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时间:2022-01-13 06:23:00

导语: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从当地实际出发,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完善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减排促节水;按照多循环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1年,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与本地相适应的节水法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化水资源管理体系;先进节水技术和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产业结构、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更加协调;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形成自觉节水意识和合理用水方式,在维系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实现水资源供求平衡。

(二)主要指标

到2011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降至64.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至55.6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节水灌溉面积达118万亩,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到12%;节水器具普及率达95%以上,县城达到6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5%,县城达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到15%以上,县城达到1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降至168升。

四、主要任务

(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制定出台《*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及规章,利用法律法规对我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水资源的有偿使用、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2.制定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制度,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器具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依据省水利厅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各县(市、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用水管理。

2.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3.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宣传教育

1.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小技巧,增强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2.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社区。根据有关标准,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和办法,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的建设。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开展。到2011年,建设20个节水型示范企业,7个节水型示范单位,3个节水型示范社区,1个节水型示范县。

3.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义务教育的体系中。根据*实际,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内容纳入教学当中,从小培养儿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灌溉项目

通过实施农业节水项目,全面推广和使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新建、规范和改造节水灌溉工程。(1)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修复机电井1824眼,修渠道366公里,新增灌溉面积1.9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2.16万亩,实施后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2)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包括伊川吕店九洼村、孟津岭南科技园、偃师寇店李家村、孟津县会盟镇屋鸾村、西工区后李片、宜阳县韩城镇五岳沟等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3)小型雨水集蓄与旱作节水灌溉项目。在缺水山区发展集雨蓄水工程,同时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142座,水窖4633个,水堰180座,泵站195处,打配修复机电井804眼,累计可发展灌溉面积5.2万亩。

2.工业节水项目

工业节水主要是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严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项目发展,重点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水工作,逐步推广国内外先进的节水工艺、节水技术和节水设备。在火力发电、建材(玻璃)、机加工、选矿等各个重点行业选择四家企业进行先进经验推广。到2011年,完成创建节水型企业20家,选择40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挖掘节水潜力。

3.城市生活节水项目

(1)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项目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科学制定和实施管网改造技术方案,加大新型防漏、防爆、防污染管材的更新力度。发展用水远程计量技术,防止和严惩盗水行为。完善管网检漏制度,推广先进检漏技术,提高检测手段,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首先完成运行50年以上及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2011年完成九县(市)严重漏损供水管网50%的改造任务,通过管网改造降低漏损和能耗,减少二次污染,提高供水质量。

(2)节水器具标准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建立节水器具技术体系,制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规程,完善节水器具管理制度,结合建筑标准进行工程示范,新建建筑全部采用节水器具,已建建筑中老式用水器具逐步改造。

4.中水利用示范项目

分别从学校、生活小区、高科技工业区和大型公共场所范围选择3处试点,采用中水利用技术,建设中水利用示范工程。

5.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项目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瀍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输送给华润首阳山电厂作发电机组冷却循环水;涧西污水处理厂出水输送给华阳孟津电厂和*热电厂作为发电机组冷却循环水。除了输往电厂外,还可集中用于洛浦公园绿化、景观、农田灌溉、就近居民小区冲厕绿化等,推动再生水源大规模利用。

(2)雨水利用示范工程。中国航天部613研究所新建的科研园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示范工程。

6.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涧河、瀍河污染治理工程,解决市区河渠污染问题。

7.能力建设工程项目

(1)配套完善豫西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化验设备,加强豫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能力建设,扩大监测项目和范围。

(2)举办2~3期节水型社会建设知识培训班,提升节水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8.规划编制

完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结合本部门职责,各负其责,履行好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加强用水管理,重视基础工作

加强和完善用水计量设施的配备和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权威、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用水定额管理;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为合理用水制定节水整改目标和完善用水定额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严格的“三同时”制度,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与节水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卫生器具,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和标准。

配套完善豫西水质监测中心的检测化验设备,加强豫西水质监测中心检测能力建设。加大对监测机构、队伍、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尽快提高全市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

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对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及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对水利和节水工程项目的投入机制,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稳定的资金投入。一方面在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市级财政保证按规定比例足额、及时落实配套资金。另一方面,市、县各级政府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市政府每年保证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同时,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和优惠的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的注入,以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

充分利用*拥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减少新鲜水补充量;研究开发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加速节水产品技术设计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一系列地方法规和制度,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形势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制。

(六)鼓励公众参与,严格考核制度

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制。县(市、区)各级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将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和硬性的工程项目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参与节水,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市场监督,严格市场准入

依法加强对节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节水产品的市场秩序,强化节水产品的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及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节水产品认证范围,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购买和使用高效节水产品。

(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各级政府要认真制定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宣传方案,继续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深入宣传节水的重大意义,不断提高公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舆论监督,公开曝光浪费水、污染水的不良行为,营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