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方案
时间:2022-07-15 05:07:00
导语: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推进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行政推动,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努力扩大有效覆盖。以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为保障,健全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和水平,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
2、总体目标。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成果,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大幅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丰富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使广播电视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主要量化目标
——到2010年底,全面实现现有607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使“盲村”农民群众收听收看到中央和本省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
——到2010年底,有线电视光缆网通达所有乡镇,完成新建1038个行政村及230个具备光缆接入条件的自然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
——到2010年底,无线数字电视覆盖953个行政村及448个具备直接接收条件的自然村,新增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9万户。
有线电视光缆网及无线数字电视行政村覆盖率基本达到100%,自然村覆盖率达到24.5%,农村入户率达到57.8%。
——充分发挥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站)的作用,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4套以上的无线广播、电视节目(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本省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以及本市、县广播、电视节目)。
——积极推进县、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构建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4、扶持原则。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把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快速推进“村村通”建设;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以政府为主导,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实现和保障农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多方筹集资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务求实效。
二、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
根据国家、省、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要求,紧紧把握广播电视新技术发展趋势,针对我市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现状,以有线电视光缆网和无线数字微波传输网混合覆盖为主,多种方式并举,快速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有效覆盖,实现多套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和综合信息进村入户。
1、快速推进有线电视光缆网向农村延伸联网。把网络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向农村延伸的步伐,初步构建县至乡、乡至村光缆干线网络体系,优先发展光缆干线沿线具备光缆接入条件的村庄,逐步向纵深延伸,不断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扩大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提升网络化程度。十一五期间,完成农村有线电视光缆干线敷设1780公里,完成新建1038个行政村及230个具备光缆接入条件的自然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新增用户18万户。
2、加快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网工程建设。紧紧把握广播电视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实践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新途径。加快市级及祁县等5个县级数字节目传输平台、榆次等5个数字微波发射中心站、榆次罕山等6个数字微波发射主基站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网主体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形地貌条件,数字微波主基站信号阴影区内,新建若干数字微波中继站、蜂窝站。作为有线电视光缆网的延伸和补充,通过用户直接接收-机顶盒入户或集中接收-分配网入户的方式覆盖。十一五期间,实现无线数字微波覆盖953个行政村及448个具备直接接收条件的自然村,发展无线数字用户9万户,实现36套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及信息进村入户,数字通、信息通一步到位。
3、大力推进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607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通广播电视,以提高中央台和省台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为重点,使当地农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中央和省8套以上电视和4套以上广播节目。覆盖方式以共用卫星天线接收方式为主,其具有的技术先进性、政治的可靠性和经济的可行性,是解决地处偏远、地形复杂、居住分散农村地区收听收看几十套广播电视节目较好的技术手段;其它无线发射转播覆盖的自然村,也可采用共用卫星天线接收技术手段,丰富节目套数,提高收视质量;有条件的自然村,积极推进有线电视光缆网或无线数字微波传输网覆盖。
4、重视完善和发挥现有无线发射转播台的作用。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转播作为一种传统的覆盖技术,其具有的收音机和电视机直接接收的优势,仍是一定时期发展过程中,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通用手段。以中1、中7、省1、市1及当地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为重点,通过增加投入,设备更新改造,新增节目套数,优化转播节目布局,使广大农村地区不同需求的农民群众能够用收音机、电视机直接收听收看到4套以上无线广播电视节目,保障和满足农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基本需求。
5、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县、乡(镇)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县、乡(镇)广播电视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人员和运行维护经费,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的运行服务机制,保障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6、加大广播电视节目服务“三农”的力度。坚持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原则,逐步增加为“三农”服务的节目总量,加强与科技、农业、林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司法、气象等部门的合作,不断丰富节目资源,开办多种形式的对农节目(栏目)。同时,把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频道作为农村覆盖的重点节目,进村入户,扩大覆盖率,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三、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年度目标任务
按照新农村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快速推进。
20*年启动阶段。已完成市级试点村、治理村及省级试点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规划编制工作。
2007年重点推进阶段。以120个省级试点村为重点(包括35个市级示范村),在有线电视光缆网已通达70个试点村的基础上,完成35个试点村有线电视光缆网覆盖。开通运行榆次罕山数字微波发射主基站,无线数字电视覆盖9个试点村;大力推进左权、榆社、灵石县县至乡(村)有线电视光缆网联网,积极推进其它县联网延伸的步伐,加快榆次、太谷、祁县农村地区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完成290个村有线电视联网和210个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实现180个自然村“盲村”覆盖。
2008年全面推进阶段。以初步构建县至乡、乡至村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络和新建祁县、介休、昔阳、和顺数字微波发射系统为重点,完成355个村有线电视光缆网联网,完成380个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实现210个自然村“盲村”覆盖。
2009年,以有线电视光缆网纵深延伸联网和无线数字微波传输网蜂窝站多点布局建设为主,完成335个村有线电视光缆网联网,完成400个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实施217个自然村“盲村”覆盖,提前实现十一五期间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2010年,以扩大村覆盖率、入户率为重点,完成253个村有线电视光缆网联网,完成402个村无线数字电视覆盖。
四、主要工程项目投资概算
1、有线电视光缆网农村延伸联网工程。建设1780公里光缆干线需投入6230万元,18万户用户初装费需投入4500万元,工程概算1.07亿元。
2、无线数字微波传输覆盖网。主体工程需投入980万元,9万户无线数字用户接收系统需投入3*0万元,工程概算4040万元(未包括数字微波中继站、蜂窝站)。
3、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以共用卫星天线方式为主,覆盖607个自然村“盲村”,工程概算1076万元。
4、无线广播电视发射转播台更新改造工程。新增、更新13个中1、中7、省1电视节目发射转播系统需投入286万元,10个*市广播节目调频发射转播系统需投入130万元。工程概算416万元。
以上四项工程概算1.63亿元。
五、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落实。市、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领导组要切实加强对“村村通”工作的领导力度,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广电、发改委、财政、农业等部门及各乡镇、村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要切实把广播电视村村通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确保“村村通”工作顺利推进。
责任落实。建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创建文化先进县(市)、乡(镇)等目标考核体系。健全完善广播电视系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加强监督检查,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目标任务的如期实现。
加强队伍建设。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强广电队伍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和调动广电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稳定和发展农村基层广电队伍,奖优罚劣,在全系统形成关心支持并积极投身农村广播电视建设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加大对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支持力度
突出政府作用,支持“村村通”建设。根据国办关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分级负责的精神,积极争取用好中央、省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补助资金及转播中央、省广播电视节目无线发射转播台(站)更新改造的补助资金。落实好市、县财政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及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更新改造的配套资金。要加大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对广播电视村村通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各级有线电视网络运营机构要加大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的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广播电视部门控股51%以上的前提下,鼓励其它国有、非公有资本参股县级以下新建有线电视网络。
3、努力建立健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县、乡(镇)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维护管理人员,落实日常经费。积极探索建立“村村通”公共设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加强维护管理,巩固成果,充分发挥已完成“村村通”工程的作用。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市、县财政分别负责转播本级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发射转播台(站)和“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经费。用足用好中央、省给予转播中央、省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转播台(站)和“村村通”工程运行维护补助资金。
- 上一篇:公证制度完善论文
- 下一篇:胎儿心电图仪研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