门协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护工作。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五、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第三次文物普查具体时间自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止。根据省、丹东市政府安排意见,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为准备阶段,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为普查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为省、国家验收、汇总时间。

为此,本市文物普查根据21个乡镇(区),201个村、2075个村民组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7年4月—2008年2月筹备阶段:组织人员、资金、设备、技术准备、培训;

第二阶段:2008年3月—2008年7月,工作范围是:沙里寨镇、红旗镇、白旗镇、宝山镇、蓝旗镇。力争每月普查一个镇。普查到每个村民组,每个自然村屯,保证普查工作不遗漏,保证质量。

2008年8月,汛期休整,处理普查资料。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工作范围是:边门镇、青城子镇、四门子镇、通远堡镇。

2009年1月—2009年2月,整理材料、处理普查资料。

第四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工作范围是:弟兄山镇、赛马镇、叆阳镇、刘家河镇、鸡冠山镇。

2009年8月汛期继续休整,处理普查资料。

第五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工作范围是:大堡乡、大兴镇、石城镇、东汤镇。

2010年1月—2010年2月,整理材料、处理普查资料。

第六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工作范围是:草河区、凤山区、凤凰城区。

第七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对普查登记的全部信息数据和相关资料整理、汇总和审核,确定和公布*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措施,报丹东市和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办公室。

六、普查数据和资料管理

1、数据管理

文物普查队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实、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相关数据,保证基础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仿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履行保密义务。

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管理和公布文物普查的数据,负责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编码系统、电子地图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负责编制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和文物普查报告。

2、档案管理

市文物普查办公室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档案保管备案制度》要求,负责建立本地的文物普查档案,文字档案、电子档案一式四套,逐级报送市、省和国家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普查的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根据国务院〔2007〕9号文件和财政部、国家文物局〔2007〕154号文件,由*市人民政府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文物普查工作的交通费、差旅补助费、设备购置费、培训费、资料和数据处理费、宣传费、公务费等。

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强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和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

八、总结与表彰

文物普查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难度大。应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编发简报,增进普查工作信息的交流,推广普查经验。通过宣传,提高文物普查的社会认知度和全民文物保护意识,鼓励和吸收一些热心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加入普查工作,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及时对普查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和成绩,对普查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予以表彰。普查工作后,市政府将对普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并适时召开全市文物普查工作表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