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时间:2022-03-20 08:46:00
导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中共*市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要求,以远郊农业地区为重点,按照“高效、生态、设施、精准、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生态岛等地区的农业板块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都市农业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但也应当看到,*农业相对还比较落后,距*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岛区的要求还有相当大距离。因此,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应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县政协常委会就加快发展我县现代农业开展了专题调研,并提出如下建议案。
一、正确认识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县农业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发挥*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形成了100万亩河蟹(含岛外养蟹)、16万亩“寒优湘晴”优质大米、10万亩无公害花椰菜、5万亩优质柑桔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产业基地,并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产生了一定数量的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逐步扩大,开发形成了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数十个品牌产品。与此同时,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县、乡镇两级努力探索科技推广、服务实施的新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就*农业整体而言,现代农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均还十分有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缺乏深度,大产业发展思路尚未真正明确。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还是以短期效益的功利目的为驱动的农产品品种结构调整,而以现代农业理念对农业内部结构、区域布局和规模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尚处于自发和摸索阶段,把现代农业作为现代化生态岛区建设中重要的大产业并与其它产业融合,从而大幅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比较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思路尚未真正形成,突破方向依然不明,指标体系、发展模式、运行途径、工作抓手也不十分明确。
(二)农业科技基础相对薄弱,支撑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农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于县级农技单位,主要从事农技推广和防病防疫工作。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这些单位的人员结构性矛盾和知识滞后性矛盾十分突出,高层次人才紧缺,研究力量严重不足。同时,乡镇、村两级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日渐萎缩,使工作无法深入到村,其它农技推广、服务资源分散,整合能力和综合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使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出现了“人散、线断、网破”的尴尬局面,难以适应生态岛区建设新形势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农业企业,研发能力也严重不足,新产品开发少、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差,导致科技对我县农业的支撑作用无法充分显现出来。
(三)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滞缓,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尚未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引进、扶持了一批如“华源”、“绿利”等有发展潜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但因投入后约束、监管机制不完善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等方面的原因,部分龙头企业不但没有发挥出其组织化生产的效应,反而带来了不少经济和社会问题。另有部分龙头企业处于勉强维持的状况,带动作用不明显。同时,我县现有5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体规模不大,运作不够规范,经营能力偏弱,联系、带动的农民数量还不多,难以组织起更大规模的生产。另外,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土地主要掌握在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户手中,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和效益低。大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使土地难以集中进行规模经营,而且阻碍了基于规模化生产才能取得实际效益的设施、科技的投入。
(四)特色种源保护形势严峻,品牌效应尚未有效发挥。*特色农业种源是*现代农业赖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但由于对种源保护的认识不足,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使我县种质资源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未能得到实质性改变,而且白山羊、水仙等名、特、优品种自然特性正在退化、异化现象十分严重,作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的品牌效应逐渐退化乃至消失。即使象花椰菜、红梗芋艿等虽已形成生产规模,但也由农民自行选种、留种,导致种质资源中一些好的基因丢失。
(五)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产业链延伸尚未深入。农业基础设施既包括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又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就目前而言,我县较为注重对农业初级产品产前和产中水利、道路、农资供应等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对产后深加工、流通、废弃物利用等产后环节及农业综合教育、科研、推广等社会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还显得明显不足,使得农业产业链向符合现代农业生态化、信息化方向深层次延伸的力度相对较弱。
(六)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现代农民队伍尚未培育形成。我县目前从事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村劳动力大多是50岁以上的农民,习惯于分散的、落后的传统农耕方式,所掌握的现代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较少,且接受、掌握农业技术的意识和能力都不强。同时,其中不少人员安于现状,缺乏远见,甚至较为极端地注重眼前局部利益的得失,成为以土地流转集中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态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通过直接的培训教育和间接的潜移默化,尽快培育形成现代农民队伍也是*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着力解决发展*现代农业的几个问题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市场需求,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设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现代农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整个过程,而且模糊了三次产业的界线,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种源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及都市型产业等方向渗透、扩展,与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这庞大的综合体系中,*农业应选择什么样的突破方向和发展模式?*是*大都市郊区,是*21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因此,*农业必然是依托*,服务*,功能、布局、结构与*发展战略相一致的都市型农业。与此同时,根据*三岛功能定位,*农业在注重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强调其生态功能,必须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和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发展组织化、规模化、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根据上述两点,*农业的发展取向应为都市型生态农业。为此,建议现阶段应重点着力解决以下四个方面关键问题。
(一)坚定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规划、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
1、落实三岛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地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根据*三岛功能定位,以海洋装备产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将集中布局在长兴岛,而面积达1300平方公里的*本岛,第二产业的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第三产业和其它高端产业的引进在实质性开发前也不可能达到较快发展的速度。因而*岛域规划提出的“绿色食品岛”概念,正视了*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多数的现实,作为当前和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发展的重点进程和目标。因此,现阶段全县上下应统一思想,脚踏实地,把发展本岛现代农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到突出位置。
2、深化、细化、完善农业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和工作措施。在岛域总体规划落地后,相关部门即着手配套了至*年的农业中远期规划。同时,“*”规划也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县农业的发展目标。但这些都还是较宏观的规划,应在认真实施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农业规划,按照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向,研究、落实具体目标、产业布局和工作措施。在产业布局规划中,应重视在崇国有农场在岛域总体规划中的战略地位,注重发挥其土地成片、规模集中、易于调配的优势,使农场地区更好地按照三岛功能定位进行统一规划,使之与县域现代农业发展相协调;应重视乡镇农业的传统特色和发展优势,明确各乡镇不同的产业布局和突破重点,努力促进各乡镇特色产业片区的形成。
3、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努力形成融合互动的产业布局。应按照都市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认真研究、合理调整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及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研发等相关产业的结构比率,大力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外向延伸,以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现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突破口,认真研究相关产业的发展背景,充分利用*生态品牌优势,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内涵。可按照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相关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共同制订彼此依存发展的融合型专项规划。促进农业向加工、休闲、观光、会展、教育、科研等边缘产业的渗透,努力形成融合互动的产业布局,从而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使我县农业业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二)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切实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
1、努力争取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新突破,有效利用岛外资金共同建设产业基地。首先,必须正视、解决*现代农业园区存在的诸多问题。*现代农业园区是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33平方公里,园区内水、空气、土壤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完善。但由于土地权属等问题,园区成立六年来始终未能得到实质性发展,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形成与壮大。建议县政府对此应引起充分重视,积极运用资源调配的行政权,用一揽子方法彻底解决园区的发展瓶颈。积极协调、解决华源集团占地问题,使园区能够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使园区招商引资功能充分调动出来,集聚龙头企业的效应充分显现出来,对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次,必须充分调动乡镇的积极性,督促乡镇象二、三产业招商引资那样重视农业招商引资,让引入的农业实体企业把农户组织、带动起来。再次,鉴于农业投入风险大、周期长的特点,研究制订比引入工业企业更为优惠的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管理服务等政策,直至对明显带动农户增收的龙头企业实施投入阶段全额退税乃至资金奖励的政策。
2、实施平等竞争的产业政策,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新亮点。应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为*特色农产品、其它规模化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制订、实施更加积极的、适用于包括引进企业在内的所有农业企业和组织的土地使用、税收、融资等产业政策,支持*现代农业的突破性发展。尤其在资金扶持方面,应统一标准,根据所带动的农户数量、品牌与标准认证、经营规模等情况,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平等扶持,营造平等竞争的公平环境。
3、指导扶持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加快形成乡镇特色产业片区。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同时,乡镇政府应根据本区域产业特色和产业规模,有所侧重地加大对农村中介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与扶持,切实解决其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组织效应,把分散的农户集中起来,加速形成乡镇特色产业片区并向规模化经营发展。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创业风险基金或贷款担保基金,并制订完善的、统一的使用标准,一方面刺激其发展欲望,另一方面帮助克服资金流动困难。对已经申报注册,具有较大影响力,运作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则通过项目倾斜、政策性奖励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
4、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农业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对部分市场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确需特殊扶持的龙头企业,应认真总结前几年支持、扶助方式成败的经验教训,在给予项目、设备、资金扶持时,应对其具体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市场前景、资金后续投入保障、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定、把关,并以财产质押、参与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等形式建立必要的约束、监管机制,坚决杜绝部分人在缺乏后续资金保障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情况下,利用项目扶持政策,使用集体土地、政府资金,资产和利润归自己所有,风险和不良后果由政府承担的“烂尾工程”现象,确保龙头企业健康、快速成长。
5、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前段时期植树造林过程中,我县积极探索、实施土地流转的政策,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应在此基础上,根据*的特色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加以深化、完善。一方面,可以结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离土农民及时提供小城镇保险或其它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形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参股、合作、用工等形式,使一部分农民离土不离农,就地开展农业生产,既可分享股权等财产性收益,又可获得工资性收入。对一部分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长期在岛外或县内城镇就业的特殊农民群体,则把土地流转作为获得特殊优惠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前置条件,鼓励这部分农民自愿流出土地。
(三)研究、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岛内农业生产内部循环。
1、充分认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生态农业所要求的是循环型的大农业,其本质并不仅仅在于减少、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更主要在于运用生态学原理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并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更大可能和更大空间,使现代农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同时得以发挥。中共*市委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决议》中也要求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强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的功能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性生态岛区,对各类废弃物简单的物理、化学处理方式显然与之不符。因此,必须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尽早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研究创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方式。根据先行地区的经验,农业废弃物转化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沼气技术。但这属于较初级的利用方式,是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在一定水平之下的利用方式。*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需要更高层次利用方式。为此,建议从更宽泛的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的层次进行研究、创新、开发农作物秸杆发电,生物质气化、液化燃料,有机肥等转化利用方式,并以此为中心环节,将组织化的种植业、规模化的养殖业及林业、农产品深加工业连接起来,实现岛内农业资源、能源相互交换的循环体系。
3、列入争取市级财政支持项目。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技术要求高,投资数额巨大,并且同时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岛区建设以及涉及到*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意义。其部分关键技术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应用,相关设备国内也有生产,技术难关攻克难度不会很大,完全可以作为大产业项目争取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资金、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全方位的支持。如争取支持成为可能,*现阶段应首先做好应用规模、规划布局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四)努力增强科技基础和攻关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1、改革现行体制,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应针对现行县、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的矛盾,加大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网络。对其中应由政府承担的推广、服务职能,应切实按照“服务政府”的要求,落实并充分保障技术人员编制和所需资金。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采取基础理论和针对性工作并重的方式,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对半服务半经营项目,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加以解决,使政府的推广、服务功能与企业化经营功能分开。同时,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积极培育、引进农业科技研创人才,并实行科技成果评定、奖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从而形成数量充足、技能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和研创队伍。同时,要认真总结“科技入户”工程的经验,积极探索农技服务的新途径。
2、依托科技合作和创新基地,开展农业关键技术攻关。现代农业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但*目前农业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研究领域人才缺乏,科研基础较为薄弱。为此,一方面要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合作,根据*的种质资源特点和农业发展需要,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目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针对性地对关键技术开展课题攻关,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果。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市科委的合作,切实推进前卫村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务必使其真正发挥效能。同时,充分利用农业企业利益驱动机制,以企业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能力,组成生产与研发的联合体,进行农产品和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成果转化。
3、强化农业科技培训,优化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要件,也是农民适应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非补贴性、可持续增收的基本需要。为此,应根据现代农业的要求,以乡镇为主体,加大农业科技培训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和教育、科技、文化、新闻等部门应密切配合,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音像制品、培训班、科技展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培养种养能手和技术骨干,从而培育形成适应、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民群体。
- 上一篇:社会就业项目工作方案
- 下一篇:县政协经济委员考察报告
精品范文
10加快水利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