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时间:2022-01-06 08:50:00

导语: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区实际,借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和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有益经验,全面实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和《*市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方案(试行)》,形成符合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具有*区特点的普通高中课程和教学体系,促进普通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普通高中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提高我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制定《*区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探索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具有*区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二)构建我区高中课程建设与管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机制,着力提高学校课程管理及课程建设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四)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制定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

(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提高质量与规模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引导普通高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注重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发挥普通高中的规模效益。

(七)逐步实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为高等学校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同时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一)积极稳妥,培训先行

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是政府行为,教委负责改革实验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落实好实验方案。学校要充分借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先期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省份的有益经验,积极稳妥地开展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教委和普通高中要组织好区、校两级培训。

(二)整体推进,分类指导

2007年秋季,普通高中一年级整体进入课程改革实验,按照*市实验方案标准全面进行改革,同步推进。在整体推进过程中,教委要关注并满足不同类型普通高中的需要,指导学校因校制宜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

(三)以校为本,典型引路

实验工作要落实在全区每一所普通高中,给予学校实施新课程充分而合理的自主权,激发学校实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并建立“以校为本”的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区教委定期总结,发现典型,及时推广,确保课程改革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四)规范实验,保证质量

各普通高中要制定学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实施方案”,依据《*区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和《*区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开设课程并保证质量。教委要对实验工作进行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监控、评价和反馈,科学有效、规范有序地推进实验工作。督导室对课程改革工作进行专项督导,保证课程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各方参与,通力合作

实验工作要通过制度建设和广泛宣传,形成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参与、通力合作的机制。采取有利措施,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使各方面都能关心、理解和支持实验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工作氛围。

四、组织与领导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度高。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一)领导机构

1.成立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

*

办公室主任:*

成员单位: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编办、区委宣传部等

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协调、研究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大事项。

2.成立区教委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

对有关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批准有关工作的规划、方案及相关制度。

(二)组织工作

1.成立区教委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工委办、教委办、组干科、财务科、人事科、规划科、职成科、体美科、中教科、设备中心、国资中心、信息中心、教研中心、*分院、考试中心

对课程改革前期工作进行调研、准备;提出有关工作的规划、方案和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实施各项具体工作,协调、研究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各种事项,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建议;提出相关制度、政策的方案。

2.建立样本校

区教委建立市、区两级样本学校,努力在学校层面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以点带面,辐射推广。

3.成立区新课程改革实验专家指导组

指导组由*市部分专家、区教研员、分院教师、区特级教师和部分学校校长组成。在区教委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理论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为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各项工作提供指导和专业支持。专家指导组办公室设在教研中心,负责处理具体日常工作。

4.建立区政府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联席会

建立由区教委、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编办、区委宣传部等单位和部门参加的课程改革实验联席会,协调、研究全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重大事项。

5.建立区教委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联席会

建立由工委办、教委办、组干科、财务科、人事科、规划科、职成科、体美科、中教科、设备中心、国资中心、信息中心、教研中心、*分院、考试中心等单位和部门参加的区教委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联席会,负责研究制订各项政策和保障措施,并就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重点工作

(一)积极开展各类型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基础条件的调研

1.硬件条件调研

由财务科、规划科、国资中心对各类型高中学校现有的教室、专用教室数量、开设选修课程所需场地及缺口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学校共同研究解决办法;由财务科、规划科、设备中心对各类型高中设施设备配备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学校共同研究解决方案。财务科做好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专项资金的筹措及报批工作。

2.师资调研

由人事科对各类型高中教师队伍情况进行调查,并与学校共同研究解决方案。由干部科、人事科、*分院对各类型高中的教师和教学干部数量、需求进行调查,制定培训方案。

3.教学现状调研

由教研中心对目前各类型高中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照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规定,结合*区实际情况制定《*区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试行)》和《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教师的学科教学培训方案。考试中心对课程改革的学分认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依照*市教委要求,制定*区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中教科要针对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调研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情况,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4.信息工程建设情况调研

信息中心负责调查各类高中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并提出各类型高中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建立实验工作的网络平台,收集信息,介绍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沟通渠道。

(二)组织好区、校两级培训

区教委和教科研部门负责组织区级培训。将新课程培训作为普通高中校长、实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以及相关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采取参观、讨论、研究、研讨等方式组织培训。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和实验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理解课程主要项目操作办法后,再进行新课程实验工作。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的研究制度,组织和实施校本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标准解读,课程实施的主要操作办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通用技术课的开设、班级管理模式、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模块考试办法、综合素质评价等。

(三)建立区、校两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资源网络,形成课程资源共享机制

整合各种资源,逐步完善*区普通高中课程资源网络。积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院、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利用各方面的师资、设备和场所进行相关课程的模块教学,形成课程资源的共享机制。

学校要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场地和设施设备,开发与用好报刊、杂志、电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形成并不断丰富本校的课程资源网络。

(四)加强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管理质量

1.各普通高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在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好各类选修课程,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方案;自主开发和开设学校选修课程,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各普通高中要成立学校高中课改领导小组和课程指导委员会,统筹学校新课程的实施、管理与评估。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下设各学科课程小组,各学科课程小组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案,报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及时调整学校的课程设置,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规范选课管理。

3.教研中心要提出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学校要在自主建设通用技术课程教室、购置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设备的同时,建立与我区职业技术院校、工业技术企业、农业技术企业联合办学的有效机制,利用他们的师资和技术设备资源,落实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学校要因校制宜地开设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加强通用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实施、考核、评价及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在保证课程开设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保障活动课程的安全有效,防止活动课程学科化、课堂化的倾向,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

(五)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1.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进行教师、场地、设备等学校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其效益,建立适应模块化教学特点的、行政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

2.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促进基于模块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步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的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行为。

4.加强学校教研组织的建设与重组,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教研中心制定校本教研的指导意见,各普通高中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的作用,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知识的意义,切实推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及时发现教师备课和讲课的典型成功案例,经过有关权威专家的肯定,向全区推广。

(六)推进评价与考试改革

全面实行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按照目标多元、方式多样、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建立综合性的、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手册。通过观察、交流、实践操作、作品展示、学业成绩考核等方式,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在学校进行学分认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模块考核办法,建立区、校两极相结合的、公正有效的模块考核制度。

进一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学校评价机制,引导学校围绕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发展、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经常性、制度性的自我评价。

六、保障措施

为保证我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在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