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作风整改阶段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06-25 09:04:00
导语:干部作风整改阶段工作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南办发〔20*〕25号),我市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从20*年4月至11月为集中整改阶段。重点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涉及投资环境的问题和行政行为不规范的问题,认真进行整改。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形成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以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以下简称“三项制度”)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高效便民的效能建设工作体制。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这个阶段性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集中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确保全市各级机关在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努力做到:审批收费的项目减少,办事办证的效率提高;部门职能交叉减少,政务公开程度提高;服务对象的投诉量减少,招商引资的增长率提高;行政行为的差错率减少,人们群众的满意率提高。
一、集中整改的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确定整改内容,把解决具体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与建立机制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整改工作必须结合本县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开展整改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
转变干部作风要以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重点解决好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严重,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二是责任心和执行力不强,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办事拖拉,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缺乏干事激情,精神状态不佳,改革创新意识不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学习,不钻研,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问题;四是部门利益至上,本位主义严重,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滥用职权,吃拿卡要,不讲诚信的问题;五是脱离实际,急功近利,不察实情、不讲实话、不办实事、不求实效,弄虚作假,形式主义严重的问题;六是为政不廉,以权谋私,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的问题。
各级机关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实际,整改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要把总书记提出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作为整改的标准,重点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群众观念、勤政廉政以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等方面进行整改;一般干部要对照岗位职责要求,重点从履行职责、执行纪律、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进行整改。通过解决突出问题,使各级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作风明显改进。
(二)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社会关注、群众关心、投资者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使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成为服务基层、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促进发展的具体行动。
1、大力开展创新活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与全市实施“创新年”活动结合起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创新年”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大力开展“创新年”活动。要以创新推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推动“创新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深入开展干部驻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活动。从各级机关和单位选派干部驻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直接服务农村、服务农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要加强对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管理,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支持和帮助驻村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为农村群众办好事、实事。派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各级机关和单位,要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成为其坚强的后盾。
3、组织机关干部开展“送温暖、办实事、促发展”活动。各级机关和干部要着眼于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致力于解决问题、促进发展,根据自身职责和业务特点,组织机关干部到农村、到企业、到社区开展活动,真心实意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4、组织开展“察民情、解民忧、创和谐”活动。结合全市开展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大化解”集中统一行动,各级机关和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诉求。树立群众投诉是好事的理念,正确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和投诉。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一次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事项的大清理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理顺群众思想,缓解对立情绪,化解矛盾和不安定因素,推进和谐*建设。
5、深入持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要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决定》,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责任,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奖惩制度。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重大意义,加强城市管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晓。要打好“城乡清洁工程”的保卫战、攻坚战,实施全民动员、全民行动、全民监督、全民参与,在全市城区和农村积极开展“清洁卫生进家庭”、“清洁卫生进农村”等活动,将“城乡清洁工程”引向深入。要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机制,确保“城乡清洁工程”长期、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取得实效。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策划开展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活动措施,使主题实践活动的覆盖面更广、辐射面更宽。要通过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办)三级机关统一行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桂政发〔20*〕10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清理*市本级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南府发〔20*〕21号)的要求,认真做好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解决行政审批项目过多、审批效率低下的问题。此项工作由市法制办牵头负责,要求6月底完成。
1、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减少行政许可特别是减少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市直各部门负责*市本级设定的全市本系统实施的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提出本系统的清理意见送市法制办审核,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由市法制办报送自治区法制办审核,最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向社会公布。市政府越权设定和县(区)政府及部门自行设定的行政审批项目,一律取消。
2、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对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市人民政府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实际操作中主要由县(区)实施的,一律下放给县(区)审批。
3、简化审批环节。对决定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实行重大项目审批会审制度和一般项目审批主办部门负责制度,允许未取得前置审批的投资项目法人先行办理登记注册。
4、对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必须停止执行。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取消后的有关后续监管工作,不能通过备案、核准搞变相审批。
(四)理顺职能明确职责
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关系的通知》(桂政发〔20*〕13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市和县、区(开发区)事权划分理顺部门职能关系的通知》(南府发〔20*〕49号)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市和县、区(开发区)事权划分,切实解决部门权限不清,部门内设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投资者和群众办事难,机关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此项工作由市编办牵头负责,要求在9月底完成。
1、明确市和县、区(开发区)事权划分。市直各部门要对执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市与城区部分管理权限的通知》(南办发〔2002〕109号)文件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梳理,尤其是要对文件规定下放而实际工作中没有下放的管理权限进行专项清理。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调整和理顺与县、区、开发区(尤其是与城区)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管理、人事劳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县、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作用,促进县、区(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市、县(区)两级政府要对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交叉重复和职责不清的进行专项集中清理,重新规范和界定部门职能,修改完善有关部门的“三定”规定,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权限和责任,理顺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做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负责的事情,明确主办和协办部门。
3、理顺部门内设机构的职能关系。各部门要围绕贯彻落实“三项制度”,对现有内设机构进行整合和规范。行政审批职能尽可能归并由一个内设机构承担,一件事情应由一个内设机构办理,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内设机构要综合设置。同时,要优化再造业务和审批流程,压缩机关内部运转时间,大幅度提高办事效率。
(五)规范行政行为
要解决行政行为不规范,部门利益至上,有利就争、无利就推、执法扰民等突出问题。
1、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要解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过多,收费标准过高的问题,切实减轻群众和企业的负担。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桂政发〔20*〕12号)的要求,一要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国家和自治区已公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坚决停止执行。对市人民政府设定的收费项目,执行征收的市直主管部门认为确有必要保留的,提出保留意见,送市财政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审定。市直各部门和县及其部门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属越权设定的一律取消。二要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对符合规定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收费标准有幅度的,一律按下限执行。三要强化收费监督。对公布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各地不得以任何理由和任何名义推迟执行或拒不执行,也不得变相恢复征收。各执行征收单位要在收费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和举报电话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物价局组织实施,要求在6月底完成。
2、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的要求,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解决职权不明确,执法程序不完善,责任追究难落实的问题。一是依法确定执法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清理确认并公布的行政执法项目、依据及其实施主体,把本机关的执法职权分解到执法机构和岗位,使执法机构和岗位明确执什么法,有哪些权力和义务,怎样执好法。二是采取签订责任书、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和落实各执法机构及其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把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与部门的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结合起来。三是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有违法或者有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及时追究该部门及其负责人、责任人行政责任。此项工作由市、县(区)法制办负责指导,要求在5月底完成。
3、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要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4〕16号)的要求,在认真总结我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并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向各县推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扰民的问题。一是明确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首先要在城市管理领域推行,要结合首府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二是拟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各县要成立协调小组,会同有关部门逐项确认职能划转的具体内容,提出执法队伍调整、归并的意见,拟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方案。三是按照程序报批。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要由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上报市人民政府转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此项工作由各县政府组织实施,市法制办负责指导。
4、各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彻底脱钩。市、县(区)两级政府要组织对依附于行政职能部门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该部门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脱钩的时限和要求。各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要做到名称、职能、机构、人员、财务彻底脱钩。
(六)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要解决政务不公开透明、不规范、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此项工作由市政务公开办公室牵头负责。
1、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各级行政机关都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公交、电信、电视、环保等公共事业单位,也要推行办事的公开制度。
2、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基本情况、行政决策的过程和决定、执法程序和要求、监督的方式和方法、行政处理的结果等事项都要公开。公共事业单位办理事项的项目、依据、收费标准、办理期限、监督方式方法都要公开。各级各部门要在6月底前编制好本机关政务公开的详细目录,向社会公开。
3、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一是通过政府政报、政务公开栏、编印办事指南等公开政务信息。二是通过政府新闻会定期政务信息。三是通过建立政府网站、推行电子政务公开政务信息。四是通过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公开政务信息。五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公开政务信息。
(七)建立和完善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制度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三项制度”为重点的相关制度,解决责任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监督缺位的突出问题,逐步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工作机制。此项工作由各级作风效能办负责指导和督促检查。
1、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掌握“三项制度”,有条件的要举办“三项制度”培训班。
2、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三项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三项制度”的具体办法。
3、各级机关要设立机关服务窗口,或者指定一个内设机构作为机关服务窗口。各部门已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在机关内也应有服务窗口。各机关服务窗口要选配熟悉本部门业务的工作人员。服务窗口上班时间必须有工作人员值班。
4、凡有办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确认登记等公共服务行政事项的机关单位要编制《机关内部项目审批流程时限表》,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在机关服务窗口和政府网站上向社会公布。要印制本部门办理事项的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和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以及申请书示范文本,提供给申请人。要印制本机关办理事项所需的《机关办理事项收件回执》、《机关项目审批流程交接登记表》、《机关办理事项取件登记表》等,并严格执行。
5、市、县(区)两级政府要把依法由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事项分列出来,逐项确定牵头部门,并编制《项目并联审批流程时限表》。对各部门上报的部门办理事项流程时限严格审批,确保部门办理事项高效便民。要确定一批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审批事项、审批单位和责任岗位,作为本级政府监督检查的重点。
6、各级监察机关要严格追究违反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作为本级政府监督检查的重点要监督到单位、到岗位。
7、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同时,要建立本级本部门有关行政效能的相关制度。市里要制定全市集中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的考核办法、机关绩效考评办法和机关科学决策办法等一批制度性文件。
(八)建立健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
要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明确职能,加强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透明、高效、优质的服务。
1、建立和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要按照自治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级政务服务中心,各县(区)、开发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本级的政务服务中心。
2、明确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市、县(区)、开发区两级政府应当授予政务服务中心负责行政服务大厅(行政审批大厅)的管理与服务的职责;协调、指导、监督进驻单位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一站式”服务;组织进驻单位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审批办证效率;提供相关的政策咨询,办事指引,介绍办理事项规范;受理服务对象对进驻单位服务窗口的投诉,接受有关建议;统一组织对进驻单位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考评等职能。
3、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凡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的,所有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除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外,一律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未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的县(区)、开发区,其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也应实行集中办理。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强管理和协调督办,充分发挥作用。
(九)提高机关干部素质和能力
在整改工作中,要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干部“本领缺失”、“不愿为”、“不能为”的突出问题,通过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使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促进机关的效能建设。
1、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各级机关要把学习教育贯穿于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始终。通过强化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着力解决机关岗位意识淡漠、责任感不强等问题;强化宗旨观念教育,着力解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个人利益至上、服务对象错位等问题;强化全局意识教育,着力解决利益部门化、权力利益化和“中梗阻”等问题;强化勤政廉政教育,着力解决“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坚决克服刁难群众、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和给了好处乱办事等突出问题。
2、提高机关干部的业务素质。各级机关要大力加强机关干部的业务培训,保证机关干部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要严格执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未经资格考试合格、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机关办理事项的岗位必须选配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不懂业务不能履行或者不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的,应当离岗培训,经培训考试仍不合格的必须换岗。机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增强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服务发展的本领,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
3、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作为行政效能建设的关键抓紧抓好,不断改善各级领导班子的素质结构,建立“务实、清廉、为民”的领导班子。要制定适合我市发展和机关实际需要的各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划,深化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促进机关干部成才干事的良好环境,广泛集聚党政机关需要的优秀人才,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积极开展创建“五型”机关和争当“五好”干部活动。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施“八桂先锋行”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诚信型、廉洁型“五型”机关和争当学习好、服务好、作风好、绩效好、形象好“五好”干部活动。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不断深入推进创建工作,在机关中普遍形成“勤练兵、学技能、爱岗、敬业”的好风气,在干部中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十)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工作
要通过落实机构、开展效能监察活动、完善效能监察制度、强化效能监察机关责任等,使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1、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机构。建立完善市、县(区)两级效能监察机构和效能投诉中心,并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诉窗口。通过形成工作网络,使行政效能监察真正做到投诉有门、办理有效、结果透明、督查到位。
2、开展经常性的行政效能监察活动。各级监察机关及其行政效能监察机构要围绕整改工作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督促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和完善作风和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同时,要对涉及行政审批事项的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进行专项监察,对影响发展环境和侵害群众合法利益的问题开展综合监察,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行政违法行为。
3、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根据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市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通过制度的规范,明确行政效能监察责任追究范围、责任划分与承担等,加强对责任人、责任岗位的直接监督,并层层追究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工作。
4、强化监察机关的监察工作责任。各级监察机关及其行政效能监察机构负有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制度,监督、检查、调查、纠正、处理影响效能的行政行为,保证政令畅通,确保党委、政府各项举措贯彻落实的职责。各级监察机关及其效能监察机构不按规定职责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受到投诉或举报的,经查实,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监察机关追究责任。
二、集中整改的方法步骤
(一)制定整改方案
1、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确定整改内容,制定整改方案,要按照“四个明显”的要求,把本县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整改工作细化、具体化。整改方案要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既要有近期要求,又要有长效治理安排;既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又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做到切合实际,可操作,能解决问题。
2、抓住工作重点,完善整改措施。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坚持有的放矢,把整改重心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使每一项整改措施的落实,都要让干部受到教育,老百姓得到实惠。属于事业心与责任感、工作作风不正的问题,主要在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上落实整改措施;属于体制机制、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的问题,主要在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调整机构设置、理顺职能配置、优化审批程序上落实整改措施;属于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的问题,主要在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上落实整改措施。
3、充分听取意见,加强监督检查。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制定整改方案,要通过问卷调查,广泛听取机关干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整改方案要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各级作风效能办要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整改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各级各部门的整改方案确定后,要及时报本级作风效能办备案。各级作风效能办要对制定整改方案的情况进行抽查。
(二)公开整改承诺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将整改方案中的整改内容和事项、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及整改责任人,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整改承诺的内容必须是群众比较关注、意见比较多、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不能避重就轻、回避实质性的问题。各个岗位的整改承诺要在本单位内部公布。重点部门的整改承诺应当通过媒体公布。群众对整改承诺有意见的,有关机关要认真研究,认真吸收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整改方案。
(三)认真进行整改
1、明确整改责任。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制定的整改方案,将每项整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责任岗位和完成时间,落实具体责任人。要建立整改目标责任制、整改情况通报制,确保整改任务的落实。每个机关干部都要认真落实好个人的整改责任,按照整改措施进行整改。
2、落实整改任务。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整改要求真务实,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立即整改;对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说明情况,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大,单靠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报告同级党委、政府,加强协调,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加以解决。机关干部要将个人的整改逐项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履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通过整改,解决一批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形成一批便民、利民的措施。
(四)向社会公布整改情况
在集中整改阶段工作基本结束后,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整改情况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机关干部和岗位的整改情况,要在本机关内部公布。对整改未达到要求,群众意见大或者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进行“回头看”,及时查找漏洞,认真改进。机关内部要适时召开整改情况通报会,就整改工作进行通报,肯定成绩,找出差距,进一步搞好整改。
(五)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
在集中整改工作基本结束后,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组织开展群众评议机关活动。要通过发放问卷表、下访征询、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组织群众对机关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的整改情况,特别是贯彻落实“三项制度”的情况进行评议,把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成效的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评议结果将作为考核机关整改实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与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奖励惩处挂钩。
(六)开展听证质询活动
列为各级政府监督检查的重点单位和司法机关,要认真组织开展听证咨询活动,由“两代表一委员”、作风建设监督员以及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组成听证质询组,对机关和干部作风建设的情况进行民意测评和听证质询。听证质询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市人民政府监督检查的重点市直部门要带头组织好听证质询活动。
(七)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通过集中整改工作,建立健全作风和效能建设的各项制度。对本机关现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需要废止的要立即废止,需要修改的要尽快加以修改,需要完善的制度要尽快加以完善。通过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长效机制。
(八)总结整改成果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集中整改阶段结束时,要对整改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和总结,查找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完全的突出问题及时加强整改,对整改后出现的反弹苗头要及时解决和改进,对整改工作不力、落实责任不到位的,要予以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要将集中整改情况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报送本级作风效能办。各县(区)、市直各单位作风效能办要将开展整改工作的情况报送市作风效能办,市里将适时召开整改工作情况总结会。
三、集中整改的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
集中整改阶段是在动员部署、查摆问题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解决各级机关在干部作风和行政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重要阶段,是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抓落实、见实效的关键所在。这个阶段的工作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干部群众和投资者迫切希望看到、感受到整改成效。特别是随着整改的深入,要对机关的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将会引起原有权力和利益格局的变动,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办事程序。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机关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集中整改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紧迫感,按照整改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创新的思维,自我革命的精神,追求卓越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打好攻坚战,扎实搞好集中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集中整改阶段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投入足够精力抓整改,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协助抓好分管部门、内设机构和干部职工的整改工作。对整改中涉及多个部门负责的工作,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肩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其他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整改责任,对每个需要整改的问题,要求责任到人,任务到人,措施到人。切实做到哪个环节、哪个岗位出现问题,就抓好哪个环节、哪个岗位的整改。
(三)围绕主题,突出重点
整改活动要围绕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群众意见比较多、投资者反映比较强烈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岗位进行整改。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整改着力点落到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上,落到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落到解决影响招商引资工作的突出问题上,把整改的成效体现到促进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去。
(四)联系实际,开门整改
在整改中,要紧密联系本县(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切实做到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改什么问题,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就改进哪些方面,什么问题群众和投资者反映强烈就努力解决什么问题,力求使整改工作落到实处。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开门整改。做到整改方案听取群众意见,整改过程吸收群众参与,整改结果及时向群众通报。要通过开设热线电话、建立投诉中心、设立意见箱等多种方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抓好群众投诉问题的受理和查处工作,及时通报一批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的整改情况,真正做到以整改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五)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在整改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解决突出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新鲜经验,大力宣传整改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标杆作用。同时,要及时曝光和通报一批整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反面案例,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要通过召开现场交流会、经验汇报会、座谈会、警示教育反思会等多种形式,发挥正反典型的示范教育作用,不断推动集中整改工作深入开展。
(六)加强督查,务求实效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集中整改工作进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开展督查工作,既要明查,也要暗访;既要组织开展常规性的检查,也要进行突击性的检查。特别对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改,要进行跟踪督查。要充分发挥各级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和监督员队伍的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大对重点问题和投诉件的督办力度,加强责任追究工作,切实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务求整改实效。
(七)统筹兼顾,“两不误、双促进”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抓好整改工作与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整改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以各项工作的实绩来检验整改的成果。通过整改,使各级机关的精神面貌更好,行政效率更高,执行力更强,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 上一篇:干部作风行政效能建设方案
- 下一篇:独家原创:公司副总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