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22-06-04 03:52:00
导语: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进一步发挥市镇党校在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构建新型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搭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基础,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壮族自治区共产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20*—2010年*农村党员教育规划》和《*壮族自治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市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大力开展基层党员和干部以及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市镇党校的教学培训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校建设必须适应基层党建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基层干部和党员的需要、提高党员素质和增强能力的需要;教学对象需要延伸,教学内容需要拓展,必须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构建以市镇党校主要阵地为依托,能够整合社会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使基层党员干部及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既要培养大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干部队伍,又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人才队伍。客观上要求市镇党校必须在“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延伸”,即实行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向普通党员、农村党员和各类人才延伸;教学内容由政治理论向提高能力、素质和各种实用技术延伸,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党员和干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从而实现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和农村经济工作的良性互动。
(三)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多年来,市委党校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党员干部全员培训,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培训对象广泛性不够,科学开发教学资源意识落后,管理考核服务制度不规范,导致培训任务不饱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尤其是农村党员,得不到有效培训。镇党校是培训农村党员的重要阵地,但在发展中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镇党委重视党校规范化建设不够,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校地位不明;党校办学经费短缺,发展后劲不足;师资队伍不稳定,数量极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市镇党校的发展。从改革教学体制入手,完善教学布局,加强市镇党校建设,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体现主阵地作用是市镇党校自身发展的必然。
二、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党校教学体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出发点,通过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构建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教育培训新体系,充分发挥市镇党校的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协调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发挥市委党校的主阵地和整合协调作用,优化配置全市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教育培训的新格局。
2、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应着眼于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提高,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实用技术结合起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让农村党员学得会,用得上。
3、坚持重点突破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涉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又有教学模式的创新;既要推进党校内部体制的变革,又要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尤其要注重抓好培训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对象和内容的拓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坚持开拓创新原则。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要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育培训体制,拓宽教育培训内容,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努力实现市镇党校教育培训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目标任务
通过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形成以市镇党校为中心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新体系,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通过对市内各部门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市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合理调配、统一使用、提高效率的新机制。
2、通过对教育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拓宽教育培训的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使市镇党校的教学更加贴近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实际需要。
3、通过对市镇党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职能分工、目标责任、监督检查、日常管理、跟踪服务、奖惩激励等制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4、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构建起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三、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新型教育培训体系
通过对现行市镇党校教育培训体制的改革,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的新型教育培训体系。纵向建立由“市委党校——镇党校——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构成的四级培训体系,同时把部门党校、街道、社区党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校也纳入到培训体系中;横向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市委党校具体协调和统筹利用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资源,把各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体系之中,构建市内以市镇党校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培训体系,形成部门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资源整合、联动发展的“大党校”格局。
(二)拓展教育培训对象
市镇党校在重点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包括市镇党政部门的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的基础上,把教育培训对象拓展到全市范围内的全体党员以及各类人才(包括街道、社区全体党员、企事业单位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种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
市委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市镇(街道)党政部门的乡科级党员干部、村“两委”、社区主要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农村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骨干,党员中心户、示范户负责人,以及乡村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师资。同时,依托市行政学校开展对公务员和党外干部的培训。
各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镇直机关党员干部、村干部,农村党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负责人,镇电子信息馆管理员。
部门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职工、部门管辖二层机构负责人、部门责职范围内的各类人才。
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非公经济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者、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工人。
街道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居委会主任、城乡下岗失业人员、辖区全体党员干部。
社区党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社区党员、社区义工党员、社区居民、辖区退休党员干部。
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农村各类技术人才和数字农户骨干。
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农村中的入党积极分子、中心农户和数字农户。
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范围,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才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
(三)拓展教育培训内容
市镇党校的教育培训内容,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这一目标,按照“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不断拓展教育内容。
1、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加强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国情、区情和市情、镇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使农村广大党员干部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加强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重点加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加强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法制意识。
3、加强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富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一是对乡科级和村“两委”干部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社会管理、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依法管理、民主管理以及组织领导群众发展生产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和公务员重点进行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业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三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重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和专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能。四是对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双带”能力。五是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党员重点进行实用技术、就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能力。六是对街道、社区的党员干部重点进行街道、社区管理、社区教育、卫生、家政服务等培训,为街道社区搭建一个文明和谐的教育平台。
(四)改革市镇党校的班次设置
1、改革市委党校的班次设置,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发挥市级党校在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教育培训以及新农村建设各类人才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要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拓宽市级党校培训范围,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在坚持办好乡科级干部培训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和任职培训班、理论骨干培训班等主体班的基础上,增设农村(社区)“两委”主要干部、党员致富能手、非公经济组织党员和技术人才、农村专业协会骨干、农村中介组织负责人等专题培训班。同时,还要办好相关师资培训班,为各镇(街道)党校、农村示范基地、农家课堂培训师资。要充分发挥市委党校作为市委工作部门的职能,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街道社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协调指导。以市直各部门(单位)培训基地以及镇(街道)、村(社区)培训点为延伸,协调指导市直部门、各镇(街道)党校、农村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农家课堂举办各种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班。
2、改革镇党校培训班次设置,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党员、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各镇党校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协调下,按照市委党校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本镇机关党员及干部职工培训班、村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培训班、农村党员骨干培训班、农村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农村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专业协会骨干人员培训班等。同时,依托本地专业协会、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开设各种农村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班,重点加强对农村党员以及青年农民的培训。要根据企业需要,协助企业搞好企业工人岗前培训、职能技能培训。要结合“创建数字农户、培养新型农民”试点活动开展镇电子信息馆管理员培训班。
3、完善部门党校培训班设置,加强对部门单位党校的宏观管理。各部门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口支持农村、企业,因地制宜地对各类人员进行业务和技能培训。重点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术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部门工作人员的各类培训班。
4、改革街道党校培训班设置,加大对辖区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各街道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按照市委党校培训计划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培训实施方案,办好街道所管辖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居委会主任培训班、社区党务工作者培训班、城乡失业下岗党员再就业培训班等,重点提高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整体素质,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5、完善社区党校培训班设置,搭建一个提高居民文明素质教育平台。各社区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社区党员、社区义工党员、社区退休党员干部、社区居民等培训班,要以社区党校为依托,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采取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大力推广普及实用技术、家政文明礼仪、科普知识、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提高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区的教育平台。
6、完善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培训班设置,扎实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培训工作。各非公经济党组织要在市委党校的指导下,逐步建立完善非公企业党校建设,加强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中层管理干部培训、农民工岗前培训。要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产业工人,把培训放到生产车间,重点加强《党章》、《劳动法》、《合同法》、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构建节约型社会等知识的培训,使企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加快企业发展的先行者,合法经营的示范者,共同致富的促进者,实践宗旨的领跑者。
7、完善农村专业协会(培训基地)培训班设置,提高农村协会在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专业协会要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服务,积极为农民提供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知识培训,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培训示范基地,吸引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培训,重点举办致富能手培训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数字农户骨干培训班。
8、改革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农家课堂)培训班设置。要在农村党员、科技能手和经济能人家中设立党员示范户(党员中心户)和中心农户,并在他们家中开设农家课堂,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政策法规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新型农户培训班等,要把培训延伸到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施教。使党员成为实用技术的推广者和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五)创新市镇党校的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还必须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不断探索符合市、镇、街道、非公经济组织实际的新型培训模式。一是创新培训方式。要根据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到“六个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二是改革教学方法。理论培训要改变目前“老师讲、学员听”的现状,大力提倡以学员为主体,鼓励学员主动参与,教师与学员进行双向互动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业务技能培训要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要特别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力求让培训对象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
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时间安排
我市作为全区10个试点县市之一,要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准确把握改革试点方案的内容和有关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和经费,认真探索,努力取得我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制度成果,为全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时间安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8月1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人员和办公设施,制定实施方案;
2、八大培训网络分别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制定实施方案;
3、召开有关会议,落实具体分工,明确各培训网络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
4、建立师资库,由涉农部门和市委组织部提供有关人员名单;
5、建立教材库,由各专题老师编写汇编成册;
6、组织教师编写、收集本市生产建设、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建立案例库。
7、各级培训网络确定好所设置的培训班次、办班时间、参训人数、授课老师等;
8、准备有关的文件资料;
9、做好经费预算。
第二阶段:8月16日-10月31日为办班培训阶段
1、市委党校举办10期培训班,每期100人,共培训1000人;
2、各镇党校培训3期,每期100人,每镇共300人,全市共培训6600人;
3、各部门党校培训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训18000人;
4、各街道党校培训3期,每期60人,全市共培训540人;
5、各社区党校培训2期,每期50人,全市共培训2360人;
6、各非公经济党组织党校培训4期,每期100人,全市共培训2000人;
7、各村专业协会每村培训100人,全市共培训27800人;
8、每村设5个农家课堂,共1390个农家课堂,每个农家课堂培训30人,全市共培训41700人。
八大培训网络共培训10万人。
第三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为总结交流阶段
召开*市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一个镇召开,选择几个参观点。同时写好总结报告和经验材料迎接全区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现场交流会的召开。
第四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制定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
五、推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目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战略,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一支党性强、作风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这在客观上要求市镇党校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进一步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从农村基层实际出发,改革教学体制,实行两个“拓展”,积极为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搭建平台,同时,各部门、街道、社区党校也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各类人才。因此,改革市镇党校教学体制,不仅是市镇党校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决策上来,把这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强化市级党校的协调功能
市委党校既要体现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市委工作部门的作用。要在市委的领导下,负责对各级培训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对各部门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协调,负责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经费和培训设施的统一调配使用、培训绩效的评估检查、培训资料的归档管理等日常事务。此外,还负责协调指导各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
(三)加强“三库一地”建设
针对当前党校现有培训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缺乏实用技术培训师资和实习场地的实际,重点抓好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和实习场地建设。
1、师资库的建设。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建设一支“领导干部+党校教师+科技专家”结合、专家兼职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党校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在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公务员以及各类人才知识技能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不断充实党校教师队伍。二是从市内各部门筛选出一批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培训兼职教师队伍。三是从自治区、*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聘请一批专家、教授和相关课目的兼职教师。四是选拔推荐一批思想素质好、群众信得过、致富能力强、生产技能高的农村党员骨干作为兼职教师。五是与其他市、县党校系统联系建立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六是建立领导干部师资库,根据领导干部的专业特长,聘请他们给培训班上课。
2、教材库的建设。要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编写适用的乡土教材;充分利用市委党校电教C级网站的作用,筛选符合本市实际的理论教育和实用技术专题片;从本市生产发展的实际出发,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作实用技术专题片,以发挥其作为培训“师资”补充手段的作用。市委党校要建立专题片库,专题片库存量要达100种200部以上,各级党校也要不断更新充实电教片。
3、案例库的建设。在普遍研究收集国内培训案例的基础上,重点收集、研究和整理本地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特别要注意编写我市范围内各种成功典型案例,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案例成为培训的重要“师资”。
4、教学(实习)场地的建设。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的实际需要,每镇最少选择10个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作为现场教学和实习观摩的示范现场。采取资金、技术、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教学(实习)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
(四)理顺市镇党校的管理体制
一是成立*市行政学校,市委党校与行政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归属市委党群口统一管理。各级党校业务上接受市委党校的指导,行政上归属本级党委领导。二是加强党校的内部管理。要加大市委党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对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进行调整,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明确工作职责;要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提供进修提高的机会,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主动适应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要不断充实和调整教师及管理人员,完善进出机制,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三是各级党校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配备1至3人的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级党校的培训工作,并对负责对下一级培训进行指导。
(五)加强市镇党校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市委党校要逐步完善包括办公场地、教室、宿舍、图书资料室、电脑室、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施。二是各镇、各部门、街道、非公企业党校要做到有培训场地、图书资料室、多媒体等教学和办公设施,有条件的镇还要尽可能建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C级站。三是要对专业协会(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农家课堂)予以扶持,完善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
(六)多渠道筹集教育培训资金,不断增加投入
要多渠道筹措经费,不断加大对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多渠道筹措党员教育培训阵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争取自治区和*市对我市党校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一是把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以及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的状况,逐年予以提高。二是市级留存的党费应主要用于党员教育。三是各部门的培训专项经费,要按照“来源渠道不变、使用途径不变”的原则,纳入全市教育培训体系经费的总盘子。
(七)建立健全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培训工作机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各培训网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具体抓的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二是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地发挥其办学及示范的作用。三是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年初及时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
2、建立健全成效评估机制。改革现行教学考核办法,建立评教、评学、评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评估体系。市委党校由自治区党校、*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镇、各部门、街道、非公企业党校由市委党校组织评估,各培训基地和党员示范户由各镇党校组织评估。在评估中,参加评估的人员构成应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同时既要重视对实施培训工作过程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既要重视年末考核结果,也要重视平时的考察,把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标准。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出台相应的检查评比办法,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党校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定期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委给予表彰奖励。二是把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及各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之中,作为干部奖惩和使用的重要依据。三是把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学习表现和成效纳入党员和干部管理、考核和评议体系之中,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4、建立健全跟踪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每期培训结束前,由培训部门负责向培训学员发放信息卡,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受训学员的相关信息。二是建立跟踪服务机构,对受训学员实行全程跟踪,全面了解受训对象的培训成效,对受训学员遇到的实际困难,给予相应的扶持,以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八)切实加强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
一是成立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党校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部长、宣传部长和分管文教、农业等有关工作的两个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分管干教工作的副部长、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和37个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二是成立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现有的干教办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市委组织部长担任主任,市委组织部分管干教工作的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和市直有关单位领导任副主任。各有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工作责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进市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三是加强对下级党校的指导,市党校要把各镇党校教+学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指导和检查监督。
- 上一篇:药监局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
- 下一篇:政治课后思考练习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