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服务群众活动方案
时间:2022-05-15 09:39:00
导语:党组织服务群众活动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广泛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活动的通知》要求和省直机关党工委的安排部署,厅直属机关党委决定,在全厅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紧密结合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实际,强化关爱党员、服务群众意识。坚持以保障党员正确行使权利与督促党员自觉履行义务相结合、普遍关心党员与重点帮助困难党员相结合、解决党员思想问题与解决党员实际困难相结合、关爱党员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加强党员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途径,畅通党员表达意愿渠道,提高服务党员的能力和水平。坚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采取多种形式紧密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丰富党员服务职工群众的内容,畅通党员联系职工群众的渠道,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好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单位党组织要把关爱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通过做好关爱党员、服务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党员和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为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活动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党员和职工群众给予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为党员和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体现出对党员和职工群众精神上关爱、组织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各单位党组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创新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关心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各单位党组织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按照厅直属机关党委每年制定的《全厅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确定学习内容,加强对党员的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系统的党的知识教育,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拒腐防变;严守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各单位党组织要保证党员每周有半天的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倡导党员自主学习,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解决好党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创造条件。
(二)关心党员的思想政治进步。各单位党组织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经常开展党员谈心活动,采取党组织与党员交心恳谈、组织党员座谈等多种方式,倾听党员的意见,及时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对党员继续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的党员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党员解决思想疑难问题。要认真总结宣传党员的先进事迹,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激励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关心党员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提高。各单位党组织要把提高党员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做为关爱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制定党员业务学习培训计划。根据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广泛开展提升党员业务能力的新知识、新业务培训。为党员提供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培训;提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教育党员同各类邪教组织、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做坚决的斗争,开展普及科学常识和文明风尚教育;加强党性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教育。提高党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发挥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使党员成为自觉学习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勇于创新、创造一流工作业绩的模范。
(四)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认真贯彻《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有关规定,增强党员权利意识,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并完善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推行党务公开、党内重大事项决策听证和票决制,尊重和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及党员应享有的其他权利,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有效管理和切实监督。严格执行党员权利保障方面的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党员权利保障工作的落实。党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党组织应当及时提供帮助,依法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重视流动党员的权利保障,严格遵守党内有关规定,保障流动党员正常行使权利,开通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保持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联系。要重视、关心离退休党员的政治生活待遇,发挥离退休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五)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党员。各单位党组织要对本单位生活困难的党员摸清底数,建档立册,掌握困难党员底数和生活情况,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并于每年7月份和12月份报厅直属机关党委备案,全面掌握党员的生活状况,实施动态管理。对因家庭有放假、下岗、子女上大学、遭遇意外情况而导致贫困的党员,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情况,组织好救助工作,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积极开展“党支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子”、“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结对子”,“党员与困难党员结对子”活动,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制度。各单位党组织在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时必须对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并对临时发生的特殊情况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走访。各单位党组织可按照党员互助、自愿捐赠、量入而出、公开公正的原则,筹集党员互助基金,补充送温暖和帮扶资金。
(六)扎实开展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活动。要继续组织开展“联、帮、促”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联系本单位1个困难家庭、帮助1名特困职工(学生),使他们能够改善生活或完成学业。同时,要对困难的职工群众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困难职工群众家庭生活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开展分类帮扶。坚持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经常深入党建联系点和基层单位调研,特别是深入到工作任务重和问题多的单位,听取群众意见,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热切期盼而又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做服务群众的表率。畅通联系渠道,听取群众意见。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认真做好群众接待工作,全面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通过建立领导干部公开接待日,设立征求意见箱,开设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等形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群众利益,解决群众困难,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开展“结对帮扶、扶危济困”活动。各单位党组织要组织本单位党员围绕为职工群众工作、生活提供服务,采取党员个人提出承诺事项、党组织审核把关、公开向职工群众承诺的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服务职工群众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生活困难职工群众结成帮扶对子,有条件的党员每年都要承诺为群众办一两件实事。组织党员积极参加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职工群众的捐赠活动。
(七)开展“两服务、两承诺”活动。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要深入开展“党组织为关爱党员做出承诺、党员为职工群众服务做出承诺”活动。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实际,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或职工群众大会的形式,承诺为党员和群众办实事,并把承诺内容以适当方式向职工群众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由党组织和党员填写承诺卡,做为对各单位党组织考核、对党员考评、对党员评议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组织领导
全厅“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活动,在厅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单位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具体组织工作。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活动,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本单位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明确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重点,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成立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各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作为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扎实组织开展好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注意搞好检查指导。各单位党组织要及时掌握本单位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活动的进展情况,要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调度,每半年要对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活动情况进行一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和整改。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党员群众意见,接受党员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将党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要把“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的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三)认真做好总结宣传先进经验和做法。各单位党组织要注意发现和推广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及时上报厅直属机关党委,厅直属机关党委将随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在认真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健全符合全厅实际情况的“党组织关心党员、党员服务职工群众”的规章制度,真正建立起融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于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各单位党组织要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 上一篇:多媒体语文教学德育论文
- 下一篇:网络课程现状调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