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工作方案
时间:2022-07-26 05:06:00
导语:县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根据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及《陕西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有关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陕西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巩固2002年以来教育系统税费配套改革“调整、优化、清理、分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落实县、乡(镇)政府办学责任,重点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突出加强教职工编制管理,优化师资队伍,依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完善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实现我县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人才和智力基础。
二、不断完善“各级负责,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分级管理责任
1、县人民政府责任
①负责制定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③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合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④负责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职工管理;⑤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调整县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资;⑥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安排使用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⑦确保学校校舍和师生人身安全,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⑧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足额筹措县级财政助学配套资金,确保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时入学;⑨指导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⑩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
2、乡(镇)人民政府责任
①负责组织适龄少年儿童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②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③按县上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方案,制订本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具体实施方案,并做好布局调整相关村、组协调工作。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土地,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支持农村中小学发展.
3、村民自治组织责任(含城镇居民委员会等社区组织)
①动员适龄儿童按时入学;②动员村民以义务劳动或者鼓励群众自愿捐资等方式支持中小学办学;③按规定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添置教学设施,维修中小学校舍。按县、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支持、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县政府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制订的基本办学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教职工工资基本标准及核定的教职工编制,单独编制本级政府的教育预算。
l、保证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正常核拨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省财政厅、省教育厅颁布的《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省教育厅、省税改领导小组办公室《陕西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等文件规定,按非贫困县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平均数(小学25元/生•年,初中45元/生•年)足额拨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
2,保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资金的投入
将中小学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优先列入全县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国家预算内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和县本级每年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用于教育,并积极争取中、省、市专款补助,保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顺利实施.积极落实省政府关于各级财政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并全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用于义务教育,其中40%用于弥补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不足和补助中小学危房改造,落实省政府决定的“从2004年起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连续两年增加0.5至1个百分点,且进入以后年度基数”的要求(陕政发明电[2004]5号)。进一步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筹措有关政策规定,鼓励村民自治组织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多方筹集校舍建设资金。鼓励全县干部职工损资助学,鼓励企业家、经营大户捐资修建农村中小学校舍。2007年底以前,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现有D级危房改造任务。
3、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教职工工资发放实行县长负责制。县政府将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建立专户,统一管理。
4、完善基础教育专款管理机制
农村教育专款实行全程项目管理。县财政部门设立教育专款资金户,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上设立的教育专款,由教育部门商财政部门安排下达;计划、财政、扶贫等部门在安排中央和省市用于教育的资金项目时,要与教育部门沟通后下达。财政、税务部门要将城市教育费附加与主税一起足额征收,由教育部门提出分配方案,商财政部门安排使用,不得挪用,不得截留。
5、积极实施义务教育一费制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教财12004J7号)的有关规定,从2005年秋季开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中小学实行“一费制”,严格按标准收费。纠风、物价、教育等职能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收费监督检查,禁止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要进一步落实中、省、市“两免一补”有关政策措施,资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保证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6、县政府组织清理、核实农村中小学债务来源和使用情况,并纳入政府解决乡村债务统一计划,逐步化解。
7、县政府依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
1、强化县级管理职能。县教育行政部门具有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职务评聘、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乡镇、村无权聘任中小学教职工。
2、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认真执行《陕西省实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和《陕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教职工定编定岗工作,结合实际,适时调整中小学的编制,进行动态管理。
3、健全完善乡镇教育教学管理机构。撤销乡镇教委,设立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学校设在乡镇政府的所在地初中,教育专干兼任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心学校履行原乡镇教委职能,负责全乡镇中小学管理工作。
4、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农村初中校长、副校长、中层主任,中心小学校长、副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交流、考核归口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逐步实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
5、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农村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持证上岗。同时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
6、建立城镇中心小学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教师职务原则上要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在乡镇以下学校或教学点工作的教师,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晋升高一级职务。新录用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实行在农村学校聘任上岗制度。
7、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县、乡政府要创造条件,加强教师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教育水平。
三、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
(一)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政府引导;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布局调整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相结合,与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与建设寄宿制学校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布局调整工作。
(二)总体规划
我县将用五年时间撤并43所小学和3个教学点,3所初中和3个教学点,使调整后的中小学校点基本达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教学结构合理优化,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较高”的目标。
(三)实施步骤
1、2006年撤并5所小学和3个教学点,1所初中。
2、2007年撤并8所小学,1所初中和1个教学点。
3、2008年撤并11所小学,1所初中。
4、2009年撤并10所小学,1个初中教学点。
5、2010年撤并9所小学,1个初中教学点。
四、积极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公开、平等的原则。学校和教职工双方必须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实施人事制度改革。
2、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本着对社会、对学校、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体现人事制度改革的客观性。
3、坚持择优聘任的原则。从实际工作出发,全面考核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健康状况,做到任人唯贤,择优聘任。
4、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教师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岗位,学校对教师进行“德、勤、绩、能”方面考核,结合岗位需要,对其进行聘任。
(二)工作内容
1、严格执行编制标准
(1)编制标准
全县教职工基本编制初中按1:18(县镇1:17),小学1:23(县镇1:24)的比例核算,附加编制根据学校规模用于调剂乡镇编制的均衡。县教育行政部门在省、市核定审批的编制总额内与县编制部门会商合理设置中小学内设机构,拟定具体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由编制部门会商财政部门审批后予以分配下达。
(2)机构设置
初级中学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配备校级领导3—4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2人。完全小学规模在24个班以上的,配备校级领导3人;13—23个班的,配备校级领导2—3人;12个班以下的,配备校级领导1—2人。初级小学(1—2年级),由学区完全小学管理,一律不配备校级领导,指定一名负责人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初级中学的学校内部机构设置: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23个班以下的学校只设教导处、总务处。小学的内部机构设置:13个班以上的完全小学,设教导处、总务处;12个班以下的完全小学不设职能机构,只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人。初级中学,完全小学的党群负责人,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文件要求,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
2、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
(1)校长任用
局属初中、小学校长,乡镇初中、中心小学校长,由教育行政部门任用。
①基本条件
具有教师资格;具有较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应在学校从事过中层管理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五年以上;局属初中、局属小学、农村初中及中心小学校长应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学一级或小学高级及以上教师职务;乡镇以下村办小学校长应具有中师及以上学历和小学一级以上教师职务。
②基本程序
公布空缺岗位一一公开报名一一资格审查一一面试及演讲答辩——组织考察一一任职公示一一聘任
中小学校长每届任期原则上为3—5年。任期届满后,重新进行聘任。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两届。
(2)副校长及中层干部聘任
①基本条件
原则上参照同级学校校长竞聘所必备的基本条件,特殊情况可适当降低标准。
②基本程序
县教育局根据学校规模及实际工作需要确定职数,由校长提名并上报县教育局,县教育局按程序在所聘任学校进行考核、测评,符合聘任条件后,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教师聘任
教师由校长、副校长及中层干部、教师代表组成的聘任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组织聘任。
①基本条件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品德端正、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具有与拟聘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相关能力;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具备聘用岗位所要求的其他条件;身体健康。
②基本程序
公布聘任岗位、名额、职责、条件、待遇及办法一一应聘人员提出申请一一聘任工作领导小组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初审,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择优提出拟聘人员名单一一聘任工作领导小组集体讨论,确定拟聘人选一一公示拟聘任结果一一学校法定代表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一一教师聘任合同期满,如岗位需要,本人愿意、考核合格的,可以续签聘任合同。
在校长和教师聘用期间,对校长和教师的管理参照《宝鸡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暂行办法》执行。
3、积极实施中小学教师合理分流
(1)对超编教师进行合理分流。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进行:
①县局属学校落聘教师向农村分流。具备基本任教条件的与农村教师—同竞聘上岗。
②城关镇落聘教师向其他缺编乡镇分流。具备基本任教条件的与缺编乡镇教师一同竞聘上岗。
③乡镇内学校落聘教师向缺编学校分流。具备基本任教条件的与缺编学校教师一同竞聘上岗。
(2)允许部分超编人员提前退休或病退
提前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可按每两年正常晋升一档职务工资政策增加职等工资,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为止进行核算,按核定标准领取。其他按退休人员管理。
中小学教职工中,确有严重疾病,经县级及其以上医院鉴定丧失劳动能力,且不能正常在岗工作的,可办理病退手续。
(3)实行下岗待聘、辞退制度。在全员岗位聘用过程中未能被聘上岗或不能从事基本教学工作的教师,在保留其原有身份的基础上,限期离岗培训(一至三年),为其提供三次竞聘机会。三年内仍未被聘用的,且不服从分流安排的教职工,予以辞退,停发工资,其人事档案交县人才交流中心,按流动人员管理。
中小学人员分流具体办法按照《凤翔县中小学人员分流工作实施意见》执行。
4、严把中小学教师进口关。为保证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防止教师队伍整体知识老化,根据省上提出的“依照编制,合理精简,适当补充”的原则,县编制、人事、教育部门根据需要提出师范院校毕业生录用计划,经县政府常务会确定后,严格按审批计划录用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凡进入教育系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 上一篇:世界电视业市场管理论文
- 下一篇:政治传播观念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