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时间:2022-11-04 03:47:00

导语:市农村综合改革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农村综合改革方案

**年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以“三改革、一化解、一建立”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化解义务教育债务、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和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扶持激励措施等工作,力争使我市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好职责

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班子换届情况,及时调整充实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做好协作配合工作,形成人员稳定、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全面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和做法,认真做好各项材料整理工作。继续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的宣传报道,坚持信息简报制度,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加强“一办四组”工作机构的沟通联系,积极发挥成员单位作用,做到机构不散、工作不乱,合力推进改革。

二、深化机构改革,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各县区在全面完成乡镇机构设置、事业单位调整、人员调整分流等工作基础上,要将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转移到转变政府职能上来。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四大功能,推动乡镇政府服务理念、内容、方式和载体创新,健全与乡镇政府职能相适应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由全能管理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形成县区、乡镇两级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各县区要按照依法行政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结合乡镇公共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农村行政执法工作,开展乡镇行政执法责任制试点,进一步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及时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评估,跟踪了解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确保人员编制不反弹。

三、深化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努力构建新型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完善和规范以县区级政府管理为主、正常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各项改革措施的经费保障工作,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分类管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新增财力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

四、加快化解乡村债务,积极防范债务风险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优先化解义务教育债务的精神,将义务教育债务作为全部化债工作的重点,在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因修建校舍和购置设备形成债务的化解任务。各县区要结合实际,认真核实,锁定义务教育债务底数;制订化解义务教育债务计划,建立化解义务教育债务激励和责任机制;认真落实举债审批、偿债准备金、债务动态管理和化债责任等债务管理制度,把化解债务与乡镇领导干部任期目标挂钩考核。同时,按照“适度举债、讲究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举债的关系。

五、加快推进“两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信用合作、入股以及其它符合法律法规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股份,开展合作经营,引导农户把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长期股权,变分散的土地资源为联合的投资股本,通过直接经营、参股经营或租赁经营等方式进行企业化运作,按股分配获取收益。认真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积极探索盘活农村宅基地的有效办法,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标准,实现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使用。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的确权发证,真正使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房成为农民群众的生活资源和生产资料。

六、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增强村级组织功能

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意见》(湖委发〔**〕29号)要求,积极采取可行、有效的措施,加快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完善信贷支持,引导创业就业,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村级组织运转的经费补助力度,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积极拓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路子。积极推进农村生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探索开展财政补助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相挂钩的扶持激励措施,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