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处置方案
时间:2022-03-30 02:24:00
导语:道路交通事故处置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总则
1.1目的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适应本区特点和未来建设、发展的需求,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应急体系,全面提高处置突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应急能力,确保重特大交通事故突发时实施有效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有力促进经济发展。
1.2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法规范,加强管理;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依靠科技,资源整合。
1.3编制依据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11号)、《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标准,实施应急救援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在我区辖区内发生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1.5道路交通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道路建设进度加快,近两年来两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临港新城道路初见规模,铁路交通初见规模,而深水港的启动,将造成大型货运车辆猛增。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自备车拥有量也大幅增长。目前,全区共有机动车辆5万,摩托车10万多,大大加剧了道路交通的压力。今年,我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稳中有降。但是,公路及乡村道路的道路安全情况不容乐观。年,全区共发生3万元以上或造成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共881起,死亡人数98人,受伤447人,直接经济损失877余万元。年,全区共发生3万元以上或造成人员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共496起,死亡人数92人,受伤373人,直接经济损失739余万元。其主要因素:一、公路及乡村道路的交通事故救护力量比较薄弱,尚未建立起交通事故急救系统。人员自救和救护意识及相关知识贫乏,缺少车载急救设备和救护知识培训。二、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等级和质量较低,各条道路都是混合交通状态,交通安全配套设施不完善。三、各种车辆及其驾驶员的数量都在呈几何级数递增,但交通民警的数量却增加不多,警力严重不足,失管、失控面仍很大,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四、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仍很淡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够。五、非职业驾驶员数量上升。在乡村从事机动车驾驶的从业人员当中,他们有的即使有了驾驶执照,但交通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在公路上人货混装、非客运车辆载客,驾驶病车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现象较为突出。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组织机构与职责
道路交通事故指挥部设在区应急联动中心,由公安分局局长任总指挥、分局党委成员任副总指挥。下设应急处理办公室(设在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其职责分别是:
制定警戒保卫、医疗救护、物资保障服务等工作方案,对应急工作进行总结,组织应急队伍日常的培训和演习等工作;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协调事故发生后的医疗救护、尸体运输保管和检验工作;负责通讯设施建设、维护及通信联络工作,确保24小时通信联络畅通;负责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人员运输、后勤保障和死伤人员家属及有关人员接待工作;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伤亡人员善后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负责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收集整理事故动态信息和处置情况,编辑上报市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参考;协调相关灾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工作。对军车发生特大交通事故,负责及时通报区人武部和市警备区。
2.2队伍编成任务
应急救援队伍由快速反应力量和基本救援力量组成,负责救治事故现场伤员,抢救财产及现场勘查等工作。
2.2.1快速反应力量
事故科及各交警中(大)队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车作为快速反应力量,时时处于战备状态。
2.2.2基本救援力量
事故辖区交警中(大)队作为基本救援力量,由事故辖区中(大)队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参加救援人数,但不得少于3人。其他交警中(大)队作为增援力量。
2.3指挥中心设置
指挥中心值班室设在分局指挥中心,24小时全天候值班,
3预测、预警
3.1预测
3.1.1建立监测网络。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本系统或本辖区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并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流制度,明确报送渠道、时限、程序。
3.1.2本区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库,各有关单位应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支持、配合道路交通常规数据库建设。常规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
(1)可能诱发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信息;
(2)辖区道路建设和交通状况;
(3)潜在的重大事故、灾害类型及影响区域;
(4)城区分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交通和基础设施情况,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常年季节性的风向、风速、气温、雨量等气象条件,人口数量、结构、特征及其分布;
(5)应急力量的组成及其应急能力、分布,应急设施和物资的种类、数量、特性及分布,上级救援机构或相邻地区可用的应急资源;
(6)可能影响应急救援的不利因素;
(7)数据库其它内容由区各专项应急预案分别作出规定。
3.1.3健全预报机制。加强本区各类交通信息的综合集成,分析处理,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机制,各镇、园区、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别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交通事故信息的汇总、收集、研究,及时做出预报,重要信息要立即报送。建立短期和中长期预测、预报制度。
3.1.4提高测报水平。建立道路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突发交通事故监测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建立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跨部门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预警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加强监测信息的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对事故监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2信息报告
3.2.1迅速报告信息。一旦掌握和发现突发重特大交通事故信息,有关单位和所在社区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立即根据其性质和威胁程度,将有关信息报告区应急联动中心、所在地镇政府、园区管委会、上级主管部门。市民有义务通过110等报警迅速报告。
3.2.2严格报告制度。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各应急机构发生所在镇、园区、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要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及时掌握和汇总相关信息,一旦发生特大交通事故,必须在接报后30分钟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口头报告,在一小时内分别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书面报告。报市主管部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应同时或先行向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报告。特别重大或特殊时,必须立即报告
3.2.3信息通报。区应急联动中心、各相关单位和部门要与毗邻区域加强协作,建立信息通报、协调渠道。一旦出现事故影响超出本行政区域的态势,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3预警
3.3.1预警级别。按照突发道路交通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区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等级(IV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IV级)以上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黄色等级(III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III级)以上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橙色等级(II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II级)以上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红色等级(I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I级)以上突发道路交通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大。
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3.2预警级别研判与。预警级别首先由主要承担交通事故处置的专项指挥部和相关职能部门,依照各自制定的预案所确定的预警等级提出预警建议,并报区应急委员会批准,严重级别以上的预警需由区应急委员会报市应急委员会批准后。
一般级别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报请区应急委常务副主任批准,较大级别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报请区应急委主任批准,严重以上突发的预警信息或宣布取消需市应急委员会统一或宣布取消。
3.3.3预警公告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
预警公告后预警内容变更的,应当及时变更公告。
3.3.4预警公告方式。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特殊人群、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3.5接处警规程。区应急联动中心根据有关规定、预案和职责与权限,明确规定报警、接警、处警的部门和第一响应队伍,明确其工作要求与程序,明确进入预警的相关部门、程序、时限、方式、渠道、要求和落实预警的监督措施。
3.3.6预警处置。进入预警期后,区应急管理办公室、区应急联动中心、涉及的镇政府、园区管委会、有关单位在报请区应急委员会同意后,可视情采取以下预防性措施:
(1)准备或直接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2)必要时,向公众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警告或者劝告,宣传应急避险和防灾减灾常识;
(3)根据需要,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事故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并进行妥善安置,并优先保障可能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的生命安全;
(4)组织应急联动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人员进入待命状态,视情况动员后备人员;
(5)调集、筹措所需物资和设备;
(6)加强警卫和治安管理,确保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公用设施的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7)特殊情况下,有关单位在报请区应急委同意的同时,应采取果断措施阻止事态的发展;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3.4预警支持系统
3.4.1加强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加预测预警体系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处置突发事故的反应能力。按照市有关预警指数和等级标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监测手段,强化专业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建设。
3.4.2由公安分局会同区应急办、区信息委,建立应急指挥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跨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预警信息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级别事故实施应急救援。
轻微事故:一次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
一般事故:一次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
重大事故:一次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
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重伤11人以上的;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的;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的;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
4.2响应程序
分局交警指挥中心(代号“宇540”)作为接警部门,接到报警后,迅速会同事故处理部门,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预测,讲清依据,了解清楚事故发生的大致区域、范围以及对后果作出基本判断,指派事故现场所辖中(大)队根据事故情况决定参加应急人数和方式方法。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车作为快速反应力量是第一响应队伍,接到报警后及时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同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在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分别响应,各负其责。
4.3应急处置
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分指挥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包含以下程序:由总指挥部根据现场事故级别及紧急程度,确定应急人数及方案,并第一时间通知各分指挥部展开现场救援活动。快速反应力量到达现场后,如人员财产损失严重的,应先开展救援行动,如现场力量无法满足需要时,及时向市级指挥部报告。对于突发的情况,如危险品、化学品车辆发生的事故,应及时向市级指挥部报告,请求支援。
4.4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工作由区政府新闻办负责,分局秘书科负责协同市、区政府新闻机构负责人工作,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有关事故情况,新闻稿件均以统一格式填报,上报前须经应急办公室审核。
4.5应急结束
现场勘验人员按照GA41-92《道路交通痕迹物证勘验标准》彻底勘验完事故现场后,向总指挥部报告,总指挥在接到情况后,由总负责人宣布应急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善后处理指挥部负责。指挥部设在事故发生地辖区中(大)队或指挥部指定的位置,牵头负责事故发生后的伤亡人员善后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
5.2调查、总结
对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由交警支队、检察院、保险公司等部门和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共同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及发生经过,认定事故责任,核清损失数额,并依法进行处理。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全部结束后,由应急办公室汇总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分别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报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保障
交警支队综合科、勤务科负责通信保障,具体负责人为综合科、勤务科科长。
6.2设施设备保障
交警支队综合科、勤务科负责设施设备保障,具体负责人为综合科、勤务科科长。
6.3物资保障
交警支队综合科负责物质和救援保障,具体负责人为综合科科长。
6.4其他保障
交警支队综合科负责运输保障。
交警支队事故科负责医疗保障。
交警支队各中(大)队负责安全和交通管理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通过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助等常识。在公路沿线事故多发点设置警示牌及报警电话。由车管科牵头,责成各中(大)队派员定期到辖区中、小学校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7.2培训
由应急办公室负责对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有关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同时将有关应急管理课程列为全体民警培训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
7.3演习
演习以不同环境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特大交通事故为主要演练内容,每年演习一次,每次演习后要请专家组进行总结评估。
8监督检查与奖惩
8.1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各部门应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奖惩方案。区应急办、区纪监委负责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8.2对道路的日常管理、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质量,列入区政府考核内容,对处置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予以适当奖励。对考核存在问题的单位,书面反馈给责任人,限期整改,直至追究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
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由公安分局指挥中心、交警支队事故科、综合科和勤务科共同负责。事故科负责预案实质内容的调整和完善,对可能发生的新情况进行补充备案。分局指挥中心、综合科、勤务科负责文字修改,就应急机构及人员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对预案归档管理。
9.2预案制定与解释
- 上一篇:火灾事故处理方案
- 下一篇:内河交通事故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