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6-27 05:13:00

导语:渔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渔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市委“两创一促”总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20*年实施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暖促”工程,切实抓好“五个一批”,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充分调动渔农民创业创新的积极性,着力提高渔农民创业创新能力,积极为渔农民创业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主线,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创业就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力度,着力推动全县渔农村加快发展和低收入渔农户增收,努力促进渔农业增产增效、渔农民增收致富、渔农村全面进步,推动我县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跃上新台阶,确保广大渔农民群众对今年的新渔农村建设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基本目标

——渔农村经济稳步增长、渔农民持续增收。渔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以上,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重点建设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特色渔农业基地和渔农民二三产业创业示范基地(点)。

——培训转移一批渔农民。新培训渔农村劳动力7200名,新增渔农民转移就业1600名,新培育一批渔农民转移就业带头人。

——帮扶一批渔农村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通过各方努力,减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低收入家庭180户。

——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渔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到89%;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达标率达到85%以上;渔农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人均筹资水平140元;新解决饮用水安全人口17269人;完成20个村的村庄整治工程;建设市级绿化示范村5个;在已整治村中实施污水治理村15个,实现治污受益率65%。

——深入开展小康社区创建工作。创建小康社区11个,创建1个新渔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渔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渔农业

1、推进现代渔业发展。以节能、安全、高效为重点,推进渔船船型和装备改造升级,调整作业结构,创新作业方式,完善渔业生产体制,在总量稳定的基础上,做精做强捕捞业。加快发展渔港经济区,大力扶持发展休闲渔业,有序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强现代渔业技术推广和应用,用现代工业化、信息化成果武装渔业,提高渔业生产率。

2、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既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蔬菜、瓜果、茶叶、花卉、苗木、畜牧等优势特色产业,集中扶持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乡镇、特色村和骨干基地,促进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3、鼓励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把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作为现代渔农业发展、渔农民增收的一个切入点,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强化服务,不断规范,提升档次,建设精品,着力打造海岛风味浓郁、海洋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品牌。

(二)鼓励渔农民创业就业,不断拓展渔农民增收路子

1、积极鼓励渔农民自主创业。坚持把渔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到激励渔农民创业就业上来。抓住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渔农民在发展一产的同时,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海陆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商贸流通业、休闲观光渔农业和社区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根据各乡镇实际,有效培育一批渔农民二三产业创业基地。充分发挥渔农业龙头企业对渔农民就业增收和渔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开展渔农民转移就业带头人培育活动,进一步做好渔农民就业培训示范点建设和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帮扶更多的渔农村劳动力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和介绍就业,促进渔农民增收。

2、不断提高渔农民创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进一步突出技能培训和预备劳动力培训,努力使渔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提高实现就业和增收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渔农民就业培训工作与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海洋运输、海洋旅游、高效渔农业等本地主导产业的结合,强化订单式、定向式、委托性的培训服务,努力提高渔农民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建立健全覆盖海岛乡村的就业培训网络,完善就业培训服务体系,提高渔农民培训和就业动态管理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美化渔农村环境

1、启动新一轮村庄整治工程。落实全市村庄示范整治现场会精神,以“三清、四改、五化”为主要内容,实现整岛整乡、成片推进,20*年,完成20个村庄整治,实现改厕受益率90%、治污受益率55%。继续开展渔农村环境卫生专项保洁整治行动,建立完善保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进渔农村宅基地整理复垦。

2、加强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通村联网公路建设,同步改善渔农村客运设施,在村主干道硬化的基础上,抓好通村达户道路建设,进一步改善入户道路。扎实推进渔农村污水治理、电气化建设、电网改造、绿化造林、信息化建设以及渔农村通讯线路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积极探索渔农村基础设施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安全、有效运行。继续抓好高亭中心渔港等一批重点渔港的建设、升级改造工作,发展渔港经济区。加强重点渔村渔港码头修造,改善渔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10公里河道整治,实施6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强农业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投入,以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和抗灾害能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建设工程。

(四)加快发展渔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改善民生

1、加大城乡教育均衡工程实施力度。全面推行十五年基础教育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确保渔农村后备劳动力素质的全面提高。继续实施渔农村贫困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助学行动和渔农村学生就读海洋经济急需、紧缺专业奖学行动。

2、健全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加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和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渔农村社区公共卫生网络。大力发展渔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渔农村社区责任医生制度,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巩固和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参保率和筹资额度,提高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建设城乡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开展卫生强镇创建活动,加快提高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综合水平。

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原则和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建立渔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继续实施“以奖代保”政策,做好渔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完善渔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继续深化助困、助残、助医、助学、助老、法律援助等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农民工的服务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的住房、医疗保健及其子女教育等保障制度。扎实做好低收入人群的增收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的帮扶机制。

(五)深化渔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1、不断完善渔农村社区机制。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职能,稳步推行“一社区一村一经济合作社”的运作形式,更好地推进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户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和规范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

3、创新渔农业经营管理和服务体制。加快发展和完善规范渔农业专业合作社。根据各乡镇实际,有效探索渔农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渔农村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经营机制。探索和完善捕捞渔船合作化、公司化经营模式,推进渔农业向产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管理合作化、公司化发展。积极推进政策性渔农业保险,不断完善渔农业担保体系,进一步增强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加快培育渔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加大对渔农产品、渔农物资等配送中心、连锁店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民信箱”等信息化服务网络。

4、大力发展渔农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在坚持集体经济保值增值的原则下,创新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物业、租赁经济,不断提升集体资产质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加强社区(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社区(村)的扶持力度,通过项目支持、建立特色产品基地、异地置业等形式,增强社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六)加强渔农村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渔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和渔农民现代文明素质

1、加强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四民主一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渔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配好配强社区(村)干部,认真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后产生的干部培训。提高社区(村)干部的工作待遇,建立完善社区(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稳定社区(村)干部队伍,努力建设一支新渔农村建设的带头人队伍。

2、推进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对渔农民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加强现代渔农村的政治参与意识、现代渔农村的生活环境意识、现代渔农村的创业创新意识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渔农民的综合素质,培育一批新渔农民。改进渔农村宣传教育方式,创新宣传教育的方法,力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生动有效。深入开展以乡风文明建设,城乡文明共建,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的“建小康社区、树乡风文明、创和谐文明社区”主题活动,不断推进渔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力提升渔农村文明程度。

3、繁荣渔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结合“浙江东海明珠乡镇”、“浙江体育强镇(乡)”和“舟山海岛百花乡镇”创建,加强乡镇综合文体站和社区(村)文体活动室建设,完善渔农村基层文化阵地网络,改善渔农村体育健身条件。确保文化下乡经常化、制度化,培育发展渔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和体育健身组织,鼓励渔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经常、持续开展,让广大渔农民群众在各类文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快乐、享受文明。

4、加强渔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深化“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村”创建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完善渔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探索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四、工作措施

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切实加强对“三渔”“三农”工作的领导,完善“三渔”“三农”工作体系,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落实各项任务,扎实推进新渔农村建设。

1、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把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党委“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分工抓,切实增强服务“三渔”、“三农”意识,从感情上、思想上、工作上贴近渔农民,政策上倾斜渔农村,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对县委、县政府和县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有关新渔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有传达、有部署、有政策、有督查考核,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继续推行县领导小康社区创建联系点制度,根据创建对象的调整,相应调整县领导小康社区创建联系点。推进新渔农村建设指导员选派驻点制度建设,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渔农村社区指导工作,确保乡镇专职渔农村工作指导员到位率达到80%以上。认真开展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破解难题有新成效。

2、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协调、整合、凝聚相关各部门的力量,细化工作任务,强化部门考核,形成步调一致的工作节奏和整体工作合力。加大金融服务“三渔”、“三农”的力度,加强对新渔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有效增加信贷投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新渔农村建设,通过盘活渔农村资源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大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渔农村建设,努力实现新渔农村建设多元化投入。继续在机关和部门开展“我为小康社区做什么”活动,积极推进县属机关、工商企业、文明单位与渔农村新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送项目、送资金、送政策等途径,促进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渔农民转移就业,改善渔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进渔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建新渔农村的格局。

3、加强督查,完善机制。充实和加强各级新渔农村建设的工作机构,健全工作体系,保证必要的人员力量和工作条件,及时完成市、县建设新渔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布置的工作任务。县渔农办(新渔农办、暖促办)作为县“暖人心、促发展”工程指挥部和县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机构,负责全县实施暖促工程和新渔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检查等职能。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建立完善定期汇报和督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实施暖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工作的实绩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乡镇、责任部门和新渔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考核办法,考核结果要与干部年终奖惩和提拔使用挂钩,确保广大渔农民群众对今年的新渔农村建设有较高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