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时间:2022-11-04 06:06:00

导语: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07年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地灾现状调查分析,我市今年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共55处(详见附表)。

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影响范围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多为小型地质灾害隐患,故影响范围限于灾害点附近区域,威胁对象主要是灾害隐患点附近居民、行人、房屋及设施等生命财产安全。通过排查分析,各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如下:

德清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处,主要分布于莫干山镇、筏头乡、乾元镇,以新市镇为中心的东部平原地区存在地面沉降隐患。根据该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地质灾害发生历史频度和强度,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地区为该县西部山区,这些地区山体构岩性较为破碎,且修路、削坡建房等人为工程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发生地质灾害机率较高。筏头乡和莫干山镇将作为今年的地质灾害主要防范区域。

长兴县地质灾害与地下采煤、开挖坡脚、削坡过陡和爆破振动等人为因素有关。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白岘乡访贤村凤凰亭滑坡等10处,这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差,潜在危害大,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三种,且以崩塌、滑坡为主。崩塌主要发生在公路沿线陡坡、矿山陡崖,且以岩质为多;滑坡一般发生在采矿、修路、建房等形成的人为削坡处,岩质、土质均有,以土质为主;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该县西北部地下采煤区,均为冒顶型塌陷。

安吉县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是章村、杭垓、天荒坪、昆铜、上墅、报福、良朋、山川、孝丰等9个乡镇36个重要地质灾害点。特别是梅汛、台汛期间,由于降雨强度大、时间长、范围广,由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将会增多;一些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极易发生泥石流;工程建设人为开挖坡脚、乱砍滥伐,也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其它类型的地质灾害也可能会少量发生。

市本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3处,主要分布于吴兴区的埭溪镇和**开发区的杨家埠镇等丘陵地区。此外,我市大部分废弃矿山由于开采宕面扬程高,坡度较陡,岩体不稳定,公路、铁路等交通沿线切坡修路及山区农户切坡建房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汛期可能会引起塌方、滑坡等地质灾害;东部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引发地面沉降的发生,威胁到南浔、练市、菱湖等镇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

三、重点防范期

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4月至10月中旬的梅汛期和台汛期。根据市有关部门的预测,今年4月至6月春雨、梅汛期雨量将多于去年,影响我市的台风可能也较往年多,强度大。由于降水持续时间长,土体软化、饱和,极易诱发以山区风化岩及松散坡积层土体滑坡、公路边坡、矿山宕面及废弃矿点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7月至10月中旬的台汛期降雨强度大、范围广,由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将会增多;一些矿山尾矿坝和废渣堆放点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切坡建房或修建公路后,遭遇灾害性天气时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或岩体崩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该方案的要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落实汛期险情巡查、值班、灾情速报等制度。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防灾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防治原则,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灾害防治网络,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落实监测人,并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市、县(区)国土局(分局)发放防灾明白卡,卡上须载明具体防范措施及紧急处置办法。

(二)加强宣传,强化防灾意识。要切实加大防灾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标语、网络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要利用年初发放的培训资料、宣传画、年画等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所在乡镇、村有关人员及灾害点附近村民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防范意识,完善群测群防体系。

(三)健全制度,强化措施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地质灾害的预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认真做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汛期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明确责任,对重要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工作,落实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预防措施,明确监测任务和人员。一旦出现灾情或险情,应视灾害程度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必须迅速、准确,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规模、种类、伤亡人数、发展趋势、可能涉及的范围及经济损失等内容。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了解灾情,组织抢救,把受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四)加强管理,强化部门合力。各级相关部门要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以及谁诱发地质灾害由谁治理的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年度防治方案的制定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组织实施,水利、交通、建设、教育、旅游、农业、林业、环保以及电力、铁路等部门要按各自的职责分工,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根据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区域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性质、规模、危害后果制定本部门的预防措施。

(五)加强项目评估,强化源头防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建设项目,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