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处理方案
时间:2022-03-30 02:40:00
导语: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处理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总则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应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区域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努力提高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编制依据为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规章、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1.5区公共场所现状
至年10月,经公安分局登记的场所情况为:宾旅馆295家,歌舞厅36家,KTV64家,发廊1353家,洗脚店169家,茶室75家。在这些场所中,必须由公安颁发治安许可证的仅宾旅馆一类,其余场所以无须公安审核把关,因此除宾旅馆外,其它场所数量远远超出登记数量。这些场所管理情况相对复杂,场所内部鱼龙混杂,容易滋生黑、恶势力。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应急处置总指挥部(设在区应急联动中心)本区的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由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公共场所滋事事件工作应急领导小组是本区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的专门领导机构。区应急委主任任总指挥,副主任任副总指挥。
职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调动相关单位和部门处置力量和资源;决定采取重大处置措施;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汇报情况;有关法规、命令、通令、通告;组织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1.2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应急处置现场指挥部(设在事件现场)公安分局副局长任现场指挥;指挥处、治安支队、特警支队、刑侦支队、交警支队和公安派出所等相关科室的主要领导任成员。
职责:对总指挥部负责,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实施指挥调度;随时向总指挥部报告处置情况,提出工作建议;负责总指挥部各项指令和任务的传达和组织落实。
2.1.3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公安分局指挥中心)
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主任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
职责:受理报警,迅速核准情况,向指挥部报告;负责传达指挥部指示和命令,组织、调动各警种警力、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相关警用装备参加处置工作;收集、整理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类情况信息,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对策和建议;向区委、区政府和市公安局报告情况,传达上级领导指示、命令,及时向指挥部领导反馈有关内容,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
2.1.4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应急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
成员由公安分局指挥处、法制办、治安支队、特警支队、刑侦支队、交警支队、消防支队及相关专业部门的管理、处置专家构成。
职责:为公共场所滋事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
2.1.5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辖原则,治安支队、特警支队、刑侦支队、交警支队专业部门以及属地派出所联合成立公共场所滋事事件应急处置属地指挥部,并设立办公室,在公共场所滋事事件应急处置总指挥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2队伍编成任务
2.2.1快速反应力量
按照属地为主原则,由属地派出所先期处置,人员不够由分局指挥中心指令时相关单位增援。
主要任务:迅速到达现场维护秩序,疏散围观群众,实施交通调流管制,对现场进行封闭,搞好现场取证和事件调查。及时向指挥部汇报情况,按照指挥部指令快速开展救援工作。
2.2.2基本救援力量
按照分级配警原则,设置梯队警力作为增援处置力量。
主要任务:按照指挥部指令,增援快速反应力量开展好各项处置、救援工作。
2.2.3根据实战需要,设置9个处置行动组
指挥调度组由分局指挥中心负责。任务:根据指挥部指令增调备勤警力,并对增援警力进行编组,指定各组带队领导参加处置工作。
突击处置组由特警、刑侦支队、武警应急小分队组成。任务:迅速组织开展公共场所滋事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疏散、救援现场群众,维护现场秩序,控制社会治安,落实指挥部相关指令。
交通秩序维护组由交警支队负责。任务:负责封闭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划定禁行区域,疏散无关车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运兵车辆及抢险救援车辆的行进畅通。必要时,承担紧急征用车辆的任务。
调查取证组治安、刑侦支队组成。任务:对事件开展调查及现场取证工作。
通讯联络组科技科负责。任务:负责电台调派使用和维护,确保紧急情况下向有关单位调配电台,保障通讯联络畅通。
后勤保障组由后保处负责。任务:负责调动车辆、食品及抢险救援等物资供应,并承担同医疗卫生部门联系和人员救护工作。
社会面治安秩序控制组治安支队负责。任务: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同时,安排专门警力对社会面控制力度,为处置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法制宣传组法制办负责。任务: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起草维护现场秩序的命令、通告,利用广播车进行宣传工作。
社会联动组成员由区委、区府及各联动单位构成。任务:充分发挥本部门职能,联动进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保证处置工作全面系统开展。
3预测、预警
3.1信息传送与报告
公共场所事件的组织机构为信息监测和报告主体,组织其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监测和上报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事件信息。
3.1.1信息报送渠道及程序:借助110报警台信息平台,直接接收事件发生地和专项协调管理机构的信息报告。将有关信息要报告区委、区政府及市公安局等上级部门。
3.1.2信息报送时限:一般级和较重级公共场所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要在24小时内上报到应急指挥部;发生突发事件后,要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详细信息随调查和处置工作进展随时续报。
3.1.3信息交流的范围: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报信息后,在向指挥部和上级部门报告的同时,要将情况有关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预测、预警信息要严格坚持保密制度,控制信息交流范围。
3.1.4信息监管:应急组织机构要加强信息的监管,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按照信息报告交流范围的要求,科学确定信息交流范围。指挥部办公室要对收到的信息认真审核和全面询问,详细登记报告人和报告电话等信息备查。
3.2预警级别及
收到公共场所突发滋生事件预警信息后,指挥部办公室和应急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对预警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和确认,由区应急办公室审定后统一。按照事件的严重性和紧密程度,划分四个预警等级:
参与人数在100人以内的为一般级预警,200人以内的为较重级预警,500人以内的为严重级预警,500人以上为特别严重级预警。行为特别激烈,情节特别恶劣,或情况较为复杂敏感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预警级别。涉及境内外宗教组织背景的大型宗教、邪教活动,严重影响民族团结的群体性事件,盗窃、出卖、泄露及丢失国家秘密资料的事件或案件预警级别应为严重级或特别严重级。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一般级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由公安分局指挥处协调治安、特警、刑侦支队等专业部门以及属地派出所联合成立的滋事事件应急处置属地指挥部加以处置,区应急处置总指挥部予以指导。
4.1.2较重级、严重级、特别严重级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由区应急处置指挥部负责指挥处置。
4.2响应程序
4.2.1一般级突发公共场所滋事事件的应急:属地指挥部要立即组织群众转移,开展自救互救,并对事发现场实施封闭,同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区委、区政府和区应急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区应急处置指挥部指示,立即组织有关协调管理机构,按照事件种类和性质,调动相关责任部门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根据预案的工作程序,组织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和蔓延。
4.2.2较重级、严重级和特别严重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区应急处置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全区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迅速组织开展现场处置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公安局等上级相关部门。
4.2.3扩大应急:如发生跨区事件或我区无力自行解决时,由区应急办公室向市政府提出支援和扩大应急的请求。
4.3指挥程序
4.3.1应急指挥工作机制
以区应急办为主导,以区各职能单位协调管理指挥体系为辅助,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地方政府、相关协调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协同配合。
4.3.2现场指挥部
4.3.2.1开设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发生后,立即在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并提供现场指挥部运作需要的信息、通信、治安等相关保障。
4.3.2.2主要任务
根据现场情况、相关预案和领导指示,组织指挥参与现场应急救援的各单位行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治安、特警、刑侦、消防等专业处置队伍和属地公安机关力量为主实施处置,加强治安管理、交通保障,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安抚民心、稳定群众;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调查、善后工作,防止出现事件“放大效应”或次生、衍生影响,尽快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及时掌握和报告重要情况,拟写紧急处置书面情况报区委、区政府。
4.3.2.3指挥级别按照事件预警级别确定。一般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由事件发生地应急处置属地指挥部和相关协调管理机构负责现场指挥,区应急办予以指导和协助。较重级、严重级和特别严重级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由区应急办派员进驻现场,负责现场指挥部应急指挥。
4.3.2.4选址设在事件现场周边适当的位置,也可在具有视频、音频、数据信息传输功能的指挥通信车内开设。现场指挥部周围要部署相应警力,建立专门工作标识,保证现场指挥部正常工作秩序,禁止非指挥部人员进入工作部位。
4.4新闻报道
4.4.1媒体监管与协调发生特大、特殊事件后,区委宣传部要在区应急指挥部就位和待命。按照指挥部要求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对现场国内外媒体活动实施管理、协调和指导。
4.4.2文稿审核区应急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根据社会安全事件影响程度和类型,组织有关责任单位、职能部门和专家拟写新闻统发稿、专家评论或事件公告。有关新闻稿件统一由区委宣传部负责审核。
4.4.3信息事件信息工作,按照事件预警等级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和较重级社会安全事件的由镇政府负责,范围为本行政区域;严重级社会安全事件的新闻由区政府负责,范围是区辖行政区域。特别严重级社会安全事件的信息由市政府负责。
信息主要渠道包括:
政府。根据区政府指令,由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向媒体相关信息。
媒体。各媒体新闻稿报请区委宣传部审核同意后向公众。
网络。建立区综合信息网,由各职能部门负责提供相关信息,由市政府设专人负责。网络信息与新闻媒体信息同步进行。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恢复社会秩序事件处置结束后,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好善后安置工作,消除不良社会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5.1.2影响和损失的评估与核实区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职能部门调查事件影响范围,评估、核实损失情况以及应急处置工作的综合情况,报指挥部。
5.1.3群众生活救济民政部门要设立事件发生地群众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群众安置和生活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及时处理和焚化遇难者尸体,做好家属安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1.4现场卫生和环境恢复治安排爆、武警和军队的防毒防化专业队以及卫生防疫、民防、环保部门要对事件发生地的污染物进行认真搜集、检验、消除,尤其要对饮水和食品进行检验,确保饮水和食品安全,同时做好事件发生地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5.1.5维护治安保障事件发生地政府负责组织警力,维护事件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1.6恢复和重建事件发生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对事件造成损失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认真制定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进行恢复、重建工作。
5.1.7补偿、赔偿、褒奖和抚恤制定有关补偿、赔偿的规定,确定补偿、赔偿数额等级标准,按法定程序进行相应的补偿和理赔。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劳务人员应给予一定标准的经济报酬,对于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而伤、亡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褒奖和抚恤。
5.2调查和总结
5.2.1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公共场所滋生事件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调查、总结、上报。
5.2.2区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报告区委、区政府。
5.2.3特大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区政府将有关情况的总结上报市有关部门。
6相关保障
6.1信息保障
6.1.1建立稳定的信息网络区应急办公室与各类协调管理机构和各级政府应急办公室建立信息报送机制,各协调管理机构和成员单位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信息获取、分析、、报送等进行明确和规范。
6.1.2建立常态信息交流机制区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全区社会信息的综合集成、分析处理;各级应急办公室、协调管理机构、成员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信息交流报送工作,人员名单报同级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人员变化要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各级应急办公室分别负责本区域相关信息的收集,并按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和年度报的要求,定期向区应急办公室报送。
6.2通信保障
6.2.1加强通讯装备建设区应急办公室配备必需的现场指挥车和无线对讲机等各类现代化通讯装备;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通讯装备的投入,整合全区通讯装备,提高装备质量和数量;通信部门建立应急通讯系统,保证区指挥部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6.2.2通信部门负责对全区应急指挥和处置工作专线电话、保密传真、专网等应急通信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定期进行联络和调试,确保全区紧急指挥通信的顺畅。
6.2.3预警后,事件发生地通信管理部门组织专业工程队伍,迅速集结待命,如果本地或长途通信干线中断,立即抢修,并迅速建立卫星或微波等机动的应急通信方式,保障紧急指挥通信。
6.3技术保障
6.3.1加大应急指挥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科技含量,建立科学的紧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6.3.2加强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系统(RS)等先进技术的配备和应用;不断更新紧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软、硬件配置。
6.3.3区应急办公室负责整合全区紧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区电信局组织协调信息、通信专业管理与相关技术支撑。
6.3.4紧急处置指挥决策系统要在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情况评估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和数据化,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6.4交通运输保障
6.4.1区建设交通委、区公安局负责应急交通保障。区公安局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交通概况、主干线交通条件和重点部位交通状况等情况,保证应急交通运输畅通。建设交通委制定应急指挥和运输车辆特别通行政策,保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车辆畅通无阻。负责征集和调用应急交通运输工具,保障应急运输。
6.4.2预警发出后,事件发生地相关协调管理机构根据事件发生地点、紧急程度和应急交通需求,向指挥部提出实行应急交通管制申请;交通部门和公安机关根据指挥部命令,及时对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交通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在最短时间内修复受损道路设施,尽快恢复良好状态;公安机关根据现场指挥部的指令和可能,组织开设应急救援,开辟“绿色通道”;根据现场应急工作需要,及时开通水上和空中紧急运输。
6.4.3进入紧急状态后,事件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指挥部命令,随时征用行政区域内,本地或外埠单位、个人的交通工具,服从应急指挥部统一调用。
6.5医疗卫生保障
6.5.1事件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确认已经造成或即将造成人员伤亡时,要立即通知当地医疗机构,组织医疗救护队伍进入事件现场,对伤员进行应急救治或做好应急救治的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6.5.2根据“分级救治”原则,一旦事件现场伤亡人数和严重程度超过当地的医疗救护能力,要立即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关规定程序,视情况转入附近各医院或上级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化学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伤员应先安排进入相应的专业医院救治。
6.5.3卫生局负责应急处置工作中救护保障的组织实施;镇医疗急救中心作为现场主要医护力量,负责院前急救工作;各级医院负责后续救治;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5.4应急医救工作必须坚持“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原则。专业队伍医救和群众性卫生救护要于第一时间在现场展开;院前急救体系,按照镇区急救半径3公里、平均反应时间6分钟,郊区急救半径10公里、平均反应时间17分钟的标准,合理布设和建立救护站(点)。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标准,缩短急救半径和反应时间,加设救护站(点),增配监护型救护车,力争接近和达到国际应急救护先进水平。
6.5.5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应急医疗器械、药品的储备,配备先进的移动医疗救护设施,建立应急采购渠道,全面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6.6治安保障
6.6.1事件发生后,属地警力要立即到达现场,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立临时警戒区,控制事件现场事态,维持社会秩序,同时报告区公安局和应急办公室。区公安局根据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出警支援,重大刑事案件可直接出警,开展现场侦查,同时报区委、区政府,经审阅同意后,报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指挥公安机关对重要场所、目标和救灾设施加强警卫。
6.6.2事发属地公安机关进入现场后,根据需要对现场进行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
6.6.3在严重级和特别严重级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公安局负责协助属地公安机关做好应急治安保卫;事发地政府协助做好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基层政府和社区组织要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防群治,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
6.6.4现场指挥部开设后,现场公安机关要加强对各项应急处置任务的治安保卫工作,确保现场指挥工作不受干扰,确保救灾物资、装备和设施免受人为破坏,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6.7物资保障
6.7.1整合全区应急救援物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和管理,并将物资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上报区应急办公室备案,以备统筹调拨使用。
6.7.2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和应急调用机制。全区应急救援物资由区应急指挥部统一调拨,各级政府和部门分级管理,现场指挥部按需分配使用。
6.7.3建立应急救援物资保障渠道。积极探索由实物储备向生产潜力信息储备的转变;提高应急救援物资生产能力,实现动态储备;加强储备物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与其他地区建立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需要时,迅速从其他地区调入应急物资;必要时,可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6.7.4区发改委、计委、商委、民政局、粮食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储存、采购和供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储存、采购和供应。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区应急办公室、各有关职能部门、出版单位和媒体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公共场所滋生事件紧急应对、处置知识和技能。区应急办公室要设立若干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公民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各职能部门和相关社会团体也要积极对群众进行相应培训。各镇政府要加强避险自救的宣传和辅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提供业务指导和帮助。
7.2培训
7.2.1各级应急指挥机构人员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现代化办公、法律法规和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的培训,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7.2.2各级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强各类专业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
7.3演习
全区每年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由区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各部门组织相应的专项预案演练。演练要从实战角度出发,深入发动和依靠市民公众,普及应急救援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8监督检查和奖惩
8.1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区应急办、区纪监委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8.2对突发公共场所事件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质量,列入区政府考核内容,进行年度考核,对在处置工作中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直至追究责任。
9附则
9.1预案的管理
各级政府、应急救援专业部门、区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负有应急保障任务的单位,都要根据本预案和所担负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任务,组织制定相应预案和保障计划,报区应急办公室备案。
9.2预案制定与解释
结合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重大活动安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每次重大公共场所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区应急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委员会对预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并及时进行修订。各类协调管理机构的名称、指挥级别和协调职能按本预案的有关命名、设置和规定进行变更和调整。本预案由区应急办公室负责修订和解释。
9.3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正式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恐怖袭击事件处理方案
- 下一篇:教育公共事件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