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时间:2022-01-18 09:41:00

导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依法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解放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农民增收和林业增效,确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二)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权益平等到户,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尊重历史,尊重民意,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确保改革符合实际。

三、改革范围

(一)改革范围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集体所有的商品林、公益林和宜林地。

(二)对被非法侵占、蚕食的集体林地,要加大清理回收力度,一并纳入改革范围。

(三)对权属有争议且暂时难以解决的林木,林权归乡镇所有的林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所有的林木,暂不纳入本次改革范围。各级政府要强化林权纠纷调处工作,对林权纠纷解决后,再落实经营主体。

四、改革目标

到2010年,全县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确立经营主体的改革任务。不断深化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程序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集体林权制度,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目标。

五、改革任务

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核心,建立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体制和新机制。分为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两个部分。

(一)主体改革。在保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或其它经营主体,依法签订林地承包(林木流转)合同,进行林权登记,核(换)发林权证书,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林地承包期为五十年。

具体办法:

1、对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集体林,通过均山均林、均股、均利的方式明晰产权。原则上实行无偿分林。具体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家庭承包经营。在资源条件和经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在本集体组织成员内部平均分配林地林木,以户为单位划片承包经营或自由组合联户承包经营。

股份合作经营。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可以采取“先分后股”、“先分后联”的方式,将现有集体林地林木按实物或价值量均等分配到人,再实行股份合作经营,落实经营主体。

有偿转让经营。人均集体林面积较少的村,可以对其集体林评估作价,通过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落实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受让权。有偿转让收益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配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70﹪,剩余部分用于发展林业和集体公益事业。

采取家庭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的,林地承包期为50年。承包期届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有偿转让经营的,承包期不宜过长,以一个轮伐期为宜,具体期限由农民自主决策。

为统筹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允许留出少部分林地林木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留取比例原则上不超过本村林地面积的10﹪。留用部分也要落实承包管护责任。

2、对已承包到户和流转的集体林,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谁造谁有”的三荒和退耕还林地,产权明晰并依法经营的,要予以维护;产权明晰但林地面积不准、承包合同部分条款不完善的,要重新核实林地面积,规范完善合同;产权不清的,要明确产权,落实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明确经营主体;违法违规经营的,要依法处理,调整、变更或终止承包合同。

通过竞价拍卖以及抵顶村村通修路款等方式已经流转的集体林,凡程序和期限合法、合同形式和内容规范的,已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要予以维护;对权利和义务显失公平、合同程序和内容不完善、大多数村民对部分条款有异议的,要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完善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严重损害大多数村民利益的,要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或终止合同。

(二)配套改革。在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后,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积极推进配套改革,通过完善政策、减轻税费、规范管理、健全服务,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

1、完善集体林木采伐管理机制。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实行林木采伐审批公示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便捷服务。

2、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积极筹建林业要素市场,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拓宽市场功能,促进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有序流转。

3、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逐步提高补偿标准。不断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

4、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大力发展林业小额贷款。

5、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引导和规范林业中介服务健康发展。

六、实施步骤

(一)时间安排。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2009年7月开始,到201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

(二)阶段安排。根据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要求,林改工作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09年7月至8月)。主要任务是:各级政府组建林改机构,制定林改方案,召开动员大会,逐级举办政策和业务培训班,广泛深入进行宣传。

1、成立机构。各乡(镇)成立林改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抽调精干人员,配强工作队伍。

2、制定林改工作方案。各乡(镇)制定的林改工作方案必须经县林改领导小组审批,报县林改办备案。

3、召开动员会。县和乡(镇)要召开林改动员大会。各村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层层搞发动,逐级做动员。通过动员会,统一思想,解决改革中的思想认识问题。

4、签订责任状。县和乡(镇)村要逐级签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标责任状,将改革的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人。

5、逐级培训。按照自上而下逐级培训的做法,层层抓好培训工作。县主要培训乡村干部、林改工作队员和村民代表。培训工作覆盖面要广,保证每个林改工作人员至少接受一次培训。培训中重点讲解林改法律法规、政策、工作任务、操作流程、技术细则、经验做法和标准要求。

6、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采取建立专栏、专题、专版等形式,宣传报道林改工作。各地要设立林改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悬挂宣传标语,大力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及有关政策。通过大范围、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林改氛围,把林改政策传达给群众,让群众了解林改,支持林改,自觉参与林改。

第二阶段:摸底调查(2009年9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开展森林资源和经营状况、林地林木流转、参改人口调查,摸清矛盾纠纷情况和群众改革意见,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张榜公示各项调查结果。

1、认真调查摸底。由乡镇政府、村干部、村民小组人员组成调查摸底小组,林业部门提供森林资源档案和二类调查材料,抽调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乡镇、村开展调查摸底。一是查清森林资源底数。对所有集体林地林木,包括“谁造谁有”和退耕还林地、承包和以其它方式流转的林地林木以及被非法侵占蚕食的集体林地,都要逐项逐块核实权属、面积、蓄积、树种、林龄和四至界线。确定林地边界四至,要由调查人、四至地类所有权和经营权人现场签字确认,绘制图表。对本次调查面积和森林资源档案数据不符的,要逐块说明情况,报县林业主管部门核准确认。二是查清流转情况。对已经流转林地林木,要查清承包人、流转时间、流转形式、民主决策程序、承包期限、承包价格等状况。三是搞好林权纠纷情况调查。对林权争议、合同纠纷、群众意见等情况进行细致摸底。四是查清参改人口状况。参改人口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原则以在册户籍为依据,查清户籍、人口以及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等情况。确认参改人员资格,要坚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律平等。

2.公示摸底调查结果。在各种林地林木底数清楚、权属明确的前提下,对集体组织范围内的参改林地林木进行张榜公示。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主要任务是:制定和审批村组实施方案,按方案组织实施,结果张榜公示,签订承包合同,进行林权登记。

1、村组要制定以确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组实施方案。要在乡镇政府领导下,根据集体林调查摸底情况,依据村情、林情因地制宜制定,内容要全面、具体、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村组林改实施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2/3以上表决通过,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备案。

2、组织实施。按照村级方案确定的明晰产权方式,以村组为单位,在乡镇政府领导下,由村具体组织实施村级林改工作。通过村民认可的方式,确权到户,确认界线,设立明显标桩,造册登记,及时公示林改结果,依法签订经营合同。

3、进行林权登记。产权明晰后,进行林权登记。林权登记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主要任务是:自我总结,查缺补漏,开展自检,文件材料归档,通过验收后,开始核发或换发林权证。

林改文件材料进行全面归档,并建立规范完整的林改档案。林改文件材料主要有:调查摸底的各种文件材料,林改后所有的合同文件材料,即林权登记申请表、林权证、林权图表、林改及发证情况汇总表及深化改革时的工作计划、方案、决议、总结及其他文件材料。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乡镇政府负总责,林业部门带头抓,其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级具体操作、各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层层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领导机构,各乡镇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林业部门主动当好参谋,做好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县与乡、乡与村要层层签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采取包乡、包村的办法,将任务分解到村、组,责任落实到人。做到乡乡有工作组,村村有指导员,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出现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二)积极筹措资金,落实工作经费。集体林权改革是国家惠民政策的延伸和拓展,改革任务重,成本高,县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对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森林资源调查、林权勘界、登记、发证和流转管理等工作经费,实行以县、乡镇、财政为主,并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的办法予以解决。要本着节俭高效的原则,努力降低改革成本。同时,要加强对林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三)严肃纪律,保持稳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从政,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坚决做到“五不准”:不准干部利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优势参股、入股;不准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转让林木林地,与民争利;不准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集体林承包经营或招投标、拍卖转让经营;不准干部暗箱操作,搞权力承包、垄断承包;不准巧立名目乱收费,增加农民负担。对违法乱纪、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坚决严格查处。各乡镇政府、县直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调处改革中出现的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做到组内矛盾不出村、村内矛盾不出乡,乡内矛盾不出县,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四)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1、坚持试点先行。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层层开展试点,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村组作为试点单位,在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

2、规范工作程序。按照省林改办统一制定的林改工作流程,各乡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但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组建机构、制定方案、会议动员、宣传培训、调查摸底、村民决策、划界分配、结果公示、签订合同、检查验收、确权发证等每个工作步骤,必须严格按程序规范操作。各乡镇对每个阶段都要制定具体指导意见,每个阶段必须经过上级验收合格方可转段。

3、尊重农民意愿。从调查摸底、资源评估作价、方案制定到收益分配等重要事项,必须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3以上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林地属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决策;林地属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由村民小组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决策。坚持实行“三签”、“五公开”制度,“三签”即会议通知签收,参加会议签到,议定事项签字,表决事项他人不得代签。“五公开”即做到改革政策、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五公开。对重大事项必须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林改组织机构、参改人口、森林资源底数、林权现状、林改方案、招标拍卖公告、确权结果、收益分配及林权登记申请等。林权申请登记公示期为30天,招标、拍卖公告需提前15天发出,其他事项公示期不少于7天。

4、清收被非法蚕食林地。各乡镇要利用林改的有利契机,采取有力措施,把清收林地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来抓,保护好林地资源和农民利益。对清收回的林地,要一并落实林地承包经营权,及时退耕还林。

5、妥善处理林权纠纷。各地要高度重视林改纠纷调处,切实做好各类纠纷的排查,制定调处办法,本着“依法依规调处与民主协商相结合,以民主协商为主”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分级管理。组与组间争议由村级调处,村与村间争议由乡镇调处,乡镇与乡镇间争议、集体林与地方国有林间争议由县调处,做到组里矛盾不出村、村内矛盾不出乡镇、乡镇内矛盾不出县,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对历史遗留问题,如已经流转、顶账等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法律的原则,主要采取利益调整的方法来解决,既要维护经营者权益,又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切实维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6、抓好林改档案建设和管理。林改档案建设要与林改每个阶段的工作同步进行,实行分级负责,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管理制度,每个工作阶段都要及时收集整理文件材料,做好文件材料归档工作,按有关规定建立并管理好林改档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林改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林改档案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