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时间:2022-11-05 05:57:00

导语: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州地质灾害特点、现状,制定本防治方案

一、2007年地质灾害概况

2007年,全州共发生地质灾害18起,灾害级别均为小型,其中滑坡16起,崩塌2起,造成23户房屋损坏,2户房屋倒塌,1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19.77万元,其中,1万元(含1万元)以上的8起,1万元以下的10起;砚山县成功预报八嘎乡蚌岔村民委血马冲一队滑坡地质灾害1起,避免了13人伤亡和4万元经济损失。砚山、马关两县通过爆破手段,排除危岩13处,确保了33户145人的的生命财产安全。马关、广南、麻栗坡县共组织3个村寨148户696人搬迁避让。全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地质灾害按时间分布情况:3月份1起,4月份1起,5月份2起,6月份2起,7月份3起,8月份2起,9月份7起;按县分:砚山县9起,马关县3起,麻栗坡县2起,广南县2起,西畴县1起,**县1起。与2006年发生地质灾害23起,直接经济损失1041.52万元相比,地质灾害发生起数有所下降,直接经济损失大幅度降低。主要原因:一是往年的地质灾害频发区得到有效防治、治理或搬迁避让。二是与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对区域性发生地质灾害进行预测预报,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三是本年度没有发生因工程建设或者地质灾害防治未落实引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二、**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降雨趋势预测

据**州气象台**年气候趋势预测资料,预计**年降水总量全州大部地区为正常。其中1—4月全州大部地区为正常至偏少。5月降水量正常至偏多。雨季开始期正常至偏早。6—8月全州大部地区降水量为正常,9—10月全州大部地区正常至偏少,雨季结束期大部地区正常至偏早,主汛期6-8月强降水天气频繁。

(二)地质灾害预测

**年地质灾害频度及危害程度与2007年大体相当,灾害高发区主要分布于盘龙河中下游,**县中西部、西畴县西南部、麻栗坡县西南部、马关县西南部及广南—富宁一带,新、改、扩建公路沿线及重点工程,矿山地带。预测依据:一是降雨因素。**年6—8月总量全州大部地区为正常,9—10月总雨量全州大部地区正常至偏少。二是工程活动因素。随着我州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地质环境扰动较为强烈的公路、水库、中小型电站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新、改、扩建公路项目相对较多,尤其是中小型电站,大多为招商引资项目,项目业主缺乏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经验和资金投入,存在诱发地质灾害的较大隐患;我州矿业开发较为活跃,现有的矿山和废弃的矿山多,加之全州进行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需要整合和关闭一些布局不合理、安全隐患大、污染严重的矿山。关闭的矿山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三是地震活动影响。近两年来,我州境内有感地震频繁,因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仍需防范。

三、地质灾害分布,威胁对象

我州属典型的岩溶石山区,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全州各县均发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大部分隐患点主要分布于马关、麻栗坡、**;其次为富宁、广南、西畴;再次为丘北、砚山。经专业队伍和州、县国土资源局初步调查,现已初步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58处,5561户25522人和59所中小学校13781名师生受到威胁。

四、重点防范期

根据我州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为主和一定数量的泥石流沟的特点,而这些地质灾害发生多与降雨为主要诱发因素,汛期土层饱水程度增高,抗剪切强度大幅下降,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结合我州今年降雨趋势,确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8月。其中,滑坡为6—9月,崩塌为5—10月,泥石流为6—8月。

五、重点防治区

根据《**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我州属滇东南地质灾害防治区。其中,马关、麻栗坡县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余6县属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根据这一划分和我州近几年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分布和特点,将我州地质灾害防治区大体划为2个重点防治区和1个一般防治区。

(一)马关—麻栗坡—西畴重点防治区

本区属中低山峡谷地貌,处于盘龙河中下游。出露地层以寒武系变质岩、泥盆系、二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为主。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岩石破碎、片理发育。区内锡、锌、钨、铝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历史悠久,矿业活动频繁。区内已发现的隐患点多达270处,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较易发区。

区内防治重点是矿区、已建和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区、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重要公路两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二)广南—富宁重点防治区

本区属中低山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以泥盆系、三叠系凝灰质泥岩、凝灰质粉砂岩、灰岩与白云岩互层,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和辉绿岩、辉长岩为主。区内金、锑、铝、煤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活动较强。区内已发现的隐患点达143处,属地质灾害较易发区。

区内防治重点是矿区、已建和在建水利水电工程区、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重要公路两侧及旅游区(景点)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

(三)一般防治区

本区包括**、砚山、丘北县,区内以盆地地貌为主,地形相对切割深度不大,较为平缓。出露地层以泥盆系、三叠系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区内金、煤、锰、铝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活动相对较强。区内已发现的隐患点145处,属地质灾害较易发区。

区内防治重点是矿区、城镇及农村居民点、重要公路两侧及旅游景点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灾害。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关注民意,关注民生,突出重点,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以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切实抓好重点防治区和预案编制、监测预警预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群测群防、应急处置等重点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部省有关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确保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工协作”的原则,国土、建设、水务、交通、民政、卫生、教育、气象等成员单位要在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上下联动,把本地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责任和各项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到实处,对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应逐点提出具体的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各有关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单位,要按本部门的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本部门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并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二)继续推进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指导下,基本建立了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针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简易监测的群测群防体系。实践证明,群测群防确实是减轻地质灾害危害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州成功避让突发性地质灾害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各县要继续强化和推进群测群防的各项制度建设和措施的落实,巩固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三)严格汛期值班制度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汛期(5—10月)要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乡(镇)所人员及监测人员应在岗到位,保持信息畅通。

(四)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各县应按照《条例》、《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和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4〕267号)、《关于做好小型矿山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工作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3〕1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云国土资环〔2006〕11号)要求,督促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工程(含新建、扩建城镇,水利、水电、公路、厂矿等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规范工程活动,加强地质环境保护,杜绝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对违反《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行为,按相关法律依法追究责任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五)加强汛前、汛期、汛后巡查、检查和复查及总结工作

各县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在汛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和排查,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重点防治的隐患点、危险点,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对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编制单独的应急预案;汛期要加强检查,做好应急调查处置工作。汛后要进行复查总结工作。

(六)积极实施搬迁避让工程

各县要因地制宜,多方筹集资金,灵活地采取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相结合,对有明显迹象、直接威胁分散居民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有计划的搬迁避让。对特别危险、威胁人口相对较多,造成经济损失大且不宜搬迁,确需治理的危险点,要积极想办法,限期治理。

(七)落实防治经费

经费的落实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重要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条例》和《**年国土资源目标责任书》的要求,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财政预算经费并形成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作为当年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治理、地质灾害基础调查、群测群防、应急调查专项经费。

(八)认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通过积极努力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州丘北、广南县已被列入2007年中央预算内安排的地质灾害普查县,有利于查明县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为科学防治提供决策和依据奠定坚实的基础。两县要珍惜机遇,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做好协调,落实配套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九)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是区域性的趋势预报预警,是科学防治地质灾害的具体体现和举措。主要针对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危害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对某一区域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作出预测,然后再通过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对单点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州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已于2007年试运行,今年汛期将正式启动。预报信息后,各县要及时将灾害发生信息及时反馈到州国土资源局和州气象局,以便汇总进行数据分析,提高预报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同时,各县要积极努力,使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早日启动。

(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应视具体情况,按照同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和程序启动预案。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有条件的县,要适时组织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演练,增强临灾害处置的应变能力和适用性。

(十一)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关键在于预防,而现阶段,最直接、最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途径,就是通过培训增加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和知识,使其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更加自觉地避免引发地质灾害,参与监测预防,及时发现灾害前兆、组织临灾避险,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各县人民政府要按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进一步增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的要求,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和培训,让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多发区领导干部和群众知晓地质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和产生的因素、特点和征兆,掌握使用监测工具、进行简易监测、预警预报,明确撤离路线和临灾自救互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