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
时间:2022-10-28 02:57:00
导语: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总则
1.1编制目的
切实规范组织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行为,着力提升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在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动员、激励、督促广大党员干部全力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务院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浙江省委组织部《关于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台州市政府办公室《台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台州市委组织部《台州市组织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范围内由组织部门参与的所有突发事件应急行动。
1.4工作原则
(1)快速反应、正确应对。加强对责任部门防灾预警工作的经常性了解,注重培养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处置能力。根据突发事件类型与级别,正确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实施应急行为。
(2)政治动员、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组织部门的政治资源优势,号召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投入突发事件应急行动。注重与突发事件主责部门的互动沟通,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应急处置决定。
(3)主动介入、一线考察。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对承担应急行动职责的领导干部进行全程监督、跟踪考察、正确评价。有序深入应急行动第一线,直接、客观、全面地反映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表现。
(4)明确权责、奖优罚劣。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切实履行干部监督管理职能,奖掖先进分子,惩处失职人员。
1.5分级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本预案中的突发事件分为四级:Ⅰ(特别重大)、Ⅱ(重大)、Ⅲ(较大)、Ⅳ(一般)。具体标准参照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试行)》及台州市、**市各类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四个类别。事件发生地归属于某一个镇(街道)行政管辖区域,且未涉及其它镇(街道)人员财产损失的,为局部性突发事件;事件发生地的人员财产损失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镇(街道)行政管辖区域的,为全局性突发事件。
2组织机构与职责
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组织机构。Ⅳ级(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当地党(工)委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参照本预案成立相应组织机构。
2.1指挥机构
成立**市组织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市领导小组),接受市委统一领导指挥,配合市应急指挥机构的各项工作。市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事件发生地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各科室负责人组成。
2.2办事机构
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兼任,办公地点设在市委组织部。
2.3工作机构
办公室内设工作机构,包括综合协调组、考察评估组、组织宣传组。
(1)综合协调组:办公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办公室、调研室同志组成。负责应急行动必需装备的添置、保管与日常维护,突发事件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针对性组织开展应急防灾演练,安排制定本部门在应急救援行动期间的值班计划,有效保护与及时转移重要文件、档案、设备,确保各工作机构的交通、物资、设备等后勤保障落实到位,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事件进展状况及应对处置情况,做好与市委、市政府应急机构的沟通联系,协助市领导小组调配力量,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党员干部有序参与应急救援行动等工作。
(2)考察评估组:干部一科、干部二科科长担任组长,成员由干部一科、干部二科、组织科、常任办同志组成。负责考察了解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表现,掌握应急工作责任单位、事件发生地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在应急救援行动期间的工作情况,鉴别、推荐、确定应急救援行动期间的先进典型与失职渎职人员,督促激励领导干部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等工作。
(3)组织宣传组:组织科科长、调研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组织科、调研室、人才办、电教中心同志组成。负责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各类人才共同参与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收集编报各地各部门应急行动进展情况和工作措施,搞好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宣传党员干部在应急救援行动期间的好人好事,开展对本系统人员应急救援行动知识的宣传普及等工作。
3运行机制
3.1预防预警机制
3.1.1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处置责任单位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对于运行不够正常并可能影响应急工作的领导班子予以及时调整。在经常性考察中,对承担指挥职能的主要领导和担任业务骨干的领导干部要进行重点考察,侧重考察其大局观念、群众观念、统筹协调能力、快速应变能力以及应急处置专业知识。
3.1.2人才储备
注重培养应急处置后备力量,协助有关部门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全面掌握具备应急处置专业知识与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情况,将其纳入全市干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范畴。
3.1.3前期准备
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有关人员的抽调工作,配合做好可预测的各类突发事件来临前的检查指导、组织动员、人员转移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线干部考察的办法,明确考察工作重点。严格按照预案要求,落实工作机构具体组成人员,全面检查组织系统内机构组建、力量调配、通讯联络等准备情况,随时处于应急现场工作状态。
3.2应急响应机制
3.2.1分级响应
(1)应对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涉及多个镇(街道)或超过事发地救助能力,需要各地各部门联合救助的,由市委组织部宣布启动本预案。
(2)应对Ⅲ级(较大)突发事件,需要市委组织部牵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的,事件发生地党委政府必须立即启动当地的应急预案,同时上报市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经研究,视情启动市级预案。
(3)应对Ⅳ级(一般)突发事件,依靠镇(街道)的力量可以应对处置的,由事件发生地的党委政府启动应急预案,接受市委组织部指导。
3.2.2信息沟通
保持与有关职能部门的互动沟通,24小时关注即将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性质、地点和规模等相关信息,及时向指挥机构报告。加强与镇(街道)的联系,全面掌握各级领导干部进驻救灾一线靠前指挥的具体情况,掌握其人数、名单、驻地、工作性质、到位情况等。
应对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由市领导小组组长牵头召开指挥决策会议。应对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突发事件,由市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牵头召开指挥决策会议,决策情况及时报告市领导小组组长。
3.2.3组织动员
充分利用“**党建网”等网络平台,通过下发通知、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党员领导干部参与应急救援行动,向受灾地区提供支援和帮助。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由市领导小组组长实施动员。Ⅲ级(较大)、Ⅳ级(一般)突发事件,根据预案启动情况,由市领导小组决定动员工作。制定组织部门实施应对行动的专项工作计划,做好市委市政府分配的应急行动救援任务的分解落实。向准备参加应急行动的组工干部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和相关资料信息,明确干部考察要求,开展救援知识培训。建立简报速报平台,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上级组织部门反馈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
3.2.4一线考察
按照经常性考察制度的规定,分组分批有序安排考察人员进入救灾一线,跟踪考察领导班子、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的情况。重点掌握进驻应急指挥部、救灾现场、危险区域、关键岗位以及重点受灾地区的市管领导干部、市管后备干部的主要表现,对表现特别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了解。
考察工作的启动根据突发事件性质、规模、程度,区分对待,适时进行。自然灾害类事件的干部考察,一般在集中抢险工作告一段落后进行;事故灾难类事件的干部考察,一般在事故原因调查结论明确后进行;公共卫生类事件的干部考察,一般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后进行;社会安全类事件的考察,一般在社会危害性被基本清除后进行。考察组进驻时间应遵循以上原则,具体由市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可酌情适当提前或延后。考察工作的程序方法应根据一线考察相关办法执行,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变通。考察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组织纪律,注意维护组织部门形象。考察工作必须在不影响救援工作的前提下进行,努力避免牵制救援人员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关镇(街道)党(工)委应积极配合考察工作。
3.2.5鉴别评估
根据考察掌握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市领导小组汇报。依据考察结果,经市领导小组研究,可以对考察对象采取以下措施:
(1)通报表彰。对应急行动期间表现积极主动,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群众反响良好的集体或个人,采用部长慰问电、亲笔慰问信、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予以大力表彰,并向该集体或个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及其党委(党组)推荐参加评优评先。
(2)提拔使用。对应急行动期间工作实绩明显、德才表现出众、群众公认度高的优秀干部,根据干部工作有关规定,予以提拔使用或调任重要岗位。符合破格提拔、越级提拔条件的,经市委研究并报上级组织部门同意,可以破格提拔或越级提拔。
(3)一线入党。对于在应急救援第一线表现特别突出的非党员,可以根据本人意愿,根据中央组织部有关规定,吸收其为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
(4)即时调整。对于因主观因素而指挥救援不力导致重大失误,或擅自离岗构成失职渎职行为的,酌情采取暂停职务、降职使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措施。
(5)谈话提醒。对救援指挥一度不到位,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且有改进表现的,市领导小组授权考察评估组,及时进行谈话提醒。
(6)事后诫勉。对救援行动期间存在消极行为,但不宜采取即时调整措施的,突发事件结束后进行组织诫勉。情节严重的,应调离现岗位。
应急行动期间的工作总结、组织鉴定、奖惩决定等文件资料,必须存入工作档案和个人档案备查。
3.2.6后勤保障
坚持未雨绸缪,加强日常的应急物资设备的采购、管理、维护、检修工作,确保经费充足到位。在预案正式启动后,为市领导小组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优先向进驻一线的工作小组提供后勤服务。建立通讯应急机制,加强维护检修,制定应急措施,确保通讯联系畅通。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确保能够随时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护。当组织部机关所在地直接遭遇突发事件危险时,安排机关人员有序撤离,及时有效地做好重要资料、档案、文件的保护与转移工作。
3.3应急扩大机制
当突发事件性质发生改变、规模持续扩大,受损地区范围出现变化,或者伴生更严重次生灾害,经权威部门判断决定,总体应急预案需要升级的,由市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是否扩大组织部门的应急行动规模,或者重新修改、调整应急预案。
3.4应急终止机制
当突发事件的危害性得到有效控制或清除,经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宣布应急结束的,经核实确认后,由市领导小组宣布应急预案终止。
终止预案应当及时通告有关镇(街道)党(工)委。
3.5后续处理机制
应急预案终止后,各工作组应认真做好各项后续工作,对重要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梳理应急行动期间工作情况,向市委作出汇报。
考察评估组的撤离工作要坚持有序原则,如有必要,经市领导小组同意,可以继续驻留一段时间核实有关情况。
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基层党组织捐款捐物的收集、管理、上缴等工作。
4附则
4.1预案制定与管理
本预案由**市委组织部制定,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并报台州市委组织部备案。
镇(街道)党(工)委按照预案有关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并参照制定相应预案。
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本预案。
4.2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4.3预案生效
本预案自之日起施行。
- 上一篇:人口计生工作动员讲话
- 下一篇:爱心阳光计划仪式通知
精品范文
10部门人力资源管理