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1-18 03:56:00

导语:农业局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局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施了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成功改革,再加上科学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农产品数量、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单一追求产量,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导致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产品质量下降,口感欠佳,不同程度地对消费者的健康、生产、生活造成影响。怎样才能保证人们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只有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才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让全市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和谐美好、幸福健康的生活。

(二)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左右,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市委、市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重点,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改变单一追求产量,重效轻质的做法,树立起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质量效益的理念,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在“三农”工作全局中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只有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数量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有机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顺利实现。特别是现在我市粮食总产已超过13亿斤,农产品生产、加工逐渐进入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时期,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三)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力,适应农业市场化、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的必由之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同时,随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出台,国内一些省和地区也相继建立起了市场准入制度。我市农产品要想经受住考验,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向质量要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步伐。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根据国家、省、四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全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六大行动计划”、建立“五项制度”、完善“四个体系”、建设“三支队伍”。即:启动实施标准体系建设、检测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监管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市场准入、产品标识、产地追溯和信息”五项制度;完善“农业标准、检测、监管、认证”四个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执法和技术服务”三支队伍。争取到“十一五”末期,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5%以上,市场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5%。

具体工作任务是:

(一)制定地方标准,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十一五”期间,将依据国标、省标、行标,结合我市作物生长基础条件,制定玉米、水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3项,地方标准2项,并将这些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汇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户手中,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二是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增强示范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围绕主导产品、特色产品,以区块为重点,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开展农产品产地检测,推行农产品包装标识为主要内容,选择一批基础较好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建成2个县级农业标准示范区,并形成市有示范区、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新格局。

(二)提供农产品安全保障,完善检验检测体系。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检测力量和资源,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最大作用,主动开展工作。二是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市财政和世界银行给予资金上的扶持,早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十一五”期间,力争建成11个具备对土壤和水质中重金属、养殖中常规污染、土壤肥力与肥料、农作物种子、饲料、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进行常规检测,以及农产品中高毒农药定性速测条件的检测室。三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速测和自检能力。四是检测室建成后,马上协调相关部门,尽早完成资质认证工作。

(三)打造名牌产品,加快农产品认证体系建设步伐。实施认证目标责任制,制定奖励政策,坚持“数质并重”,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农产品,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主体,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使我市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面积持续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计划“十一五”期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吉林名牌产品1个,认证“三品”3个。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强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和落实例行监督抽查制度。在配合省里搞好抽检的同时,依托自身质检部门进行辖区内自检,并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专营超市设立速测站、点,开展自检。二是农业部门要积极协调和配合工商等部门,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督促和指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抽查检测和报告制度。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含有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及其它化学物质,所含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禁止销售,并对经营者依法处罚。三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配套法规,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四是在产地环境管理上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对农产品产地土壤、水质、大气等进行监督抽查,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和档案,逐步实现农产品包装标识上市,鼓励生产者使用新型低毒、低残留的农业投入品,积极落实产地追溯制度,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五是实行信息制度,及时报送检测结果。通过抓好五项制度,加大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职能,突出监管重点,保证监管到位,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与20*年相比,蔬菜中农药残留下降到3%以下,农产品总体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五)规范市场管理,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我市拥有耕地面积14.8万公顷,保护地面积为340万平方米,粮食、瓜果、蔬菜等产量高并逐年增加,20*年粮食产量已达13.2亿斤,且我市地处吉、辽、蒙三省交界,地理位置特别,交通四通八达,有大量农产品在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所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我们一方面要从促进生产角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另一方面要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加强市场监管,加快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开展市场准入、产地追溯等制度,充分发挥批发市场带动广大农民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在“十一五”期间,建成1个检测设备完备,交易规范、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六)完善工作机构和执法队伍,抓好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二是通过请专家授课、外出学习、参加培训班、集中组织学习、定期进行考试等形式,强化技术队伍和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每年举办技能培训或考试1—2次。三是每年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能培训班2次,培训人数超过200人次。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抓住《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的有利契机,从源头抓起,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会议、板报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大力提倡,增强农产品安全意识,加快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由强制规范到自觉遵守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进程。五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通过典型案例或事件的处罚起到警示和督导作用。通过宣法,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良好氛围

(一)成立领导组织,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市里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畜牧、水利、财政、药监、质监、卫生、工商、公安、环保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领导为成员的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各成员单位要依据法律规定,积极配合,加强沟通,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中真正体现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监管机制,合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大投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顺利开展。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逐年增加投入。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得到国家、省、四平市财政、世界银行等部门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