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案
时间:2022-11-01 09:12:00
导语: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及《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和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1.总则
1.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2目的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我县实际,整合现有应急救援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整合现有事故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保障体系;整合现有信息系统,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防患未然、科学减灾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防范体系。通过加强和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结构完善、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符合县情的全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1.3工作原则
1.3.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县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县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遇到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可以调动本县范围内一切人、财、物力用于应急救援。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权,对事故实施救援。
1.3.2以人为本,健全机制
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作为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的科学指挥和人员的安全防护;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有效机制。
1.3.3明确职责,加强协作
要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不同类型事故应急处置的牵头部门和单位,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主动配合、密切协同、形成合力。
1.3.4平战结合,整合资源
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开展演练活动,按照“统一组织领导,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提高装备水平”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1.3.5快速反应,高效运转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保证预警、响应、处置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出现险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加强救援人员培训和演练,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不断完善预案,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1.3.6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贯彻依靠科学抢险救灾的方针,实施科学救援。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研究,规范防控措施和救援流程,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作用,实行民主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科技水平。
1.4编制依据
1.4.1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规定,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相应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4.2政府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省、市、县各级政府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
1.4.3客观要求。我县应急救援体系存在诸多局限性,救援力量分散,指挥职能交叉;管理薄弱,反应迟缓;技术装备落后,救援能力差。尽快制定我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实施演练刻不容缓。
1.5现状
我县境内危险源较多,特别是化工等危险性大的企业,这些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危害大,波及面广,后果严重。因此,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极为迫切,意义重大。
目前,我县有关部门和企业已有各类救援机构,特别是几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救援队伍,并均已进行过演练。这些救援队伍专业分工明确,隶属关系不一,力量分散,当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调度指挥不畅、运作不协调,会影响救援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应建立高度统一、责任明确、指挥顺畅、配合有序、反应灵敏、抢救及时的应急救援体系。
1.6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所称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县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生产安全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设工程、特种设备、交通、火灾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1.7应急救援预案总体框架
全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由**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县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单项预案和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构成。
1.7.1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整体预案,从整体上阐述应急的方针、政策、组织机构,救援措施及相关职责,应急救援行动的总体思路,是事故应急救援的基础工作。
1.7.2单项预案。由政府相关部门编制的主要阐述本部门、本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应急的组织体系、方针、应急资源、应急的总体思路并明确各应急组织在应急准备和应急行动中的职责,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和管理规定。各单项预案应与本预案相衔接。
1.7.3各生产经营单位均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是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聘请中介机构对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预案,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1.1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作为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负责统一规划本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组织检查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查和备案工作;组织检查应急救援机构的应急准备工作情况;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分析预测重大事故风险,及时预警信息,保持应急体系正常联络;业务上接受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导,必要时按照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调度,调集本县应急救援力量实施跨县增援。
2.1.2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生产安全事故现场救援的指挥机构,由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指定,接受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成员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各相关部门领导、事故发生地政府领导组成。主要职责:迅速设立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营地,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安全措施;及时向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指挥救援队伍施救;负责对事态的监测和评估。
根据事故的类型和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由一个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组成。各类事故现场指挥部牵头部门分别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事故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牵头;建筑施工事故由县建设局负责牵头;锅容管特事故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牵头;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由县公安局负责牵头;其它事故分别由其主管部门或县政府指定部门负责牵头。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人员组成: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2.1.3设立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具体承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李世勤兼任。
2.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下设四个专业指挥部,牵头单位一把手担任专业指挥长,副职担任副指挥长,协作单位任成员。专业指挥部办公室分别设在牵头单位,办公室主任由牵头单位副职担任。各专业指挥部受县安全生产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领导,平时对本系统下属单位的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预案,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各专业指挥部牵头组建单位负责制定科学、实用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办公室备案。
第一专业指挥部,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建。负责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第二专业指挥部,由县公安局牵头组建。负责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事故、火灾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第三专业指挥部,由县建设局负责牵头组建。负责建筑施工、工程质量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周海清
副组长:李红旗
第四专业指挥部,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牵头组建。负责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组长:王文勋
副组长:吴克俭
2.2组织体系结构描述
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依据事故的性质和危急程度,整合各相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政府的力量,组建若干个应急救援工作组。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组长由牵头部门负责分管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可根据实际情况经过协商后确定。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展开救援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支持和协同,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2.2.1安全保卫组。由县公安局负责。主要职责:负责人员、财产安全和事故现场秩序的稳定,组织警力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和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并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保管和分发。
2.2.2事故救援组。由县公安局和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当启动各单项应急救援预案时,由其各自牵头部门负责,由主管副职任组长。主要职责:组织协调警力和消防等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2.2.3医疗救护组。由县卫生局负责。主要职责:协调组织医疗资源,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紧急施救,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并做好防疫工作。
2.2.4后勤保障组。由指挥中心负责,组织协调民政局、交通局等有关部门。主要职责: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工作,保证救援所需物资的供应和派遣运输工具,确保将救援物资以最快的速度送达。
2.2.5现场监测组。由环保局负责,组织协调气象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职责: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气象条件、空气、土壤和水体等污染情况进行检测,以便于对事故性质、事态发展的准确监测和评估。
2.2.6事故调查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主要职责:配合上级调查组开展对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2.2.7善后处理组。由当地政府领导及公安、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会、相关保险机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安抚遇难者家属,按照有关规定做好赔偿工作。
2.2.8新闻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播电视局等部门配合。主要职责:组织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新闻报道工作。
2.3应急联动机制
2.3.1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和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专业应急救援指挥部构成全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按照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重点装备一些骨干应急救援队伍,重点组织好景化公司的救援队伍,使之既是本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骨干力量,又能为全市专业救援工作服务。通过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和现代通信信息网络,使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形成有机的整体。
2.3.2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加强与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相邻各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联系,以便需要时请求支援。
2.4应急救援机构
依托现有救援队伍,整合社会救援力量,建立起专业救援队伍,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烟花爆竹事故、建设工程事故、锅容管特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等救援工作。各专业救援队伍作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的一部分,接受市、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
3.预测、预警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事故的监测、报告工作。主要职责是:建立监测网络;对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对全县事故征兆动态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做出预警。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时,都应当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2预警
3.2.1报警。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及时采取救援行动的同时将事故有关情况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救援路线)、初步判定的伤亡情况、导致伤亡的因素、尚存在的危险因素,事故抢险处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事故原因、性质初步判断,需要事故抢险处理的相关事宜,需要哪一类的救援队伍、联络人和联络方式。事故报告采用电话报告和传真相结合的方式,先电话口述后传真文字报告,由各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先期采取救援行动的同时逐级上报。
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警电话:4228584
传真:4228584
3.2.2接警。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保证24小时有人值班,接警人员要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判断报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马上将接警内容报告给当地及上级政府机构。
3.2.3预警预防行为。现场救援人员要及时疏散现场无关人员和群众,设立警戒范围,使用检测仪器对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进行检测,对险情进行评估,有重大险情的,应通知所在地政府,由所在地政府统一对外险情公告,影响面较大的可以局部中断电视节目,向公众险情。及时组织群众转移并妥善安置,公安部门要做好现场治安维护工作。相邻省、市、县边境地区发生重大险情的,应立即通知相邻省、市、县地方政府。
3.3预测预警支持系统
3.3.1按照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要求,建立起统一技术标准,并能进行数据交换的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平台,确保通讯畅通,信息共享。
3.3.2应急资源管理系统
建立全县应急救援资源管理数据库,并与市应急救援资源管理数据库对接,保证指挥中心能够随时掌握、查询应急资源的地点、数量、性能等信息和有关人员、队伍的培训、演练情况。
3.3.3应急信息管理系统
指挥机构要建立信息管理数据库,对应急预案、重大危险目标及重大危险源的状态、危险物品的主要性质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3.3.4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应急办和相关部门要及时对事故发生的地点、类型和特点等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收集整理,并提出相应的预案、专业救援队伍、救援装备、物资、专家、应急技术要求,输出备选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持。
3.3.5会议和办公系统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地政府提供场所并配备相应设施,以满足应急救援领导和指挥中心成员进行指挥、召开会议和指挥中心机构日常办公需要;装备和完善现场指挥平台,以满足现场指挥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临时工作需要。
3.3.6安全保密要求
鉴于应急救援工作的特殊性,指挥中心装备必须满足安全、保密的要求,保证数据运行、传输不间断、不丢失。
3.4预警
建立事故预警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事故预警。
(1)重大危险源失控或有可能失控的;
(2)已发生的事故有可能导致其他事故发生的;
(3)其他地区发生的事故有可能影响本地区的;
(4)下一级事故发生后,事故影响在扩大或有可能扩大的,本级要做好预警准备;
(5)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的。
预警级别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范围为事故发生地、参与救援的机构与人员、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针对紧急情况的严重程度,将响应级别划分为4级:
4.1.1四级紧急情况:死伤或失踪人数为1~2人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并可能增加新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1.2三级紧急情况:死伤或失踪人数为3~9人,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并可能增加新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1.3二级紧急情况:死伤或失踪人数为10~29人,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对周围群众和环境构成较大威胁。
4.1.4一级紧急情况:死伤或失踪人数为30人以上,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对周围群众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针对不同的响应级别,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根据具体情况,明确事故的通知范围、应急预案的启动级别、应急力量的出动和设备、物资的调集规模、疏散的范围等。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应急救援人员信息。包括:姓名、年龄、从事专业、职称、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家庭住址、在应急救援中心职务、联系电话,由所在应急救援机构负责提供。
4.2.2事故信息。包括引起事故的物质信息、事故的地点和场所等,由事故单位提供,现场指挥部掌握;事故的起因、预警指标、危害分析结果,由现场指挥部提供,并逐级上报给县、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4.2.3死亡、受伤和失踪人员的数量、姓名等,由事故单位提供,现场指挥部掌握并。如果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由现场指挥部上报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知市外办、侨办、台办,按正规渠道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并上报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4.3基本响应程序
4.3.1预案启动程序
四级紧急情况,由县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启动县级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告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三级紧急情况,报请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启动市级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告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级紧急情况,报请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启动省级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告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一级紧急情况,报请省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启动省级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告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4.3.2应急行动程序。接到险情报告后,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认为需要救援的,应立即下达指令,调集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并将事故情况报告给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首先由现场指挥部观察了解险情,迅速制定抢险方案或利用预先制定好的抢险方案,由现场指挥部最高级别的行政领导分别对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疏散等队伍下达任务,各救援队伍必须按照一查险、二救人、三救物的原则,依令行事,并随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抢险情况,供现场指挥部调整抢险方案。在事故抢险过程中,现场指挥部有绝对的指挥权。
4.3.3应急准备。各应急救援组织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做好人员的培训,备足应急设备、器材和物资,做好预案的演习和公众应急知识的培训工作等,确保队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4.3.4初级反应。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接到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应急准备指令后,必须按照预警响应级别,迅速召集相应规模的人员,参与救援。
4.3.5扩大应急反应。随着事态的扩大,各应急机构必须及时调动预备救援队增援,并随时准备调用后备救援力量。
4.3.6应急资源的管理与使用。各应急救援机构、队伍都必须储备相应的应急资源,并做好平时的维护管理工作。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规划全县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组织检查应急救援机构的应急准备工作情况和装备的完好率,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培训和演习。在应急过程中,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可以调用任何专业救援资源,救援所需物资出现短缺时,可临时就近调用或征用物资。根据抢险需要紧急调用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拒绝。
4.3.7与县外救援力量协同救援时,以我县救援力量为主,负责核心区域的救援工作,外县救援力量为辅,负责外围和辅助救援工作。
4.4指挥与协调
当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或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救援命令后,由现场指挥部具体组织实施救援工作。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与上级机构、比邻地区机构、现场指挥机构的协调工作,采用电话和传真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以网络信息作为补充。
4.5新闻
及时向公众和媒体事故伤亡及救援信息,有利于澄清事故传言,减少谣言的流传。因此,凡发生死亡或失踪3人以上事故,应将伤亡情况、损失情况、救援情况以规范格式向媒体,必要时可以通过召开新闻会的形式向公众及媒体公布,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4.6事故快报
4.6.1快报范围
事故快报的范围包括:工矿商贸企业伤亡事故;消防火灾、道路交通、铁路运输、农用机械和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
4.6.2快报时限
接到事故信息后,按照以下规定报告: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4.6.3快报内容及方式
事故快报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区域及发生地的行政区域等。
在事故报送的方式上,一次死亡(遇险)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或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发生后,要使用网络传输软件(传真)和电话同时报告,实行双汇报。
4.7应急结束
事故已得到控制,重大险情已经消除,死伤人员已全部找到并送到救治点得到妥善救治,事故主要信息已经采集,善后工作已有序展开,无群体性事件发生,即应判定为应急结束。由应急救援指令的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宣布解除应急状态。宣布应急结束后,各应急机构须及时补充应急救援所需物资和器材,重新回到应急准备状态。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安监、公安、民政、环保、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相关部门参加,组成善后处理组,具体分工:灾后重建、物资和劳务征用由当地政府负责;社会治安由公安部门负责;人员安置和赔偿工作由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等部门负责;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由环保部门负责;疫情控制由卫生部门负责。各单位对所负责的善后工作要制定严格的处理程序,尽快恢复事故发生地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
善后处理程序:人员安置?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物资和劳务征用?补偿?灾后重建。
5.2社会救助
根据事故损失情况,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一定范围内号召为遇难地区和群众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期,同时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与监督,对克扣和挪用捐赠资金和物资的行为依法追究其责任。
5.3保险理赔
保险机构要按照救援优先、特事特办和简化程序的原则,及时为遇难者亲属、事故单位办理赔偿。
5.4总结备案
及时总结事故抢救的经验和教训,为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事故抢救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在事故抢救工作结束后15日内将事故抢救工作总结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事故救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在事故救援工作结束后15日内报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生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对事故救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在事故救援工作结束后15日内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事故抢救工作总结的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基本情况,接报和抢救过程,抢救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执行情况,抢救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抢救效果,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经验和教训,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措施和建议等。
5.5事故调查
一般事故,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具体负责事故的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较大事故,由市政府授权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具体负责事故的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市安委会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重大事故,由省政府授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具体负责事故的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报省安委会或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备案。
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具体负责事故的调查并写出书面报告,报国家安委会或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备案。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通讯部门和负有救援保障任务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应建立通讯系统日检查、周维护的制度,加强对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及时提出和报告改进通信手段的建议。所有参加救援的部门、单位要保持与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电话联系,及时报告现场情况;各救援组现场救援采用同频率、编定代号的对讲机联络,同时要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通讯畅通。
6.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各救援队伍和工程抢险队伍要提高整体救援能力和业务素质,加强演练和设备维护,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各级应急机构应将可供应急救援使用的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列表造册,逐级上报,供全县和全市应急救援机构查询和调用。
6.3应急队伍保障
各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建立相应的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装备。救援过程中各地各部门要本着就近救援、优先救援的原则,组织当地救援力量及时救援;同时可动员社会力量参加救援,为救援后备力量。要保持救援工作的连续性,并确保救援人员的防护和安全。
6.4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要保持一定数量安全系数高、性能好的车辆,确保处于良好状态,进行编号或标记。并制定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
6.5医疗卫生保障
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是减少事故人员伤亡的关键。卫生部门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工作,医疗救治要贯彻现场救治,就近救治、转送救治的原则,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以及需要增援的急救医药、器材及资源情况。
6.6治安保障
6.6.1实施交通管制,对危害区外围交通路口实施定向、定时封锁、严格控制进出事故现场的人员,避免出现意外人员伤亡或引起现场混乱;
6.6.2指挥危害区域人员的撤离,保障车辆顺利通行,指引应急救援车辆进入现场,及时疏通交通堵塞;
6.6.3维护撤离区和人员安置区场所的社会治安,加强撤离区内和各封锁路口附近重要目标和财产安全保护。
6.7物资保障
由事故发生地政府组织,公安、交通运输部门配合,负责现场救援物资的调拨和运输。视情况组织有加工能力的单位突击生产,确保应急救援的需要。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广播电视局要通过媒体将应急预案的信息、接警电话、自救互救、避难等最基本的常识告知公众。各类教育机构要加强应对事故的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7.2培训
担负应急救援的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每年要组织一次救援培训,了解和掌握应急救援的工作原则、方法,熟悉救援的程序,做到合格上岗。要将有关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工作的内容作为行政干部培训的内容,开展普及教育。
7.3演习
所有担负救援任务的部门、单位,每半年要针对各自的救援任务组织实战模拟演习一次。演习场所自行设置,但必须安全、合理;进行演习时,演习组织单位要制定详细的演习方案。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平时要对各单位救援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演习的目的是练程序、查漏洞、补措施,不断增强救援工作的时限性和有效性。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与说明
8.1.1事故的主要分类:
(1)危险化学品事故。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储存、经营、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火灾、泄漏、中毒等事故;
(2)烟花爆竹事故。烟花爆竹储存、经营、运输等单位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
(3)建筑施工事故。建筑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房屋拆除等活动中发生的坍塌、高处坠落、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等事故;
(4)特种设备事故。生产经营单位所属的锅炉、压力容器、电梯、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起重机械、客运索道等发生的燃爆、火灾、泄漏、高处坠落等事故;
(5)交通运输事故。公共交通、轨道交通、货物运输等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
8.1.2事故级别的分类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通常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 上一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
- 下一篇:节假日安全事故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